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菊十首 其一 梅花菊

咏菊十首 其一 梅花菊

明代 王立道

彭泽高人里,孤山处士家。清明迥相映,草树亦交花。

诗人王立道的古诗

送俞汝承行二首 其二

明代 王立道

魏阙光新命,秦淮恋旧游。清心鹭洲月,极目牛山秋。

梓里情何剧,萱堂志已酬。明时多雨露,应自足忘忧。

芳洲为袁御医题和唐荆川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立道

白鹤山头绿树村,祇馀猿鸟应柴门。安期馀药人常见,舍长传书世所尊。

早向帝前辞赤绂,欲从方外学玄言。平生自是无机械,野水春添助灌园。

酬包元达侍御见示之作兼致别意二首 其二

明代 王立道

吴趋投暝发,楚树带烟微。千里占星聚,双帆逐雁飞。

宁亲恩诏渥,报主壮心违。尊酒怜同病,天涯更独归。

许院判挽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立道

越人生死术,何事不长年。仙迹壶中隐,神方肘后传。

遗忠犹药石,故里自风烟。应是轩农佐,相将去九天。

和龙冈送白洛原将命护作因得归沐

明代 王立道

画省犹牵袂,征帆动渭浔。九重将异命,千里惬归心。

□□□□□,幽居忘越吟。我亦多乡思,金门聊陆沈。

春尽怀故园

明代 王立道

青春初动忆乡园,春尽那堪思更繁。新竹从看侵薜荔,落花不分掩兰荪。

林閒鹿豕常求伴,溪晚渔樵数过门。莫怪曼容犹徇禄,十年簪绂恋君恩。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三

明代 王立道

金陵幕府静鱼符,列戟常闲百万夫。莫谓太平浑忘武,国家根本壮先图。

午日途中忆诸弟

明代 王立道

令节迎始阳,我行滞东鲁。弱艾稍含青,菖花晚应吐。

忆昨侍亲闱,燕赏亦已屡。兹辰乐复剧,盈尊湛清醑。

拜跪献中庭,怡然共起舞。斗草惜馀欢,胜负非有取。

离居忽自今,遗俗犹往古。骨肉各相望,有酒宁独抚。

慊慊终永日,安得凌风羽。

题石溪

明代 王立道

磊磊白石清溪深,柳花漫天晴复阴。扁舟罢钓自来去,无人更识沧洲心。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明代 王立道

与君数相见,但讶往来疏。不惜买邻费,初营近市居。

卑栖随燕雀,长物载图书。何日登楼赋,虚名愧应徐。

南湖耕雨 其六 金霞夕照

明代 王立道

千峰如散绮,夕阳在山半。山中人欲归,适意忘景晏。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十二

明代 王立道

碧树攀欲尽,黄鸟啼正歇。一花复一花,常如二三月。

文衡山枯木竹石为汝湖学士题

明代 王立道

衡山老人得奇趣,坐向寒空写枯树。孤峰嶪嶪虎豹蹲,修竹离离凤凰翥。

邓林从此失珍材,碣石谁为徙天柱。吁嗟不独模形似,劲质清标更生气。

槎枒不作妩媚姿,礧砢应无媕婀意。忆昔山空薮泽深,樵夫牧竖时窥侵。

一朝点染入绢素,始信志士相知心。洛阳三月春可怜,黄鹂碧草同娟娟。

桃李花开玉楼曙,梧桐枝拂金井寒。西风野外动秋色,平芜惨淡生苍烟。

何如此石还此竹,古木千载俱依然。吁嗟亦有王宰山水韦偃松,苦心白首徒为工。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二

明代 王立道

北征日以远,远道衣裳单。春风薄天涯,闺中常自寒。

辛勤理机杼,日夕掩重关。上堂亲饭姑,下堂不能餐。

离离芳树枝,脉脉终无言。

上巳宴集

明代 王立道

游丝飞絮媚晴空,绣毂银鞍逐晓风。绿野阴晴双燕外,黄图楼榭百花中。

开筵共选流杯胜,怀古因誇说剑雄。帝里韶光须倍惜,尊前且莫叹飘蓬。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七

明代 王立道

朱衣对仗晓追班,帝在清都虎豹关。钟鼓正传宫漏彻,侍臣端笏拜天颜。

大梁行送陆白庵同年使周藩

明代 王立道

大梁自昔称中土,屹屹重城壮天府。险塞何须数崤谷,膏腴宁复论鄠杜。

城中日暮起歌钟,五千户邑擅侯封。樊楼灯火晃清昼,平台车马如游龙。

驱车走马遥相索,意气千金轻一诺。贳酒春城百步喧,呼鹰秋苑双鸧落。

夷门西望日苍苍,修竹依然见故墙。行人不解思公子,父老犹能说孝王。

孝王本出帝王家,园池宾客盛豪华。邹枚献赋骋文藻,胜诡进说生阴邪。

一朝汉法不相假,斧质随来赤墀下。旌旗无复兔苑游,蔓草鸣蝉自春夏。

吁嗟盛衰各有时,古人遗迹今人悲。子长自是好奇士,君到梁园早寄诗。

有谷堂 其二

明代 王立道

陶令归来看五柳,魏公老去有三槐。朱轮翠盖交生荫,须信当年不妄栽。

得秋试消息后寄弟

明代 王立道

静阅贤书意转疑,叹君年少不逢时。天涯空自看鱼雁,春草常令寄梦思。

三秋聚散风前叶,一着推移局里棋。丹桂分明天上种,他年来折最高枝。

送周颙分教严州

明代 王立道

斯文周茂叔,清节汉严陵。风月还谁共,云山思独凝。

道依家学重,教并郡贤兴。庭草多幽意,高台时复登。

王立道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