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沙场曲

沙场曲

明代 唐之淳

沙场千里平如席,中有黄沙围古碛。一自承平二十年,汉家不种边城田。

田荒地虚烟火歇,荒冢麒麟望秋月。今年五月汉兵来,气吞瀚海声如雷。

声如雷,敌可却,壮士齐歌白翎雀。白翎雀,四海平,玉门无垒黄河清,男耕女织休甲兵。

诗人唐之淳的古诗

留别钱塘友人戴钱二公

明代 唐之淳

每向天涯共忆君,及归来日又离群。故人暂得从头数,好句须留会面闻。

西子湖边灯照月,李陵台下雪如云。一身万里寻常事,塞北江南几夕曛。

送贡士会试

明代 唐之淳

别酒频频把,离弦款款听。旧霜枫叶赤,新雨柳条青。

月斧看修桂,牛刀试发硎。故山空蕙帐,谁照读书萤。

大宁杂诗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边头极目正漫漫,随处平川似海宽。地势北来通白霫,塞尘西去接乌桓。

冰霜山谷千秋雪,风露衣裳六月寒。故国老亲知念我,凭谁传语报平安。

晚见胡蝶

明代 唐之淳

晚风庭院蝶来频,可是多情慰远人。亦欲种花留蝶住,塞天寒冷不禁春。

雪水烹茶

明代 唐之淳

乞得银河水,来烹龙井茶。枪旗开雨叶,风浪熟天华。

玉液渗云旗,寒铛独煮时。一瓯醒酒困,谁道愧粗儿。

读左氏新作

明代 唐之淳

林生本知友,劳子及神交。螭蟠或在野,凤翥乍升朝。

文收艺苑实,思拥学江涛。怀人对新制,客城寒漏遥。

和答赵孟玘二首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睡起多从池上行,不宜风雨只宜晴。看知鸟鹊营巢意,听得鲂鱼散子声。

夕径响添惊木落,秋袍凉透觉云生。客边喜遇谈诗友,时复相过慰旅情。

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

明代 唐之淳

一从驰驿向西秦,几欲封书托使臣。渭水白云生马足,函关紫气接车尘。

众中持节传宣久,到处题诗访古频。藩府官寮多属望,料知杨震独情亲。

奉怀颐庵先生

明代 唐之淳

远埃起千里,恻怆动中怀。中怀何所思,乃在黄金台。

台上一美人,独宿无嫌猜。气息若芝兰,咳唾霏珠瑰。

謇予岂俦匹,而乃志好谐。昔者蒙绉絺,临岐怅分乖。

今也攘素腕,援琴写清哀。清哀未能宣,摄衣步前阶。

仰视明月光,众星为裴徊。俛思履綦迹,髣髴生录苔。

短梦无达涂,寸辞愧长才。投笔谢衾枕,衷诚讵能摧。

寿昌驿

明代 唐之淳

细雨止复落,远山看更无。树光连墅迥,人影共帆孤。

县远先逢驿,河穷欲问湖。不知齐鲁近,祇觉语音殊。

戏题桐窗

明代 唐之淳

春时桐树叶幢幢,风动书签月浸窗。重到已为人剪伐,一阶残雪吠惊厖。

忆吴越风景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最忆吴中与越中,千崖烟雨六桥风。歌传桃叶围红袖,酒熟松花注碧筒。

山面城池高阁绕,水心亭院小船通。于今忽作边城客,辜负沧浪一钓翁。

射狼曲

明代 唐之淳

甲士重重旗簇簇,一色晴原春草绿。将军小队出峄阳,健如飞鹰不可当。

马人传令弓人受,骍弓在前箭在后。士雄马肥弓力强,胆落北山双白狼。

吕梁洪边鼓声起,毛血斓斑狼堕水。

题汪季子煮雪轩

明代 唐之淳

煮雪当山泉,松垆袅竹烟。玉花光欲动,蟹眼味初全。

法自陶家得,经从陆羽传。几回寒夜渴,谋借剡溪船。

秦梁洪

明代 唐之淳

前月公使还,送之聊城东。今日公使出,遇之秦梁洪。

公如虬与龙,来往无定踪。我如萍与蓬,流转何终穷。

淹留千里内,再得仰音容。下马野人家,星稀月当空。

山炉爇枯桑,土甑炊新舂。问言及母妻,慇勤慰冲冲。

复许还故乡,送之以仆僮。期以阅岁见,镫罢桃花红。

一饭恩必酬,禽鱼恋渊丛。明日车马异,天涯矫冥鸿。

李龙眠画雪中捕鱼图

明代 唐之淳

玉龙行空不成雨,首触银河落秋浦。
帝遣神工种白榆,皓鹤飞来老鹇舞。
榜儿踏船依楚竹,不钓齐璜饵荆玉。
波寒月黑大星稀,万斛骊珠岂胜掬。
夜阑缄素报麻姑,桑下尘飞海欲枯。
何如去作蓬莱主,五城不夜无寒暑。

涂阳八咏 其八 东崦春岚

明代 唐之淳

云破始见日,雪消微露岚。马头春梦里,惊道是江南。

寓淮北行府呈公相

明代 唐之淳

府第雄深出圣裁,濠城北面接鱼台。恩波正比淮流远,瑞霭多从禁国来。

周室藩邦基百世,汉家戚里近三台。金鱼玉带亲调膳,日对南山举寿杯。

燕山八景 其八 西山积雪

明代 唐之淳

维西有崇山,其上太始雪。天风吹不消,海日照还结。

疑是仙子居,璚楼夹银阙。白榆种成林,瑶草纷可悦。

我游值岁晏,寒风为骚屑。斧冰涧底泉,敲火石上月。

道逢猎归人,歌笑变凛冽。川长狐兔净,旗飐鼓声咽。

题衍斯道诗卷后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首首开元大历间,月中星瀑雨馀山。自缘懒写勤看咏,欲得从师借不还。

唐之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2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