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西马坞

登西马坞

明代 王鏊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

诗人王鏊的古诗

哭逊之振之兄三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少小嬉游熟,中年隔绝多。兄今长已矣,吾此复如何。

书至犹疑信,悲来欲啸歌。惟馀寸心在,岁晚谅无他。

读击壤集效其体 其一

明代 王鏊

林下老人何所求,求非拜相非封侯。所求海内民生遂,所愿朝廷圣德修。

工鲧人人崇礼让,羌夷永永罢戈矛。熙然万载雍熙治,林下老人何所求。

诸友饮怡老园分韵得春字

明代 王鏊

题诗昨日送残春,桃李阴阴入夏新。风动渐惊红落莫,雨馀犹爱碧嶙峋。

敢期事业同夔卨,且可壶觞引白申。独有江湖忧未歇,北来消息苦难真。

三月三日庭前白牡丹一枝独开

明代 王鏊

红紫休誇锦作堆,瑶华一朵占先开。似从姑射山头见,不减唐昌观里栽。

绰约每怜天与态,珑璁应藉雪为胎。风情一种无由见,携酒谁当月下来。

徵明饮怡老园有诗次其韵

明代 王鏊

吴王销夏有残闉,特起幽亭据要津。剩水绕时伤往事,短墙缺处见行人。

绿杨动影鱼吹日,红药留香蝶护春。为问午桥閒相国,自非刘白更谁亲。

十三绝句 其五

明代 王鏊

天子临江渡六军,长江无浪天无云。笑杀当年魏文帝,武夫空复有千群。

慰秉之

明代 王鏊

功名不用叹差池,利钝人生固有之。襄野迷途回未远,邯郸荣梦觉多时。

尚平易足君应尔,蘧瑗知非我所师。芥蒂胸中都扫尽,兄酬弟劝复何疑。

陆长卿为三山甚伟因赋

明代 王鏊

曾闻海上有三山,飞坠君家苑囿间。乘兴坠来观缥缈,扶衰且欲上孱颜。

参差台榭云霞气,出没岩峦虎豹斑。老我年来无长物,举杯相对亦忘还。

和见素尚书得谢之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云补衣裳竹补亭,亭中高卧一人醒。匣涵温室金泥紫,饭煮仙家玉糁青。

自信逆鳞无忌讳,亦缘磨蝎有神灵。何当万仞浯溪石,鲁国颜公与刻铭。

叶文庄公夫人寿词

明代 王鏊

文庄老去吾犹及,梦想依稀记尚真。挟策未能为弟子,升堂还得拜夫人。

中吴文献家声远,少宰丹青貌像亲。一曲南飞凭去鹤,西风江上采蘩蘋。

庭梧七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春朝起常迟,欲觉还偃仰。隔窗幽鸟声,日照梧桐上。

匏庵和乐天五十八归来因同赋

明代 王鏊

五十八归来,于我似差速。其如迂懒性,世事昧五六。

多病况早衰,须鬓失旧绿。辞家今几年,但看庭前木。

寸根手自移,今已如立竹。从公归去来,家住湖山足。

秋日斋居值雨已而大雪呈韩亚卿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狂飞九月晦,无乃太急迫。

宁当大庭贺,终作虚檐滴。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

为祥或为灾,众口纷籍籍。已闻半月前,何论一日隔。

愁吟欲附火,块坐惟面壁。得无袁安僵,除是张华识。

饱食亦已多,敢恨斋房寂。

雨钱

明代 王鏊

苍天似悯斯人困,故向云中撒与钱。钱若了时民又困,何如只赐与丰年。

酬鸣阳苦热韵

明代 王鏊

皇天分四时,夏也独可畏。北陆迎炎曦,当午势逾炽。

衰年苦侵凌,袒跣时露臂。絺帏可屋张,竹床聊假寐。

溽暑亦多情,不饮乃似醉。黄昏稍露坐,噆暗蚊莫避。

缅怀东冈翁,本自彊人意。翛然松竹林,清凉异人世。

锦箨许裁冠,惠我有新制。广厦几时成,帡幪赖馀庇。

次韵马少卿经筵纪盛

明代 王鏊

紫阁黄扉敞肃清,晓鸡声里候天明。腐儒挟策趋朝署,天子垂衣坐迩英。

斋已敢忘程正叔,疏家多笑郑康成。从来端本澄源地,浅学无禆愧此生。

宿迁别安隐兄

明代 王鏊

年年积相思,兄南弟在北。一朝兄北来,弟作南归客。

弟北兄复南,草草途中见。见时未交言,船开激如箭。

送徐司空致仕

明代 王鏊

病来宦海早抽身,七里滩头理钓纶。疏凿苏湖功独伟,旬宣齐鲁政犹新。

悬车光已生东粤,曳履声犹绕北辰。赠别都门多感慨,庙堂渐减老成人。

赠彭都指挥督饟南还

明代 王鏊

横槊临江气亦豪,风流文彩映戎韬。尊前暂借留侯箸,家世曾传吕氏刀。

白下看花怀契义,湟中积谷仗贤劳。前人名在凌烟阁,飒爽犹怀鄂与褒。

送陈员外于章分司芜湖

明代 王鏊

东风吹浪碧粼粼,君去分司正值春。闻说为关非旧日,却思省试是比邻。

官曹正对芜湖好,饮兴初尝采石醇。若遇经过烦借问,行船多有洞庭人。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