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石宪使中美之四川

送石宪使中美之四川

明代 王绂

持斧远临西蜀去,绣衣荣作外台臣。威行一道霜风肃,恩被重霄雨露新。

剑阁山川当岁晚,锦城花柳待阳春。驱驰好叱王尊驭,圣主深怀在远人。

诗人王绂的古诗

次韵张真人所画潇湘意 其一

明代 王绂

翠竹苍烟两岸秋,扁舟曾忆度湘流。偶来琳馆看图画,彷佛推篷宿雨收。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明代 王绂

我生乐夷旷,幽抱常冲虚。偶客京华尘,不异林泉居。

时来访仙侣,相与论道书。凝神入无象,妙观天地初。

物我既莫立,孰谓形迹拘。吹笙碧桃春,天风动霞裾。

孤云度碧落,六合乃吾庐。出门感群动,役役将何如。

清江碧嶂

明代 王绂

清江皎如练,列嶂开新晴。一段好风景,翻成客路情。

赠徐君邦孝

明代 王绂

难后不知何处在,客中相见鬓丝新。此身已老谁知己,旧业如今尽属邻。

归梦几回胶岭月,借耕十亩练塘春。人生万事应难料,未信长年孺子贫。

题士女戏婴图

明代 王绂

新剪春衫白苧轻,宜男花放午风晴。儿痴未肯离怀抱,却忆当时弄化生。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明代 王绂

圣主銮舆事北巡,山川皆被宠光新。荣当扈跸叨清职,忝预丝纶愧昔人。

丰采未瞻闻誉久,缄题先寄见情真。近知松桂凌寒好,毕竟均沾雨露春。

种竹 其六

明代 王绂

密叶初抽凤尾齐,纷纷苍雪点春泥。遥知客到应非俗,好句无妨节上题。

题孝子曹镛卷

明代 王绂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送谢长司归山西守制

明代 王绂

左迁花县居莲幕,故道经行尚避骢。正待瓜期登上考,遽闻椿寿告初终。

松楸望远愁云外,山水程多泪眼中。更好节哀思为国,莫徒伤毁恸苍穹。

梁不移先生以诗示其子修撰用次其韵 其二

明代 王绂

居处高閒体自安,襟怀谁得似君宽。邻家酒熟邀春社,钓艇鱼来共晓餐。

草色池塘看细雨,杏花帘幕动轻寒。贤郎近得缄题至,对客时时一展看。

寒夜祖上人过寓所

明代 王绂

年来多病骨棱层,客舍萧然冷似冰。自笑谁能相慰问,灯前今夕有乡僧。

题扇上枯木幽石图

明代 王绂

露彩莓苔碧,天香桂子丹。多应广寒夜,流影落人间。

题桂花士女

明代 王绂

沈沈凉夜玉阶空,独立含情小苑东。明月未来人已倦,薄罗香透木樨风。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明代 王绂

浣花溪上草堂前,想像当时思惘然。鬓老风尘多自感,身经丧乱复谁怜。

懒从江夏誇鹦鹉,独向西川拜杜鹃。知己惟应有严武,醉言何事又招愆。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明代 王绂

五月塞边才见蝶,令人忽动故园情。牡丹亭馆微风暖,芳草池塘细雨晴。

花底扑来歌扇小,酒边飞逐舞裙轻。蘧蘧肯作江南梦,沙漠应知负此生。

风雨溪居

明代 王绂

宿云暗溪树,新涨没莎渚。幽人正酣眠,茅堂闭风雨。

忆故妻

明代 王绂

悼亡又是十年馀,男已成婚女已归。翻觉而今悲更切,客中穿尽旧缝衣。

孙康映雪

明代 王绂

金盏浅斟欢有馀,光阴谁解惜居诸。家贫每慕孙夫子,雪照山窗夜读书。

写竹送袁文理之官湘阴

明代 王绂

一官千里去江南,写赠琅玕酒半酣。彷佛苍龙挟飞雨,散将春意满湘潭。

次韵咏独鹤

明代 王绂

昂昂绝俗谁为侣,不是高僧即隐君。远水独归怜片影,空林清唳忆同群。

梦随坡老舟中月,舞罢支郎榻外云。惆怅我来难近狎,飘然犹似避尘纷。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