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天行有终始,贞元若连环。玄冥顿穷辔,勾连行其官。
万物回春姿,八荒同熙然。王正启休历,时龙蹑乾端。
群材仰明哲,蔼蔼共跻攀。结绶金马门,论道云台间。
努力图不朽,失时空自叹。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六
苍梧云深悲帝心,龙旟春向湘江浔。太史由来知圣孝,虞人何事献官箴。
初入都寄亲知
薄宦蓬应似,往来唯所飘。振衣聊息驾,鸣玉更趋朝。
惯学金门隐,多惭华鬓饶。沧洲有故侣,松桂欲相招。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二
有美人兮山之阳,芙蓉衣兮薜萝裳。憩夕驾兮蒙谷,望朝暾兮扶桑。
潺湲兮飞泉,旖旎兮垂杨。石嵚岑兮嵌砑,峰峦矗兮翠苍。
湖潋滟兮秋水碧,洞幽閒兮春草香。采瑶花兮盈把,宿石髓兮为粮。
访隐沦兮绝涧,想奇独兮高冈。君一去兮独遗邛,欲往从兮江水长。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三
金陵幕府静鱼符,列戟常闲百万夫。莫谓太平浑忘武,国家根本壮先图。
题张学士仰宸楼卷
仙阁岧峣逼紫垣,兰台新赐出君恩。江光夜共青藜照,山翠晴当锦帙翻。
盛事未论三万轴,多书欲问五千言。碧山莫动焚鱼兴,紫诰黄麻宠正繁。
送郑翁还广 其三
玉窖溪连海色新,罗浮山下别开春。南还更尽登临兴,莫遣清江空白蘋。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二
甲第连云起,一枝吾自安。箧中鹪鹩赋,壁上鵔鸃冠。
客至供蔬具,人閒理药栏。不须歌考室,久已梦斯干。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二 萱
芳丛杂芝蕙,称此北堂幽。为园自可乐,那必尔忘忧。
郑泰陵诗
千林松桧郁相回,永夜风生浣海哀。万国昔曾瞻气象,五云空复护崔嵬。
古来凤鸟长难至,天上龙髯定不回。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七夕雨二首 其一
汉渚邀灵匹,幽盟此夜寻。盈盈唯一水,暮暮更为云。
洒道流馀润,扬波荡夕氛。含情愁雨绝,随泪点罗裙。
寿陆颐斋七十
七十健逢迎,知君善养生。笙歌娱晚景,车马杂春声。
鹤唳闻应惯,茶经著始成。汉庭方贵老,章服此时荣。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四
三月正当三十日,莺声如倦复如愁。绿杨拂地花成雪,断送春风也白头。
鸟名
皇居肃凤城,迢递干云霓。孔盖凌风翔,翠帱纷绮缬。
伊余慕休名,雀跃趍前哲。射隼幸逢时,鸿飞下羁绁。
差池背雁行,委蛇滥鸳列。弹冠侈鵔鸃,含香重鸡舌。
自怜鹪鹩枝,徒惭鸴鸠拙。关雎咏清化,凫鹥际盛烈。
眷言守忠贞,宁复辞缁涅。
钓台吟送人之桐庐 其三
赤符久已定长安,只合归来把钓竿。后人不读樊英传,肯信人间行路难。
贺鲍如泉七十
绿水绕门閒,杨花满钓船。折腰宁作吏,负郭且归田。
义训徵图史,春情属管弦。相逢不惜醉,应有酒如泉。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四
知君闭关久,一径落花深。书癖年长在,诗盟春更寻。
空山几两屐,远道四愁吟。北望休相笑,平生魏阙心。
咏菊十首 其四 金盏银台
常年老瓦盆,珍重花神意。白衣人不来,对尔聊成醉。
送周嘉遇之景陵
燕山楚泽共微茫,细雨春帆度汉阳。好向鳣堂理吟卷,竟陵东渚即沧浪。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三
洛阳自昔盛名园,仙履同临九日尊。花下楼台开石谷,城中烟树隔韦村。
钩帘乱竹低围閤,解带盘罗密映轩。银烛金绯归路晚,丝纶得暇圣君恩。
和陈平冈七夕韵
牛女何年事,犹寻此夜盟。多君先得巧,摇笔报诗成。
秋兴尊前发,河流天畔明。兰章无以报,空自愧同声。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十
赠数畴一首
寿嵇川南母 其四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六
挽汤母
张翁暨丰孺人七十双寿诗以祝之
徐雷溪掌罗山教 其一
题碧山
观出军十首 其八
补作孙志高宅端午宴集诗
送朱省簿乐安
郭允新宅中秋燕集限韵得王字二首 其一
观出军十首 其六
溪行偶得顾氏别业
晚起偶成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五
观出军十首 其十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一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二
喜唐应德见访别墅二首 其二
送杨都谏谪贵洲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四 蝴蝶
得秋试消息后寄弟
王子裕百花图 其二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六 菖蒲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一 葵
送周颙分教严州
送全翁掌教常熟
郑都官尝作代秋扇词予窃见其多怨尤不平之意非知道者之言遂赋此以 ...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二
王母歌 其四
得家书三首 其二
和玉溪斋居对雪一首
寿吕思斋七十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二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一
送人作教龙阳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三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八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五
临江仙 寿姚申甫父
赠舅氏
拟青青陵上柏
送李威甫掌长兴教
清明日独坐感怀
拟去者日以疏
送周进士使淮便省 其一
挽吴白楼尚书
送吴王二太史陪祀诸陵
题文岩画端
砺峰上元燕会卷和韵 其一
题惠坡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五 金钱
文衡山枯木竹石为汝湖学士题
芳洲为蔡长卿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