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乐清轩为沙士清题

乐清轩为沙士清题

明代 童轩

支离长日赋闲居,门掩青苔思有馀。春水漾花鱼乳后,夕阳穿树鸟归初。

逢人但录修琴谱,对客常谈相鹤书。更拟高楼营百尺,元龙豪气未应除。

诗人童轩的古诗

感寓 其五十八

明代 童轩

人心匪可测,顷刻忽千变。明敦玉帛好,中实惨刀剑。

弯弓思愈已,发墨搆深怨。高山犹可登,浚泉犹可见。

厚貌饰虚情,古今庶为鉴。

感寓 其六十二

明代 童轩

海外更九州,中有道名国。男女恒裸形,衣裳笑襜复。

此事信不经,贷之乃异俗。堂堂华夏域,礼教匪不足。

偷诈肆相欺,而宁知耻辱。浆酒与藿肉,日饱牛马腹。

视彼谨厚夫,群嗤众争逐。贾生倘可作,此亦堪痛哭。

初授滇南提学有成

明代 童轩

强将疏陋事高谈,六籍何曾一字谙。犬马有心常恋北,鲲鹏无定又图南。

非才乍可三宜去,渐老宁知七不堪。眼底诸生如玉立,扣钟应是笑声韽。

赠楚山禅师

明代 童轩

掉头不肯事王侯,双树为家老即休。锡杖躅空曾解虎,木杯浮水不惊鸥。

夕阳咒食临花坞,秋月谈经上竹楼。应笑我曹身是梦,风霜两鬓为谁忧。

漾备早行

明代 童轩

流水黠曲响,乱山重叠横。行行天欲曙,立马看云生。

感寓 其三十六

明代 童轩

步出北郭门,风悲白杨树。累累古今坟,高杨正相似。

中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曙。荒烟狐兔游,落日樵牧语。

蒺藜秋著花,一望迥无际。感彼雍门琴,凄然泪如注。

头陀寺和壁间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童轩

使节驱驰万里游,何曾骑鹤上杨州。萧萧疏雨空山夕,且办僧房一榻谋。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三

明代 童轩

按部滇南省,昂藏孰与同。群冤如尽雪,六察欲生风。

骢马人皆避,豺狼迹自空。独惭知爱者,名玷皂囊中。

竹枝辞 其六

明代 童轩

蜀江西来一带长,江水无波镜面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好恶最难量。

感寓 其三十四

明代 童轩

朝适易水湄,鹬蚌方怒争。今日复明日,渔者得并擒。

齐楚擅敌国,干戈日相寻。宁知兵久敝,坐使嬴氏并。

感寓 其六十七

明代 童轩

梓人职绳墨,砻削器不居。一朝搆栋宇,群役环向之。

斧斤视规画,刀锯闻指挥。逾时大厦成,名姓乃上书。

始知君相任,所职在无为。讲求经国要,综理元化机。

百工苟无旷,庶绩乃咸熙。功成天下贺,周召与同归。

九月三日送同使朱司厅柩出汉州南门怆然有作

明代 童轩

疏陈谕蜀选廷臣,愧我无才慰远人。万里同来不同去,暮云回首一沾巾。

南坡草堂为张侍御题

明代 童轩

占得南坡一段幽,前人曾拟挂冠游。草塘夜雨生蝌蚪,花径春风叫栗留。

下榻每因诗客话,敲门时有野僧投。他年骢马归来日,会合埙篪酒满瓯。

题丁凤仪见赠二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曾见操觚试棘闱,少年文采似君稀。秋来应有梯云梦,桂子吹香堕绿衣。

感寓 其二十三

明代 童轩

蟏蛸矜小智,结网挂高楹。微虫亦蠢尔,冥飞入其罾。

居然取而食,皤腹县晚晴。有蜂忽相触,急趋欲有营。

螫尾肆厥毒,丑物俄毙形。嗟哉机变者,饱食安可恒。

和尚宝宋士皋先生春日符台即景之作 其二

明代 童轩

御路风清绝点埃,茸茸新绿剪莓苔。羽林环卫无人到,惟有中官日往来。

忆金陵 其二

明代 童轩

自古兴王地,繁华剩足誇。斗鸡名巷小,牧马旧坊赊。

稚子春骑竹,园丁晓卖花。汉家宫阙丽,王气结红霞。

鹤庆道中

明代 童轩

岩深多险阻,马足正淩兢。暝雪依巢鸟,斜阳归寺僧。

林疏鸣败叶,涧古积坚冰。去去无辞远,荒山又几层。

再和燕歌行

明代 童轩

黄榆白苇连塞北,眼底穹庐皆虏贼。屯空杀气连云飞,壮士相看失颜色。

元戎奉诏玉门关,锦帐牙旗垒阵间。独把一麾专节钺,俦能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乐边土,绕帐牛羊牧秋雨。闲中聚唱凉州词,醉后起为胡旋舞。

鱼龙川头古树腓,纥干山前飞鸟稀。紫髯胡儿眼双碧,大腹匈奴腰十围。

徐君远戍边庭久,况复东海簪缨后。伐敌能谙虎豹韬,次功应位麒麟首。

愤时气节人不知,唾手功名今未有。秋清长剑倚南天,夜半孤城临北斗。

莫言白眼众纷纷,伫看高垂竹帛勋。君不见酂侯知国士,登坛终拜大将军。

感寓 其五十四

明代 童轩

珠藏川发媚,玉韫山生辉。君子抱奇器,厥闻乃四驰。

奈何郑人朴,云是鼠腊为。名存实则病,百世空成嗤。

童轩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