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周翰林景远夏日谢氏池亭

和周翰林景远夏日谢氏池亭

元代 吾丘衍

南轩过雨竹阴添,翠羽参差不碍檐。一片好风何处起,蛟绡舞上碧丝帘。

诗人吾丘衍的古诗

杨寺洞中吹箫

元代 吾丘衍

独携凤管入岩扉,树拂春风草拂衣。不敢更吹天上曲,恐惊石散作云飞。

朱仲山买李生琴

元代 吾丘衍

吴客抱绿绮,玉弦响冰丝。胡为飘然□,飞去别所知。

河轮佩将将,山叟讵我欺。神化不可驻,周流自天期。

归休白羊山,拂袖松桂枝。一奏鸐舞操,冷风为相随。

千金尔何神,致此太古姿。真趣适有会,冥心契遐思。

君吟泰俗歌,晋野知可师。长咏复相寄,如听白鹇辞。

浊酒或易谋,华轩且迟迟。

范令新茶诗

元代 吾丘衍

南山发荣秀,金彩布晓阳。惊雷尔何迟,奕叶粲以芳。

园夫履晨露,采掇盈篚筐。石火不待温,变此嘉卉苍。

仙蕤入京甸,兹焉得馀香。晨寒井浮花,鼎暖雪汎光。

起坐豁幽思,形神共相忘。玉浆琼房仙,启齿为我尝。

却顾玉川子,招携碧云乡。

闻蒋弘父重五游葛岭有诗因寄五首 其四

元代 吾丘衍

海中有蓬莱,万里阻弱水。灵踪不可到,真境复在此。

丹藏碧山秀,台空白云起。何能鍊金沙,往结浮丘子。

赠打碑吴居士二绝句 其一

元代 吾丘衍

天上琅文网绛纱,垂芒廓落字聱牙。何当拂此来人世,为识清都蔡少霞。

中秋玩月初阳台有约不往夜分有作明日寄同约诸公

元代 吾丘衍

今夜仙台月,清寒发夜深。迟回阻云物,怅望忆登临。

玉管闲清吹,银河耿太阴。无才愧玄度,聊为续长吟。

梦回

元代 吾丘衍

梦里看花锦绣城,浅深桃杏五霞明。觉来忍听催花雨,可是春风太有情。

赠刊生林玉

元代 吾丘衍

我爱林生刻画劳,能于笔意见纤毫。牙签小字青铜印,顿使山房索价高。

和张养明九日人名绝句 其二

元代 吾丘衍

九日龙山盛管弦,此时司马亦醺然。不因席上西风起,谁识参军孟万年。

周达可随奉使过真腊国作书纪风俗因赠三首 其一

元代 吾丘衍

裸壤无霜雪,西南极目天。岂知云海外,不到斗牛边。

异域闻周化,奇观及壮年。扬雄好风俗,一一问张骞。

送陆静复游张公石室

元代 吾丘衍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

仇仁父解秩建康有新文曰金渊集

元代 吾丘衍

老去陶元亮,归来向子平。乡关成久别,故旧喜相迎。

卜宅来江燕,移尊笑海鲸。新传浣花句,未怪作金声。

周达可随奉使过真腊国作书纪风俗因赠三首 其二

元代 吾丘衍

绝域通南舶,炎方接海涛。神仙比徐市,使者得王敖。

异俗书能记,夷音孰解操。相看十年外,回首兴滔滔。

次韵谢钱翼之

元代 吾丘衍

笔翰西台妙,文章五凤楼。
美才须比玉,直道岂如钩。
吴苑辞春色,江风散旅愁。
吾庐正萧飒,二仲得羊求。

与邻寓人隔壁对月夜话

元代 吾丘衍

禦寇连墙屋,神交得谢瞻。偶逢吾所契,共语月当檐。

微禄终何补,良才尚此淹。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王复元挽歌词

元代 吾丘衍

昔赴公车日,官占忤大臣。归来从白首,老去有苍旻。

泉石心何固,文章气益神。谈玄竟络绝,怆恻重伤神。

和张养明九日人名绝句 其一

元代 吾丘衍

晋朝神器已危倾,天下飞尘尚未清。当日倘无王刺史,有谁携酒访渊明。

观水

元代 吾丘衍

雨后长流写急湍,奔雷转石喷虚寒。凭谁挂起三千尺,试作庐山瀑布看。

送谢卿游北

元代 吾丘衍

黄鹄振六翮,一举凌苍穹。高飞固其常,谁言待秋风。

十月江水寒,候雁别沙碛。我守塞门居,君为远行客。

木叶落古道,回首东山云。朔野极渺茫,神州望氤氲。

□□□□□,谈笑识公子。问君阻山川,胡为倏来此。

取任非有意,观海同此心。托赠行迈篇,遥遥寄遐音。

玉佩谣

元代 吾丘衍

昆吾剪月吹天风,鸾丝贯缕声珑珑。珠华阑珊舞回步,宓妃催唤蓬莱宫。

联翩凤带春风碎,曳雨摇云楚腰醉。仙人琪树生晚寒,洞中敲折青琅玕。

吾丘衍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 13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