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道中怀故乡诸友

道中怀故乡诸友

明代 唐之淳

暗中栉发月中餐,驴足凌兢度晚山。残雪满川遗万玉,好峰留雾失双鬟。

此身老去星霜改,远道归来岁月閒。想得故乡诸旧友,青绫高卧掩松关。

诗人唐之淳的古诗

夜坐怀钱塘友人六言

明代 唐之淳

过却山山水水,不知暮暮朝朝。笑我塞中看月,忆君江上闻潮。

送松轩公子之大宁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四牡去骎骎,来鸿送别音。塞云低晚色,关日下秋云。

箧有新题句,囊馀旧赐金。空同今夜客,去住两关心。

寿昌驿

明代 唐之淳

细雨止复落,远山看更无。树光连墅迥,人影共帆孤。

县远先逢驿,河穷欲问湖。不知齐鲁近,祇觉语音殊。

四女树曲

明代 唐之淳

故城北边古槐树,树傍有祠祠四女。人传四女初种时,誓教一心千万枝。

到今绿云垂䰀鬌,正如姊妹梳头坐。密影轻移舞袖翻,繁英暗识歌尘堕。

皇英紫竹吴姬草,血泪愁心入穹昊。何如此树无所思,枝枝叶叶不相离。

树头不宿孤飞翼,蝴蝶鸳鸯戏春日。树下人来挂纸钱,叶映新妆好颜色。

愿得女工织巧蚕倍收,年年女伴赏春秋。

过清流关追和宋滁守林公石刻诗韵

明代 唐之淳

乱后关山开王气,雨馀行李带春泥。鹁鸠啄椹蚕开簇,布谷催耕水没犁。

壁上好诗无客和,井边遗庙有乌啼。翻思野渡舟横处,只在滁州西涧西。

十月十一日夜登天喜寺塔

明代 唐之淳

九级门开八面风,莲灯点点夺星红。大千世界银河外,十万人家明月中。

自怪跻攀穷鸟道,人惊笑语落天宫。漏声暗与经声接,院院分明白昼同。

槐亭得长字

明代 唐之淳

剪翠纳天光,因枝结栋梁。月翻苍雪冷,暑借绿云凉。

户密莺窥惯,檐卑客到妨。不同穿蚁穴,诗梦入秋长。

固镇

明代 唐之淳

汇河镇门东,河水清如苔。其原发湖涧,其流入长淮。

是日天气和,惜此风日佳。试临清泠渊,洗我肮

奉和公相池河驿中留示之韵

明代 唐之淳

君亲俱在念,风雨肯迟留。不作随阳雁,真如泛水鸥。

寸心驰万里,一日似三秋。料得承恩处,南薰五凤楼。

题桐庐孙盘谷中峰先生兄弟墓铭卷后

明代 唐之淳

盘谷先生贤伯叔,棣萼荧荧照岩谷。伯也仕宋不仕元,叔也居家不干禄。

一门恂恂服儒雅,讲道哦诗化乡族。白云原上扫烟霞,桐君山中友麋鹿。

当时故老歌黍离,前代龙头秉钧轴。先生谢病王公起,方守再来留相辱。

弟兄心事向谁诉,钓台苍苍江水绿。百年寿考摧栋梁,双冢青葱荫松竹。

幽光潜德谁所写,阡表埋名耀珠玉。荣名过眼等流电,节义于人有馀馥。

后来孙子亦多贤,带经锄田故山麓。到今过者仰高风,草际碑文再三读。

送白先生还越

明代 唐之淳

三年两度赐金归,南极文星隐少微。圣主极深才不忝,上公情重礼无违。

问船回马丹阳郭,临水登山白苧衣。自念同征不同去,烦君为我访庭闱。

马上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五月营门柳始华,新新草色旧人家。乡山万里谁相伴,惟有囊中日铸茶。

留别钱塘友人戴钱二公

明代 唐之淳

每向天涯共忆君,及归来日又离群。故人暂得从头数,好句须留会面闻。

西子湖边灯照月,李陵台下雪如云。一身万里寻常事,塞北江南几夕曛。

送一斋公子还凤阳四首 其一

明代 唐之淳

同泛楼船上玉京,独骑归马向濠城。日斜烟淡山如写,江北江南一段情。

蓟门秋色得消字

明代 唐之淳

秋色望中消,黄微伴碧寥。阵边窥万骑,猎处落双雕。

云白初翻海,虹销半掩桥。已今添客恨,仍值雨休朝。

扬州竹枝词四首 其三

明代 唐之淳

十里珠帘卖酒旗,一时都逐火云飞。伤心欲问前朝事,白发淮人即渐稀。

圈里村

明代 唐之淳

晓望嘉祥山,晚投孙家圈。墟曲烟火乱,天高云景鲜。

道旁一废碑,纠结苔蔓缠。知是古乡校,篆笔有瑶镌。

况兹邹鲁邦,文物自古先。云何丧乱后,俎豆没戈鋋。

当时揖让地,草木牛羊膻。方今际文明,百举无弃捐。

子产如可作,诸生思执鞭。

池河驿

明代 唐之淳

前日中都雪,都人庆丰年。今日池河雪,寒丰在前川。

平明集仆夫,饭熟犹晏眠。高呼强之饭,牛冻车不前。

黄犊成素骊,乌巾为白毡。却忆荆山外,别有琼瑶田。

去京尚十舍,去乡仍渺绵。安能讼滕六,旭日布九天。

怀乡中马蔡三友生

明代 唐之淳

分首春灯后,怀人腊雪边。河山经沛邑,行李滞楼船。

茗煮琼芽嫩,醅浮绿蚁圆。此期知不远,归及燕莺天。

送松轩公子之大宁 其一

明代 唐之淳

玉殿承恩日,秋风出塞时。山川开道路,书剑逐旌麾。

文雅时贤惜,聪明圣主知。鹡鸰原上望,莫遣马行迟。

唐之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2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