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吾丘衍
迎新凉,对华月,桐阶风来月如雪。草根虫声催捣衣,铜龙怨寒千里思,银河影长更漏迟。
次韵谢钱翼之
题阙
郑子吾楚秀,文章焕神渊。北望言远游,手把泗水边。
昔我识汶言,尝闻鲁山川。居民有淳风,古服尚宛然。
今送子复去,鸿飞冒寒天。长河合层冰,土井无暖泉。
雪片没枯草,严风折重绵。长歌杏坛春,俯拜阙里前。
行道各有志,韶音振朱弦。回首郭愧台,期君步云烟。
送陆静复游张公石室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
仙人蓝采和像
紫府仙人号采和,酒垆曾见几回过。青钱谩引痴儿笑,未必仙机在踏歌。
畅上人文溪别业
文畅青莲客,回溪别业开。南山当骠骑,东海极蓬莱。
空镜思悬锡,中流且度杯。相寻多法侣,冉冉下天台。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十三 闰月
新春迟迟旧春改,日积馀分几分在。嫦娥兔宫圆影多,二十六弦迟岁华。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三 三月
红枝綵树金流苏,笼香染露开九衢。沉香小院莺语涩,晚漏蟾蜍迟玉壶。
杨花飞飞风蕊蕊,蝴蝶迷香粉魂死。水光鸭绿暖浟溶,草色江南一千里。
终南道士问汉碑 其二
字洒金壶墨,传闻古二仙。崇台何杳杳,至道极玄玄。
令尹今谁再,延熹岁已千。无由操九节,怅望想云烟。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十一 十一月
飞沙走寒几千里,霞丝不起罗纹紫。鱼龙水合青海愁,寒木空林晓鸢死。
玉台仙子琥珀钟,帘衣半卷迎东风。鸾刀剪秋秋水溶,舞鸾堕影来虚空。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七 七月
中秋玩月初阳台有约不往夜分有作明日寄同约诸公
今夜仙台月,清寒发夜深。迟回阻云物,怅望忆登临。
玉管闲清吹,银河耿太阴。无才愧玄度,聊为续长吟。
戊申二月八日春社
宰肉陈平老,祈年旧礼传。杂花芳草外,新燕暖风前。
东越犹糠覈,西山自管弦。村民思社雨,把酒对青年。
古诗一首秋翼之回吴
游子动归思,南风起秋声。我亦当此时,相秋难为情。
交朋尚如斯,况尔怀父兄。三吴亦邻邦,一水非远程。
君还姑苏台,我留凤凰城。两地各相望,驰心互奔倾。
流光若颓波,彼此即寓萍。浮世苦离散,辗转百虑萦。
何能慰余怀,握手徒营营。
寄柯德杨
兰色惊秋色,来仪困赤霄。无书能累月,慰我忽今朝。
道在非弹瑟,途穷岂折腰。山阴清绝地,且为息炎歊。
长江巨浪图
卷中秋色似江皋,已觉轩窗走六鳌。笑我气吞云梦泽,更将椽笔起波涛。
晚凉曲
南风吹云散天碧,高槐无声暮蝉寂。弹冠罢沐冰纻香,轻握停挥素鸾翼。
冲风鸟羽南去迟,弦月欲上光参差。飞□卷帘钩网丝,碧簟欲冷秋依依。
闻蒋弘父重五游葛岭有诗因寄五首 其四
海中有蓬莱,万里阻弱水。灵踪不可到,真境复在此。
丹藏碧山秀,台空白云起。何能鍊金沙,往结浮丘子。
和张养明九日人名绝句 其一
晋朝神器已危倾,天下飞尘尚未清。当日倘无王刺史,有谁携酒访渊明。
和张养明九日人名绝句 其二
九日龙山盛管弦,此时司马亦醺然。不因席上西风起,谁识参军孟万年。
古采莲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水丝裳,霏霏粉金飘晚塘。
浮兰舟,鼓桂楫,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看明月。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 132篇诗文
题杨氏竹石
赠刊生林玉
画眉效李商隐
汉会稽铜虎符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四 四月
闻蒋弘父重五游葛岭有诗因寄五首 其三
如上人字月印诗
送人归隐
新岁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十 十月
铜韦皋像
月色
张伯雨赠黄精
除夜雪中
胡穆仲挽歌词
洪崖图
尚方连环歌为孙康侯徵君作
暮岁即事
赋得调冰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五 五月
香囊
权上人翠玉轩
陈公辅听雨轩
别仇山村
周达可随奉使过真腊国作书纪风俗因赠三首 其三
过玉泉
白描倦绣图
好雨
西瓜诗
寄奉化任叔实
朱仲山买李生琴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九 九月
夏日睡起言志
仇仁父解秩建康有新文曰金渊集
酦醅
和周翰林景远夏日谢氏池亭
赠吴孟郯
王复元挽歌词
密雪歌
宣城陈紫辅晓访赠镜
郑中行欲听洞箫
送商继显
赠冯供奉二绝句 其一
赠宋道夫诗并叙
答蒋弘父会稽莫春见寄
书陈道士止酒诗后
闻蒋弘父重五游葛岭有诗因寄五首 其一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 其八 八月
题吴孟郯画溪山雨霁图
读孙康侯北游集
赠刻图书钱拱之男钱瓛二绝句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