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童轩
空山明月夜,有客坐弦琴。细把清商调,弹成太古音。
花深胡燕语,木落楚猿吟。此意钟期解,寥寥千载心。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八
真成薄命久寻思,野寺寻花春已迟。何处相思不相见,九疑云尽绿参差。
和翰林周先生酬诸君子之作
卓哉众君子,声利了不干。良时足嘉会,况乃并二难。
春阳载和燠,烟光滴晴峦。欣睹群卉荣,岂徒适吟观。
圣恩旷无际,民物皆阜安。衣冠乐清暇,永此一日欢。
夫何晋人禊,增以忧恨端。古今信逆旅,修短何足叹。
愿言策吾驾,词藻方波澜。
采石怀李白二首 其二
扁舟依采石,牛渚浩风波。不见锦袍客,满篷凉月多。
风木卷为蔡教谕题
极目凤山路,松楸暗佳城。为问葬者谁,蔡氏有先茔。
西风吹宰木,昼夜号秋声。奈何亲久没,悠悠隔平生。
儒冠饱君禄,生养不得迎。因悲树欲静,策策风靡宁。
感之怀抱恶,有泪如河倾。惟馀寒食饭,少慰泉下情。
读史十首 其八 公孙弘
丰俭从来贵两兼,恶衣美黻古无嫌。布衾自是吾儒事,史笔胡为纪诈廉。
感寓 其三十
轨方信难适,轮圆始能行。憸人丑正直,端士羞逢迎。
是非得失间,将焉用吾情。宁为齿刚敝,勿为柔舌荣。
挽刘宗文处士
平生高行世应闻,吴下衣冠又失君。范氏有田惟种义,孟尝无客不能文。
青山旧业苔应没,华表新阡日欲曛。歌断楚骚招不起,寒云空掩竹间坟。
夜宿木和闻猿
月移枝上影,风乱水边声。此夜邮亭客,还家梦不成。
和杜工部三韵 其一
盐车病良骥,涸辙困长鳞。马病汗流血,鱼困目有神。
君看忠谠士,多为名累身。
和沙木和驿壁间郑都宪韵
驱马上林麓,陟此崔嵬颠。俯视见云影,侧听闻流泉。
物理信堪适,人情良不然。民贫兵力疲,憔悴当谁怜。
所司不遑恤,剥削方求妍。我行适见之,喟然叹穷边。
岁月曾几何,当不殊往年。狐狸安足问,祛除欲何先。
舟回采石夜泊谪仙楼下值雨弗果登楼用赋一诗以吊
谪仙楼下吊诗仙,千载风流世共怜。烟雨一江无月色,鲸鱼风起浪花圆。
感寓 其五十二
斥鴳飞蓬蒿,昼夜声唧唧。大鹏运天末,鼓簸垂云翼。
小大固不同,赋性各有适。夫何含齿徒,终岁不遑恤。
田毛责地征,庸调苦徭役。安得萧与曹,民心庶宁一。
山水图次尚宝宋士皋韵
蘼芜吐碧连洲渚,无数眠鸥不飞起。青山重叠画屏开,疑是朝来洗轻雨。
新縳茆斋傍水乡,濯缨几度和沧浪。相过况有知音在,绝胜成都旧草堂。
感寓 其四十三
平路不生廷,瘝智久淆浍。束菅以代楹,奚免风雨败。
知人古所难,进退各以类。谓予如未信,请观易否泰。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五
灏气瀰漫六合同,半兼寒雨半随风。连朝流水成新冻,一夜青山失旧峰。
广野兔迷高下窟,长途人断去来踪。渔村僧舍无边景,都入先生赋咏中。
题画四首 其一 牡丹群鸟
微雨朝来歇,红芳缀满枝。多情花里鸟,应爱日迟迟。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三
高阜棱层下坎平,望中银汉觉虚明。当窗中辨青松色,近水惟闻折竹声。
无数鸥群眠浅渚,一行雁字迹高城。吟窝此景须增价,纸帐围屏分外清。
感寓 其三十四
朝适易水湄,鹬蚌方怒争。今日复明日,渔者得并擒。
齐楚擅敌国,干戈日相寻。宁知兵久敝,坐使嬴氏并。
浪花
不用天边带露栽,只凭风信几番催。一枝才见逶迤动,万朵俄惊顷刻开。
湓浦秋容和雨乱,镜湖春色逐人来。分明一幅西川锦,安得并刀为剪裁。
题画小景二首 其二
家住清溪口,门掩清溪树。溪上多白云,幽人自来去。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路经乌撒值清明日
竹枝辞 其四
为刘世亨侍御题夏仲昭墨竹
题画四首 其二 荷花鹡鸰
赠楚山禅师
感寓 其三十七
雪窗上人兰蕙图
春水一首次张叔勉韵
点苍山
村田乐图为内相素轩钱公题
感寓 其六十二
读史十首 其十 王安石
君巾黄
感寓 其四十二
雪谷卷为戒上人题
读史十首 其二 仪秦
春日卧病柬高仲显一首
春雨卧病书怀 其五
秋闺咏别
再和燕歌行
赋得石头城送孙学正之京
经沛县怀古
舟次望江见白鸥鸟
田舍杂咏五首为梅庄诸处士赋 其三
忆金陵 其四
感寓 其五十八
富阳晚眺
题诸葛武侯祠
感寓 其三十五
望云思亲卷为史侍御赋
和陶彭泽归田园居 其三
感寓 其二十六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一
久雨一百韵
寒食漫兴
次韵李商隐无题
闲居漫兴 其二
挽李恭人
送奚元启举人会试
怀刘通政时用先生
题西蜀江山图
题画四首 其四 雪竹小雀
和刘工部钦谟无题韵 其三
骏马二首 其二
砖河
宿草萍驿
感寓 其四十九
宫词集唐句五首 其一
分题得善万物之得时送蔡大尹还越
感寓 其三十一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五
奉寄同年杨洗马王春坊二先生
月夜听琴偶作
和尚宝宋士皋先生春日符台即景之作 其二
头陀寺和壁间诗韵二首 其一
郭汾阳轻骑见虏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