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华节妇卷

题华节妇卷

明代 王绂

偕老曾将百岁期,一朝凶变竟何为。微躯只合从夫死,大节宁堪使婢知。

镜掩青鸾藏钿匣,缳垂白练系雕楣。于今同穴埋双柩,连理应生墓上枝。

诗人王绂的古诗

洗心池

明代 王绂

寓目寻尺小,适意湖海深。岂唯适我意,将以涤我心。

写竹送张思安佥宪陕西

明代 王绂

雪满关山路不分,绣衣骢马出都门。此君岂独风霜操,到处应推雨露恩。

铁柱寒波

明代 王绂

金铁有断制,角木终见降。旌阳利物意,千载安兹邦。

用韵赋荷花灯

明代 王绂

翠芰红渠照眼新,装成灯火斗芳春。中庭月色涵秋水,陆地花明隔暗尘。

归院曾随金马客,闻歌疑是若耶人。可容一叶乘舟去,露发何妨醉脱巾。

米家船

明代 王绂

旅泊无长物,满载惟书画。聊应随处娱,未许人携借。

雪夜与乡人旅邸中小酌

明代 王绂

客舍虽寥落,清樽喜对倾。偶同今夕醉,忘却异乡情。

炭炽寒犹在,灯残雪更明。独怜分手去,一骑上边城。

五月蒙赐衣五端

明代 王绂

自知素蹇劣,谬忝列近侍。孰云载笔勤,清近日无事。

圣心念长夏,恩以絺绤赐。感激既盈襟,持归复满笥。

光荣动邻曲,喜色见僮婢。服之固难忘,无补独深愧。

写竹寄赵叔平

明代 王绂

君家修竹绕轩居,一别而今十载馀。闻说锦绷新意好,旧时根本恐萧疏。

寄邵希远校书兼简叔行东屏

明代 王绂

萍踪俱是客,书馆喜相临。来往无多路,分违又一旬。

酒应端午醉,囊似去年贫。烦语贤东道,池鱼好饷宾。

作平湖秋色图题赠陆彦玘考功

明代 王绂

近自吴门别,而今已半年。交游心固切,霄壤迹难缘。

宦况青云表,閒身白鸟边。漫图秋色去,还肯忆林泉。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明代 王绂

蒋君我未识,好事能延宾。
从游蔡夫子,是可知其人。
谓我隘而介,傲兀长居贫。
尚耽山水癖,豪缣扫嶙峋。
一介不以取,尤难辄交亲。
片纸畴可得,吾将永为珍。
夫子为之请,一一重具陈。
仍持君扇来,求写湘江春。
我闻夫子言,笑落头上巾。
丈夫贵知己,谊合情便真。
苟能志吾志,宁谓非吾伦。
况闻君远祖,三径招隐沦。
清风千载余,遐躅君能遵。
渍笔一挥洒,翛翛见霜筠。
交加林影间,团团月如银。
时方凉雨歇,斋居绝纤尘。
缅焉怀二仲,安能与之邻。
掷扇返夫子,衣袂凌风振。
为我先谢君,美酒宜多询。
秋高月明夜,直造君宁嗔。

题雁 其二

明代 王绂

声满衡阳月正明,相呼相唤总关情。人当客夜孤眠处,听此能无忆弟兄。

韩蒙庵先生同留夏雪洲馆中韩以诗留别遂次其韵

明代 王绂

閒身江海上,世事每嫌听。吟藁逢人论,扁舟到处停。

雪销新水绿,云尽远峰青。何事思归早,潮生未满汀。

种竹 其一

明代 王绂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担头挑取来城市,一路清风扫俗尘。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二

明代 王绂

向晚雨初过,南湖水气凉。隔帘有荷芰,不必更焚香。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明代 王绂

都门已设祖,冠盖聚朋俦。宴别未云已,驺从罗道周。

大夫何贤哉,宠被君恩优。为郎列仙署,弄翰登瀛洲。

内帑出赐衣,大官具时羞。虚怀恋阙心,补报嗟无由。

奈兹抱病质,霜鬓飒已秋。上疏得优许,养痾还旧丘。

旧丘况京甸,咫尺溧水陬。依依农圃邻,蔼蔼桑柘稠。

颓龄尚可驻,馀生得安休。悠然遂高志,那复生离忧。

于时正阳月,霜寒水痕收。飘飖远空云,浩荡沧波鸥。

私怀徒叹羡,逸驾安可留。

和吴中书阁老韵

明代 王绂

班列鹓鸾肃羽仪,恩颁新扇晓光熹。才临北阙瞻天拜,便觉南薰遍地吹。

在手敢忘君父德,省心常佩圣贤辞。凤池阁老能诗客,有倡佳章纪盛时。

写竹 其三

明代 王绂

凤凰池上影苍苍,退直归来月到床。见说立秋才两日,不知风露已生凉。

题翎毛画 其一

明代 王绂

草色烟光染翠衣,暖风晴日一双飞。几番啼向山窗外,清梦初回曙色微。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二

明代 王绂

春水初泮水微茫,千里家山一叶航。随处迟留即行乐,计程灯夕过钱塘。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