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鏊
朝野皇皇意独閒,依然草树八公山。谁知秦晋兴亡事,祗在先生一著间。
董谕德文玉归省其父太守德初诗以寄之德初余同年进士也
琼林三百英雄辈,海北天南复几人。独喜长庚陪晓月,更誇威凤应昌辰。
词垣正印斯文远,曲水浮觞禊事新。万木青松何足羡,与君同阅八千椿。
金泽僧辨如海年八十九矣手制莼菜并诗见贻因和之
玉盘急足送莼丝,风味鲜辛慰所思。金泽老禅三昧手,当时张翰未曾知。
乙亥新正十日过陈湖二绝 其一
漠漠湖光隐碛沙,陈湖东畔是君家。春来十日无人见,一树寒梅已著花。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三 过扬子江
燕南倦客江东去,一见澄江眼为开。红日远疑从地起,青山近欲傍人来。
中流击楫空怀志,南国持衡独愧才。渐觉故乡风物近,十年一到思悠哉。
登龙门次师陈韵
飞步凌虚碧嶂腰,双扶赑屃逼层霄。嵌中秪恐蜿蜒蛰,缺处犹存霹雳焦。
擘讶巨灵雄气力,峙瞻元礼峻风标。知君头角崭然久,只候秋风八月潮。
东菑诗
君岂东菑人,而事东菑役。带经和雨锄,抱砚临溪涤。
非菑安有畬,不耕固无穫。他年看秋成,千钟岂谋食。
庭梧七首 其四
秋夜忽已凉,风叶何萧骚。露坐不知久,月挂梧桐梢。
韩文公勘书图
墟落新凉对勘书,士龙临此意何如。江南亦有韩熙载,到处人传夜宴图。
荆山小景为王维纲兵侍赋
小筑云岩寄此身,轩窗长对碧嶙峋。龟蒙凫峄连天起,祗与荆山作主人。
费伦同七十少同砚席者也
少小相随同队鱼,年来白发映乡闾。追思往事都如梦,閒看浮生好是虚。
某水某丘游钓处,一觞一咏笑谈馀。与君再结丹丘伴,还见蟠桃结子初。
酬鸣阳苦热韵
皇天分四时,夏也独可畏。北陆迎炎曦,当午势逾炽。
衰年苦侵凌,袒跣时露臂。絺帏可屋张,竹床聊假寐。
溽暑亦多情,不饮乃似醉。黄昏稍露坐,噆暗蚊莫避。
缅怀东冈翁,本自彊人意。翛然松竹林,清凉异人世。
锦箨许裁冠,惠我有新制。广厦几时成,帡幪赖馀庇。
叶文庄公夫人寿词
文庄老去吾犹及,梦想依稀记尚真。挟策未能为弟子,升堂还得拜夫人。
中吴文献家声远,少宰丹青貌像亲。一曲南飞凭去鹤,西风江上采蘩蘋。
题任月山饮饲图
韩生画马不画骨,月山七马何峍崒。世俗纷纷方举肥,谁收冀北空群物。
连钱凿蹄黄金羁,圉人饮饲勤莫辞。一朝拂拭横门道,逐电追风君始知。
花落又作 其二
昨日日高犹烂漫,今朝风动渐稀疏。我行三日归来看,只恐枝头一片无。
和秉之送菊菊有杨妃西施之号 其一
先春罨土槿编篱,同对年来亦好奇。自笑老夫心力懒,黄华随意著高枝。
至徐州口占四绝 其三
五月舟行齐鲁间,黄尘能富水能悭。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
送白进士金归省
才思澜翻涌若潮,青年头角见嶕峣。一门袍笏还追李,八叶箕裘正媲萧。
发轫早收仙桂籍,过家还下采菱桥。荣归况是江南乐,不用临岐赠柳条。
题画牛 其三 丙吉
问喘轩车驻道周,不因群斗少迟留。若言燮理成虚语,试问齐王觳觫牛。
望海行
日没处,天尽头,尾闾东注何时休。蓬壶阆苑在何处,闻有金银宫阙五城十二之琼楼。
我欲往从之,但见洪涛巨浪从我今谁由。何当挟飞仙,汗漫同遨游。
弱流万里等閒度,遍览三山与十洲。
送彭阁老还江西
白麻新拜内尚书,黄阁沉沉仰步趋。四海谢安何日起,一年司马要人扶。
相门北阙存衣钵,祖帐东门入画图。知有寸心犹捧日,不殊廊庙与江湖。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赠朱相之分司芜湖
咏并蒂莲三首 其三
弃妇怨
庭梧七首 其二
二月真适园梅花盛开四首 其四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 其四
花落又作 其三
次韵廉伯庶子昼寝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二 静观轩
和秉之再到京口有怀别时之作
次韵东冈十咏 其七
五月七日陪祀泰陵二首 其一
玉汝看葵见寄
太平鸟
陆凤刲股愈母疾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 其四 金山
题画牛 其二 牛弘
慰秉之
故顺庵骆先生挽词
次韵东冈十咏 其四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十二 陈朝旧城
郑氏钟秀楼
沽头行三首赠陈水部 其三
和林都宪见素侍用见寄之韵三首 其二
延哲初就外傅
送徐司空致仕
雪后有怀小适园三首 其一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三 栖岩亭
登西马坞
沽头行三首赠陈水部
怀山
松石斋
次韵秉之
梁州序 过太湖
苦雨二首
韩文公蓝关图
石公山石洞
虎丘陆羽泉埋没荒翳久矣高君尹长洲始命疏浚且作亭其上以表之予贺 ...
还至维亭
送人之南丰
送温生廉还江西
陪夏宪副正夫游石湖
长安新堤成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 其一
三月三日庭前白牡丹一枝独开
寄汀漳守备西指挥
送张学士廷祥之南京
五色菊 其二
送曾侍读士美之南京
兰竹石
和
送张叔亨御史按云南
游虎丘二首 其一
送欧阳子履董广东学政
送吴禹畴之任广东兼柬仲山
宿华严寺
荆溪杂兴六首 其五 善权洞
志喜和秉之韵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