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亲政篇

亲政篇

明代 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王鏊亲政篇译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易经》中的《泰》卦说:“上下交好通气,他们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说:“上下阴隔,国家就要灭亡。”因为上面的意图能够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见能够传到上面,上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见被阻塞,不能传到上面;上下之间有隔膜,虽然名义上有国家,裨上却没有国家,所以叫做“否”。

王鏊亲政篇注释

注释
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人,历侍讲学士。正德中,累官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易》:即《易经》。《泰》:《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说君臣交好通气,就能志同意合。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在现在浙江省义乌县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蹇义: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义”,巴县(今重庆市)人,明初六朝重臣。
閟:古同“闭”。屡:接连着,不止一次。
罔:无,没有。

王鏊亲政篇解析

  明朝到了中叶,武宗朱厚照,昏庸无道,只知淫乐嬉游,不过问政事,的接见群臣,国家大事都由宦官刘瑾、谷大用等决定。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武宗。文中尖锐地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没有被采纳。武宗以后,皇帝吏加亲信宦官,政治更加腐败,明朝终于走向灭亡的道路。
  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文字朴实无华,但颇有分量。

诗人王鏊的古诗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 其三 一云

明代 王鏊

乱石槎枒几折旋,畏途历尽是平川。高林细点催诗雨,深屋方塘悟道泉。

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万竿修竹苍烟外,欲借琅玕纪岁年。

内阁赏芍药四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养花天气半晴阴,紫艳看看逐日深。南国浪夸金作步,广平曾是铁为心。

芙蓉江上色堪并,桂子月中香莫寻。回首扬州那可到,凭阑休作越人吟。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五 舟发龙潭驿

