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世寿堂为周少参题

世寿堂为周少参题

明代 王渐逵

河洛锁烟霏,腥膻遍区域。海岳汤昏割,午会厄百六。

建邺萃真皇,中原更恢复。治协华胥邦,诗咏唐豳俗。

吴江隐奇踪,寿考仍相续。一朝异事传,四国欣所欲。

花源迷故津,菊水沦幽独。更老名汉庭,于君见贞笃。

积善理所宜,仁风亦孚育。缅怀未登堂,见君已凝目。

乃知德故寿,亦有名与禄。琼瑶叠嘉珍,展卷心自肃。

眷言荣素心,神歆媚馨福。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题伦樾溪秀野亭三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杜陵韦曲名家旧,六脉三城胜地同。玉蕊烛生青海峤,瑶池元在紫霞宫。

花边孔雀来朝日,叶底黄鹂共唤风。一幅淡烟图画里,欲从何处问玄工。

闻云谷新成约何古林同居

明代 王渐逵

伦子新成云谷窝,扫开骈翳待王何。数来贤圣还能几,静后工夫岂在多。

不向炉前重作灶,任教门外可张罗。呼童著意栽松竹,记取他年绿满阿。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吾道年来只自芳,孤标怜尔许登堂。为含贞素原无色,远谢妍华不著香。

兴好欲先梅菊谱,神交聊共水云妆。松关石窦何人到,万绿深浓怯晓霜。

初访中洞山八咏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石燕霏霏拂洞前,青莲朵朵相新妍。苍鼯采鹝怪人语,木魅岩魈窥客筵。

山中酒熟是何代,石上桃开非昔年。犹恨花源徒陟迹,至今传者武陵仙。

南华十咏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虎伏猿啼接万峰,坛经犹在讲堂空。当时正果应谁得,潭上深怜蜕骨龙。

题王维辋川画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秋来剩有还家梦,病后全无陟世心。忽对渔舟眇乡思,杖藜浑欲踏芳岑。

寿李三洲

明代 王渐逵

巾中已见归田日,野服还看入社时。卢植服徒盈越国,武侯勋业重南夷。

襟怀早付三秋菊,韬略犹存一局棋。笑我登堂何所祝,爰歌维岳进深卮。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二十一

明代 王渐逵

声音之学久相违,养德陶心自不支。不见齐门驱御速,却于韶乐识婴儿。

观泉亭 其四 冬

明代 王渐逵

桃花开映小阳月,荔萼丛生大雪天。橘绿橙黄应不数,将诗评品入新年。

怀余约斋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夫君久客旅,吾亦事耕农。穗城一分暌,六载问不通。

讵意珠海浔,野服得相从。世俗纷转更,尚留好颜容。

欣对谢主人,感我一尊同。平潮际芳洲,广树多惠风。

踟踷不能去,于焉托孤衷。

同陈大巡宴饮于伦右溪樾森楼

明代 王渐逵

越台春色映层峦,扶杖江头快一观。元礼风裁闻海内,子方人物重朝端。

高情每注烟霞岛,逸驾遥归薜荔门。犹自从容慰迂散,瓦瓶烧茗对温言。

寄蒋道林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秋月秋风动远思,衡阳归雁暗相期。何当鼓柁湘江上,岣嵝峰头读禹碑。

次方实夫及诸弟游青萝峰顶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堪舆饶水更饶山,只恐游人且未閒。旋鹤飞泉非俗韵,绿萝苍磴有神丹。

攀崖此日应穷顶,观海何时得悟澜。怪我同心不同赏,短槎遥滞水云间。

喜诸公过西园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交深不责备,脱洒每相忘。旅石随便坐,脩林独荐凉。

看山因得句,对水或流觞。不为孤城隔,那知叹夕阳。

再游矩州书院同诸公用杜牧之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石虹桥上看花飞,鸥席堂中忆少微。桂树丛时人已去,海棠开处燕犹归。

山含远浦疑晴黛,鸟渡平芜对夕晖。谩醉芳阶成独咏,不知空翠上人衣。

曲肱吟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万古高怀此日开,隔江风雨送凉来。葛安江迹今如许,刘赵英雄何在哉。

白雪自能赓郢调,黄金何用筑燕台。酒豪欲挽沧溟水,尽洗人间历劫灰。

临清赠张宪副同年

明代 王渐逵

握符明府重儒绅,漳水齐封动四邻。尊俎诗篇供暇日,旌旗杨柳映深春。

雄关自具临淄甲,博带谁为稷下人。笑却迂生成懒癖,早从明主乞闲身。

曲肱吟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风满晴林月满天,须知此乐属无边。梦中已涉华胥境,城里如观太极圈。

濂洛以来犹有作,江门之外更谁传。愁看汨汨江头水,日夜东流倍可怜。

寿张蒙溪方伯初度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两勤播命奠明区,十郡欢歌寿庆馀。沧海白云趋屏树,赤蛇朱鸟肃冠裾。

薇花席上秋光满,鼓角声中瑞气舒。盖世勋名应属望,白头今已愧迂儒。

避暑山中十咏 其十 暑甚得雨

明代 王渐逵

旬日苦炎毒,遥知酿雨天。楼头云欲压,阶下蚁先悬。

林暝声逾切,风狂势转骞。绮窗清簟外,忆汝自多贤。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