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雪夜与乡人旅邸中小酌

雪夜与乡人旅邸中小酌

明代 王绂

客舍虽寥落,清樽喜对倾。偶同今夕醉,忘却异乡情。

炭炽寒犹在,灯残雪更明。独怜分手去,一骑上边城。

诗人王绂的古诗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明代 王绂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峡中杂咏 其五

明代 王绂

崦里山高多昼阴,未昏烟景暗秋林。停舟晚饭舵楼底,犹有夕阳明远岑。

月篷轩

明代 王绂

轩居窄窄小于舟,窗户虚明瞰碧流。月色正圆思载酒,波光难定懒垂钩。

不忧平地风波起,最喜近人星汉浮。无限沧洲烟水趣,谪仙何必跨鲸游。

寄沈徵士

明代 王绂

东阳沈徵士,于我久相疏。间别已三载,往来无一书。

情怀终自若,客鬓近何如。遥想诸郎好,家庭乐有馀。

送玉林师赴会还闽中

明代 王绂

道风高迈素知名,诏率同袍上玉京。梵教宣扬超古昔,圣恩弘济及幽明。

祥云尽集瑶花舞,甘露朝凝宝树荣。法会已周辞凤阙,浮杯南去海波平。

寄匡世德

明代 王绂

匡君一别久,踪迹近谁依。囊尽风流在,年高故旧稀。

浩歌邀月上,独立看云飞。只叹阶庭下,无人戏綵衣。

峡中杂咏 其八

明代 王绂

石转狂湍吼怒声,客怀清夜梦魂惊。篙师著力挽舟上,挟向湍流平处行。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明代 王绂

五月塞边才见蝶,令人忽动故园情。牡丹亭馆微风暖,芳草池塘细雨晴。

花底扑来歌扇小,酒边飞逐舞裙轻。蘧蘧肯作江南梦,沙漠应知负此生。

用韩先生看梅韵述怀

明代 王绂

嗅梅林下看新晴,顿觉萧然俗虑清。事往觉人犹在梦,才疏于世若忘情。

雨添江水春无迹,雪堕松梢夜有声。自古人生须适意,是非身后托谁明。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三 催菊

明代 王绂

种尔酬佳节,节过开尚迟。纵令迟更好,争似莫愆期。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二

明代 王绂

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病中雨夜(二首)

明代 王绂

怀抱怕生愁,病来难自由。
雨声孤馆夜,人影一灯秋。
书剑乖前志,江湖忆旧游。
无端身外事,一一上心头。

题苍筤池馆

明代 王绂

轩窗开处小池平,翠竹新栽绕径生。洗药每惊鱼跃起,扫苔时放鹤来行。

凉生清籁秋偏早,影动微波月倍明。惹得王猷知此处,几番直造不通名。

题友竹轩

明代 王绂

梅易飘零松已老,此君交久更多情。晚凉移榻就林影,秋夜读书来雨声。

劲节岂随时俗态,虚心常结岁寒盟。王猷未必非知己,直造敲门肯见迎。

写竹题寄华叔端

明代 王绂

我昔寻君扣竹扉,醉中曾写竹间诗。别来几度空相忆,多在青灯听雨时。

送石宪使中美之四川

明代 王绂

持斧远临西蜀去,绣衣荣作外台臣。威行一道霜风肃,恩被重霄雨露新。

剑阁山川当岁晚,锦城花柳待阳春。驱驰好叱王尊驭,圣主深怀在远人。

送台州医官裘训科南归

明代 王绂

学业究岐黄,新除拜宠光。济人唯用药,从宦不离乡。

选胜登霞峤,寻真访石梁。因知归思趣,不敢问奇方。

寄古铁先生

明代 王绂

鹤发童颜九十翁,数间书屋住溪东。通仙每得悬壶术,遗世长思荷锸风。

春暖酒醅浮瓮绿,夜深丹火伏炉红。别来高致空怀仰,何日从容语笑同。

题梅花

明代 王绂

结心已铁石,阳春忽先布。发此琼瑶英,宁能虑霜露。

澹然绝世纷,幽人雅襟度。何如洛阳花,池馆资贵富。

姚黄与魏紫,绮丽相誇妒。春风閟重扃,车马日驰骛。

遂令贫者心,对酒起遐慕。乃知游冶人,谁复重贞素。

流澌古涧春,残雪空江暮。清香不自知,岂意人相顾。

题万安山樵

明代 王绂

山高樵径险,山深樵径迂。采樵虽云劳,览胜尤足娱。

飞泉落林杪,好鸟鸣丘隅。歌逐天风还,身与閒云俱。

日夕行负薪,烟深望吾庐。得失既莫较,孰知贤与愚。

嗟哉朱买臣,富贵将焉如。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