明代 王鏊

王气东南日夜浮,画船十只向神州。山当好处如曾识,江到平时只似游。

两岸人家从北固,六朝事业付东流。天风莫送征帆急,景物诗家要细收。

赠曹铭

明代 王鏊

冰崖雪壑想崟嵜,别后时从梦见之。邺郡清门今尚在,襄陵遗泽亦堪思。

主家留客琅玕旧,震器惊人鸑鷟奇。八景分明似吴下,南音何必效钟仪。

乙亥新正十日过陈湖二绝 其一

明代 王鏊

漠漠湖光隐碛沙,陈湖东畔是君家。春来十日无人见,一树寒梅已著花。

五色菊 其二

明代 王鏊

年来黄菊也随时,斗出金盘与玉卮。姑射惶惶西子醉,岁寒心在许谁知。

十三绝句 其九

明代 王鏊

相国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时。太平金镜无由进,愿得回銮一顾之。

慰东冈失子

明代 王鏊

生子秀而文,灿然琼树枝。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

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纵使铁石肠,谁能不哀斯。

哀之倘可生,哀也理亦宜。号天天不闻,扣地地不知。

肝肠为尔裂,齿发为尔衰。死者竟不返,生者空自隳。

两伤复何益,不悟真成痴。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

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茫茫大化中,万物皆寄而。

贤愚与贵贱,趋死同一岐。虽有寿与夭,同尽无等衰。

彭聃安在哉,孔孟亦若兹。况区区所立,毕竟何足施。

譬如空中华,妄作喜与悲。倏然还变灭,岂足仍追惟。

所以东门吴,无儿如有儿。众生缠爱贼,有如雀黏黐。

卓哉古达人,弃去如唾洟。爱河苟不乾,苦海终无涯。

天道有翻覆,人事多参差。自古每如此,吁嗟奈何其。

颜渊仁且夭,不闻路也羸。子夏泣丧明,但为后人嗤。

追亡建负鼓,嗟哉空尔为。劝君急返棹,收泪举一卮。

与谢宪副德温游阳山箭缺至半山寺而止

明代 王鏊

箭缺搀天知几重,半山聊复憩吾慵。孤臣山处埋幽愤,高阁閒来坐晏舂。

深院潺湲鸣剖竹,悬崖矹硉偃长松。回船又过枫桥去,卧听寒山寺里钟。

送王允常佥事之广东

明代 王鏊

柳叶桄榔五岭南,使君曾此驻帷襜。法冠直指新峨廌,包匦生黎旧贡蚺。

不信鳄鱼还作恶,只应泉水便名廉。殊方风土须珍重,莫为溪山久滞淹。

庭梧七首 其六

明代 王鏊

长夜梦初回,雨来山之北。何由知雨来,梧桐声淅沥。

登西马坞

明代 王鏊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

匏庵惠鹤

明代 王鏊

鸳鸯困雕笼,鹦鹉桎金索。人情虽甚怜,物性终不乐。

不如鹤性閒,近人殊不愕。雪中立伶俜,风前步略却。

或俛啄苍苔,或侧睨冥漠。翛然物外情,自得彼此各。

所以亦乐园,一名为一鹤。归来睇小园,欠此殊寂寞。

清晨坐茅斋,苏帖宛如昨。人从玉延亭,致此小岝㟧。

应怜我家园,草树颇荒落。青泥黄叶间,此物殊可著。

风清月夜时,相应如唯诺。鹤貌自孤高,公意尤不薄。

便当扫园亭,小池为汝凿。鹤鹤来我前,今日与汝约。

汝本九皋禽,非人可笼络。既为诗家玩,又受主翁托。

有木从汝栖,有泉从汝瀹。虽无乘轩贵,止此亦不恶。

切勿隘吾园,不足恣飞跃。一朝凌天风,万里向寥廓。

送李给事贯使占城

明代 王鏊

海外谁云更九州,明时还比古诸侯。麒麟赐锦王人出,孔翠包茆职贡脩。

鼍鼓八更惊永夜,鲸波万顷变安流。举头南斗分明近,奇绝平生是此游。

奉和谢氏三亭之韵 其三 采藻亭

明代 王鏊

池边小立驻幽芳,异品真疑是乐浪。沙鸟自鸣还自歇,野人相见旋相忘。

撷来浅濑和云煮,归去倾筐带月湘。欲献吾皇还自愧,蓼花蘋叶委秋霜。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一 爱山楼

明代 王鏊

凭阑看青山,欲去仍恋恋。青山恒在兹,而人不可见。

舟次张秋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

明代 王鏊

长堤十里隐如虹,来往行人说武功。洚水往来无兖济,铁牛屼立尚西东。

淇园竹下人初骇,郑国渠成运自通。读罢穹碑人不见,北来冻雨洗寒空。

追思慈爱堂为武定侯郭勋赋

明代 王鏊

苍梧云黯燕云湿,北堂燕山空掩泣。江湖漠漠山重重,高堂人远何嗟及。

忆昔前人佐真主,金戈百战开茅土。山河带砺誓始终,奸蠹潜萌中龃龉。

床前学语藐诸孤,抱向阊阖闻呱呱。天门九重不可问,十年泣血纷涟如。

饮冰齧檗老益坚,中宵抱恨常悁悁。金石可移心不改,茹苦衔哀重吁天。

精诚动天天为顾,茆土还加旧名数。金书铁券古元勋,櫜兜戟纛新开府。

圣恩重处慈恩深,玉带腰悬自循抚。古云死易立孤难,程婴杵臼犹摧残。

谁知女妇伸大义,坐令荀息生厚颜。昊天有极恩罔极,回望燕云长太息。

宜晚轩

明代 王鏊

旋锄荒秽彊名园,小结茅茨便作轩。行处结枝还自倚,吟馀贝叶亦时翻。

閒居未拟潘生赋,知足先师老氏言。长者有车时见过,愿闻何处是真源。

试院赠外帘吕推官

明代 王鏊

棘垣深锁夜厌厌,每听钟声识外帘。咫尺相看成不语,两心对越幸无嫌。

青镫晃晃官曹接,白战沉沉号令严。一月春光人不见,归来庭草落红纤。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