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燕山八景 其一 蓟门飞雨

燕山八景 其一 蓟门飞雨

明代 唐之淳

出自蓟北门,试寻桑乾源。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

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下有战死骨,白兼沙土痕。

奔潨万雷喧,赤石孤电翻。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

驱车过古城,暝拉翁投村。解衣燎新火,松亭已升暾。

诗人唐之淳的古诗

常中过乡中二僧官

明代 唐之淳

去京三四日,乍喜见扁舟。塞梦犹惊马,诗怀却借鸥。

耳边吴语熟,云外楚山稠。更得逢禅侣,羊车肯暂留。

淮安月夜

明代 唐之淳

处处南风藕自香,人烟多处是山阳。两城烟垒车轮小,一水中流衣带长。

哀怨昔曾歌布粟,盛衰元不问金汤。今宵偶作淮东梦,无柰月明思故乡。

望钟山有怀灵谷浚禅师分韵得灵字

明代 唐之淳

城外钟山山外寺,惯曾看对不曾经。东家骏马客骑去,西土经书亦爱听。

何得烟霞回俗客,便将文字乞山灵。晓来风雨添秋爽,惟见晴岚满郭青。

滁山道中杂题 其八

明代 唐之淳

公馆借吟诗,行厨送午炊。数株临水柳,曾得系金羁。

神仙驿晓发

明代 唐之淳

川光连莽苍,晓气入空虚。烽火清平际,城池丧乱馀。

马谙来路熟,人忆异乡疏。记取平戎事,归烦大史书。

道中怀故乡诸友

明代 唐之淳

暗中栉发月中餐,驴足凌兢度晚山。残雪满川遗万玉,好峰留雾失双鬟。

此身老去星霜改,远道归来岁月閒。想得故乡诸旧友,青绫高卧掩松关。

邵伯镇龙王庙

明代 唐之淳

夜合花香槐子肥,庙门人集祭龙妃。灵风洒面云旗湿,知是朝来行雨归。

临清闸

明代 唐之淳

长舟走浮梁,双桨如鸟羽。今日复何日,欣然慰羁旅。

所忻遇我公,使节还天府。文章为冠佩,仁义作干橹。

铿锵烛下咏,脱略酒边舞。顾惭蜀严幕,宾客非杜甫。

寒生临清关,白日欲亭午。淹留当异途,踌躇起凄楚。

忆吴越风景 其四

明代 唐之淳

最忆吴中与越中,黄梅时节雨濛濛。松间采术寻真侣,竹下分茶立小童。

千顷白云丹井月,数行青纻酒楼风。于今忽作边城客,破帽戎衣逐塞鸿。

山居八事诗 其四 蓺药

明代 唐之淳

云护灵苗胜雪,日蒸香气成霞。自拟老来扶疾,傍人错道医家。

月桥晚步 其二

明代 唐之淳

两楼钟鼓自西东,野水长天夕照红。一片閒鸥飞尽处,数家茅屋酒旗风。

留别颐庵先生及李徐袁高四公子分韵得朝字

明代 唐之淳

拟逐霍嫖姚,翩翩北度辽。挥鞭空月竁,飞羽落天骄。

坐见风尘息,宁辞岁月遥。惟馀亲有念,暮暮复朝朝。

题高氏挹翠楼

明代 唐之淳

疏楼压渚玻璃光,玉沙粼粼生象床。
回唐杂华结春雾,江女濯锦胭脂香。
东风夜入蒲芽紫,暖绿摇空一千里。
倚极青阑泛滟明,并刀剪得银河水。
水穷云阙露微岚,远碧斜飞十二帘。
日晚愁吹箫底月,小龙行雨过江南。

题桐庐孙盘谷中峰先生兄弟墓铭卷后

明代 唐之淳

盘谷先生贤伯叔,棣萼荧荧照岩谷。伯也仕宋不仕元,叔也居家不干禄。

一门恂恂服儒雅,讲道哦诗化乡族。白云原上扫烟霞,桐君山中友麋鹿。

当时故老歌黍离,前代龙头秉钧轴。先生谢病王公起,方守再来留相辱。

弟兄心事向谁诉,钓台苍苍江水绿。百年寿考摧栋梁,双冢青葱荫松竹。

幽光潜德谁所写,阡表埋名耀珠玉。荣名过眼等流电,节义于人有馀馥。

后来孙子亦多贤,带经锄田故山麓。到今过者仰高风,草际碑文再三读。

邳州八景 其三 圯桥夜月

明代 唐之淳

泗水西边沂水东,留侯黄石有遗踪。一编不受秦人火,三寸终成汉室功。

曙色苍凉茅店月,履声寂寞柳营风。我来圯下留多日,几度兴怀听漏终。

望仙楼图

明代 唐之淳

马声龙影半天来,月殿霞扉次第开。
一自踏歌归碧落,人间空筑望仙台。

题衍斯道诗卷后 其一

明代 唐之淳

二十年来老辈稀,白头僧见说当时。西风落叶前朝寺,读遍燕山一卷诗。

邳州八景 其二 仙掌晴霞

明代 唐之淳

何处丹霞似赤城,仙人掌上最分明。若非玉女裁衣罢,定是天孙织锦成。

孤鹜齐飞天欲雨,断桥斜映夜还晴。会须绝顶营茅屋,采作朝餐咽日精。

沙场曲

明代 唐之淳

沙场千里平如席,中有黄沙围古碛。一自承平二十年,汉家不种边城田。

田荒地虚烟火歇,荒冢麒麟望秋月。今年五月汉兵来,气吞瀚海声如雷。

声如雷,敌可却,壮士齐歌白翎雀。白翎雀,四海平,玉门无垒黄河清,男耕女织休甲兵。

咏高丽石镫

明代 唐之淳

窍石烛幽遐,虚明讵异纱。
琢从箕子国,坰向竺王家。
耿耿知悬烬,亭亭讶作花。
定余神自照,经残漏欲赊。
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
唐之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2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