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归省过太湖

归省过太湖

明代 王鏊

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诗人王鏊的古诗

己卯开岁九日弟镠宅观灯次秉之韵

明代 王鏊

灿灿红莲映绿池,看灯又是去年时。银毬灯色悬珠箔,画带波文绾铁丝。

闪铄最宜初月映,飘䬙无藉好风吹。因思二十年前会,凤阁传宣趋进词。

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其二

明代 王鏊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浮世纷纷总未真,古今谁者是閒人。黄扉紫阁辞三事,白石清泉作四邻。

得失往时俱属梦,是非从此不关身。致君尧舜皋夔在,且许巢由作外臣。

留别王浚之和文定公韵

明代 王鏊

小隐何年荻扁来,阳城湖畔草堂开。团蒲曲几凝香寝,町疃芳畦瘿石台。

雪满山阴王子至,日斜滁上醉翁回。铜瓶早漏春消息,欲取寒香入酒杯。

兰竹石

明代 王鏊

卷石兮崟崟,幽兰兮猗猗。新篁兮丛生,同猗兮不违。

彼三君子兮,逝言相好。岁寒相依兮,永以终老。嗟彼棘薪,亦生其间。

尔独何为,尔将曷依。

庭梧七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暑夜卧常迟,摇摇动轻箑。仰啸取天风,风在梧桐叶。

荆溪杂兴六首 其一 惠山至永定

明代 王鏊

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宣庙画猫歌

明代 王鏊

禁柳疏疏还密密,狸奴稳卧阶前日。日长睡起鸣一声,掉尾欲行还不行。

先皇为爱驯且异,呼之即来麾即逝。偶然点缀为写生,毰毸毛衣狮子形。

绛罗垂垂铃索索,目光耽耽透帘箔。纵然未解起捕鼠,鼠辈见之应胆落。

送徐季止还南雍

明代 王鏊

悠哉复悠哉,客眉郁郁今日开。两家兄弟各千里,同日报道从南来。

忆我行年十八九,来往君家最云久。君家兄弟世所稀,文采风流仍孝友。

吾家兄弟颛且蒙,气味颇与君家同。夜镫对照南国雨,春服同行沂上风。

今夕何夕忽相见,高楼夜月频开燕。人生会合那可常,忽忽城东又追饯。

吾家子由亦欲旋,治任约共枫桥船。劝君为我还少住,别后离愁分四处。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一

明代 王鏊

莫把功名更问天,一朝阙下赋归田。迂疏自缺匡时策,衰病多蒙主上怜。

便制荷衣随野叟,永将云路让时贤。太湖波浪如天阔,不碍鸱夷一钓船。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二 静观轩

明代 王鏊

夫物各芸芸,过眼总超忽。静中何所观,静观本无物。

天昭御史家藏王朋梅画屡失而得

明代 王鏊

烟云过眼真何有,每为征东转觉亲。剑化延平应有数,珠还合浦亦缘人。

棘猴技短心良苦,寒具年多迹未尘。记取长公菩萨记,不烦呵护借灵神。

览黄省曾明水集

明代 王鏊

勉之生也少,所负良崎嵚。虽从诸生游,而怀物外心。

赋诗何所师,泠泠秋涧琴。钟生去我久,谁复赏此音。

不见昭代士,丽藻映词林。元间与大吕,一鸣喙皆瘖。

青紫俯首拾,为国希世琛。

忆秉之 其二

明代 王鏊

岁岁元宵兴倍增,羊皮鱼枕各分明。缭丝新出滇南样,独惜伊人见未曾。

抱子猿

明代 王鏊

庄周亦有言,虎狼仁独至。今观王孙猿,其性复如是。

胡为吾人中,乃有乐羊辈。

匏谓木奴与鸭脚子同至不宜见遗仍次前韵 其二

明代 王鏊

江南鸭脚少登槃,价贵殊方为到难。终与木奴风味别,点茶聊称腐儒酸。

赠写真

明代 王鏊

玉带束麟袍,簪笏光射映。我服岂不华,我德自难称。

委蛇廊庙姿,萧散泉石性。尔笔信有神,貌此韵独胜。

种发岁华催,泰宇天光定。应如岩壑间,苍松老弥劲。

送贺志同少参之官广东

明代 王鏊

越王台上柳毵毵,使节行行五岭南。豸斧冰霜瞻旧吏,薇垣风月待新参。

槟榔蒌叶还随俗,包匦菁茅好贡柑。自是隐之风节在,石门泉水不名贪。

乙亥新正十日过陈湖二绝 其二

明代 王鏊

年来身世总悠悠,漫作陈湖两日游。东望烟波云万里,逝将吾道付沧洲。

五色菊 其一

明代 王鏊

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