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王宇斋还安福四首 其三

送王宇斋还安福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白云堂院辉光增,满酌源头最上层。若论黄梅堂下客,君是泉翁之惠能。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寿李三洲

明代 王渐逵

巾中已见归田日,野服还看入社时。卢植服徒盈越国,武侯勋业重南夷。

襟怀早付三秋菊,韬略犹存一局棋。笑我登堂何所祝,爰歌维岳进深卮。

春日宴钦桃李园续太白之兴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春日忽相慊,携壶尽日看。风生锦步幛,露滴玉琅玕。

细草迷芳渚,轻桡泛碧澜。蓬壶知不远,为尔重盘桓。

宿樾森楼柬伦右溪白山昆仲

明代 王渐逵

少壮追随汗漫游,宁将出处问丹丘。才华子合重归国,衰懒吾堪寄此楼。

载酒不妨连夜醉,有身焉用百年忧。诗成朗月清风外,付与儿孙次第讴。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煦闰春风满面生,无人知是内丹成。好将少海菖蒲诀,为向罗浮刻石经。

留别伦右溪十咏 其二 粤山社

明代 王渐逵

碧云长护紫芝芬,小阁峰头却忆君。社馆春来风日好,杂花啼鸟候词人。

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廿年藏息傍岩隈,转眼光阴得许催。共叹浮生元是幻,应知历劫不为灰。

烟霞落寞林中影,花鸟流连掌上杯。认得此山真面目,朱明开辟待君来。

柬李三洲黄泰泉二丈

明代 王渐逵

穗城赋归来,取友得二伯。三洲尚经义,搜二自精察。

泰泉少聪肤,蕴籍称博洽。一别十馀载,言论日已隔。

抱静居萝山,寡陋叹离索。越台庆嘉逢,奥义互相发。

圣贤缅姱脩,反身践庸学。遗经尽忘言,博者日已约。

玄根沃冲融,枝叶自刊落。共叹江淅派,顿悟竞空觉。

吾道喜真诠,于君得深托。愿言崇素心,空山慰寂寞。

别孙德谦节推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陟彼灵鳌峰,振衣上东皋。连蜷敞高盻,郁木扬清涛。

故人向五云,飘举跻华高。何以慰我怀,宠德日已褒。

西湖十咏 其六 吊武穆

明代 王渐逵

匹夫犹自爱明珠,至宝谁能忍复予。天地勋华应几许,误将功业向居胥。

送王一山还湖湘五首 其五

明代 王渐逵

太和山顶肃清真,七十二峰高压云。天门晞发同翘首,九点齐州混世尘。

题伦樾溪秀野亭三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杜陵韦曲名家旧,六脉三城胜地同。玉蕊烛生青海峤,瑶池元在紫霞宫。

花边孔雀来朝日,叶底黄鹂共唤风。一幅淡烟图画里,欲从何处问玄工。

谢蒙泉方伯惠物

明代 王渐逵

远传珍赐向岩居,风雨遥深拥弊庐。稚子扫云冲晓径,野人清盥折缄书。

幽怀阅世常怜癖,硕德如公自不迂。再拜峰头勤使者,白云瞻望更踟蹰。

夜宿五层楼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中宵不寐抱神清,每向楼头问启明。旸谷向开乌鸟浴,越江波静贝珠擎。

岚霏暝入凡嚣寂,布葛寒深爽籁生。析木津头星汉杳,却从天市望京城。

寄蒋道林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岳麓山川藉贲光,千年吾道见朱张。何时杖履沅湘外,同向南山语对床。

答伦右溪云谷之约

明代 王渐逵

云谷我所慕,眷游迟其期。霖雨倏以霁,岩壑储清辉。

亭亭云上楼,霭霭岚中扉。朱实垂前荣,互萝翳其篱。

溽暑无留辙,凉风有深居。忆我同袍友,取乐方在兹。

瑶篇愐盱枉,凝神忽相随。会晤期不爽,对景起长怀。

短章答嘉惠,伫立增怅咨。

环谷八咏 其一 榕阴夜月

明代 王渐逵

层荫散碧漪,月色信寒翠。稚子喜相呼,去拾瑶琼翠。

杭州别岑体充霍振先之京

明代 王渐逵

自从南浦更联舟,两浙云山暗已收。京洛只今成乐土,逢人休上望乡楼。

同李三洲江虚谷吴少岩刘素予何古林咏并蒂莲

明代 王渐逵

微风动玄脉,函钟转灰飞。清飙扇嘉树,绿荫临芳池。

高朋列宴坐,共爱溽暑稀。园子有好怀,远送疾以驰。

夏莲出佳寔,并蒂同一枝。自古遥相传,于今以为奇。

木生有连理,麦秀成两歧。云是和气钟,坤舆吐华滋。

并明应日月,合德配二仪。薄劣渐縻食,福履岂所希。

嘉宾重式宴,取醉以为期。作诗纪逸兴,俚韵方愧兹。

约王宇斋游白云蒲涧不果诗以柬之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九节菖蒲生涧烟,人传此地驻飞仙。何当共觅安期迹,数到秦皇汉武前。

初访中洞山八咏 其六

明代 王渐逵

濛濛霏霭净游尘,语燕流莺次第新。尊酒况逢寒食候,祫衣初试舞雩春。

云封石室巉巉翳,雾拥莲峰个个峋。千载赤坭山下路,是谁曾此识清真。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