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希贤
看花同醉曲江春,眼底光阴几度新。金匮宝文曾载笔,白云亲舍奈劳人。
归装渺渺都门道,乡思迢迢楚水滨。谖草堂前谩回首,紫霄高处是枫宸。
分题得卞将军庙送李应祯中书
清溪兵合战尘昏,此日台城厌楚氛。一代日波成逆节,万年忠荩说将军。
精魂夜雨归何处,古庙春苔掩夕曛。明到石头拜遗像,泽兰汀芷有馀芬。
壶山四景图 其二
郡城南面山水深,依稀八面芙蓉岑。山中稀气敛晴雨,春禽啼罢春云阴。
云兮无心逐风起,片影孤飞过渠水。逶迤遥接城东楼,万里江湖望游子。
桥梓坊前何日还,白发婆娑岁云晚。
四景翎毛二首 其一
露湿湘桃色更殷,枝头啼鸟晓风寒。数声隐隐穿花去,惆怅伤春人倚栏。
寄余汝盛
见月念故乡,愁绪萦心曲。目极闽海南,天低烟树绿。
送李宾之坠马
推敲直欲擅词场,信马那知坠马伤。瓦碎定为资政戏,唇焦羞诧校书狂。
走缄吏去惟求药,问病人来暂下堂。错怪相思不相见,芙蓉秋水满芳塘。
屠元勋之南京寺丞得何字韵
文学推君第一科,紫金山色待经过。相看金道故人少,欲别应愁芳草多。
列棘堂深新雨露,判花笔在足阳和。不知去住怀人地,秋水芙蓉隔几何。
柬张同禹
木落楚江晚,浑无一纸书。白云随望眼,还似别离初。
元宵会谢鸣治宅得必字韵
京城重元宵,鳌火及明发。士女嘻以游,清明绕天阙。
胡彼风雪雱,而有此萧瑟。阴晴固难定,兹会胡可必。
行乐须少年,人生易华发。从此复何为,且尽杯中物。
题竹赠表兄徐齐纨庾使南归
银床风起雪梦酣,鹧鸪日暮啼江南。江南秋意满林坞,天仙握佩云毵毵。
绶溪孙子壶南住,平生剩有潇湘趣。翠袖年来别恨多,且拾琴书赋归去。
故园到日秋色阑,相看喜有青琅玕。珊瑚石畔坐凉月,自把瑶笙招紫鸾。
泠泠高兴不可极,人在瀛洲正相忆。清风三径莫教荒,会卜他年来借宅。
林邦贤山水图
流水平沙江路遥,抱琴聊尔一相招。知君故是清狂客,春韭香时每见邀。
题是涧贺刘望脩父受封
藤桥桥外清溪畔,应是孤山处士家。舍北是花浑绰约,岁寒风雨乱交加。
壶中香露春长在,镜里流光鬓未华。更欲骖鸾上天去,仙郎已驾五云车。
牧牛图次周鹤洲韵
菰蒲深处鸟呼群,溪上蹄涔路不分。日暮调禽忘归去,西山松火暗秋云。
刘正郎山水图
尚书公署有馀閒,时复披图认故山。交剑水清龙已去,衍仙堂在鹤犹还。
空林行迹荒苔畔,极浦帆樯落照间。欲采蘋花涉江渚,西风双鬓未垂斑。
夜明帘
合浦珍珠光照夜,结为帘幕价连城。玉钩不上黄昏后,十二琼楼月倍明。
广寒避暑应制
火云阁日烧层空,炎蒸六月处处同。翠华蒸旦出深殿,远过霓裳仙子宫。
曰兹故是清虚府,雾阁云窗隔尘土。珠帘影动凉吹轻,琪树阴阴正亭午。
玻瓈碗冻仙果香,行厨又荐昆崙浆。太平不唱羽衣曲,南风一阕谐宫商。
红炉万国不可闯,何时炎海回秋浸。锄禾田父苦涂泥,暍道行人思息荫。
臣心感之良恻然,愿均此施苏颠连。舆图亿载比乔岳,万姓长歌尧舜年。
罗明仲归省
竹石双清次吴鼎仪先生韵为太守拙戒兄题
吾家老兄好种竹,昔年住在澄塘曲。兴来赤脚踏海石,明月清风过楚泽。
湘君怜尔抱雅材,天吴紫凤缤纷来。酒酣鼓瑟遗苍佩,鹧鸪飞下西日颓。
回看俗士甘软美,此竹真堪与兄比。夜窗风雨不知年,客里相逢故如此。
题菊送弟希达
漂泊那知在异乡,故园秋菊几番黄。酒酣索笔还题画,珍重相期晚节香。
水石菖蒲为林孟和作
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
兰桡去后汀渚空,濛濛疏雨吹烟丛。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
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粉署仙郎最爱之,写向茅斋伴幽独。
西风昨夜凉思多,门前俗客稀经过。银笺翠管发佳兴,唤起叠山同作歌。
送张养正都宪
先生原将种,东观早蜚英。统制新衔命,羌蜚已识名。
岂为投笔叹,暂作请缨行。沙草关南戍,旌旗塞下营。
背人时草檄,入幕夜谈兵。文武真兼济,忠勤定有成。
战袍团绣廌,介马粲朱缨。意气吞群羯,勋庸播两京。
百年今故典,万里此长城。宵旰忧心泰,边陲指日清。
关张非俊杰,韩范本儒生。佩得黄金印,归来谢圣明。
吴希贤
(1437—1489)福建莆田人,名衍,以字行,改字汝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幼敏异,精《毛诗》。性豪迈负奇气。尝预修《英宗实录》,以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卒官。有《听雨亭稿》。► 58篇诗文
金台别梦
翰林同年绘像图 其五
读明妃曲
上巳倪舜咨会瓮山得木字韵
题天龙庵
山水小景为张同禹题
送某归省
翰林同年绘像图 其二
送陈舜举
斋居八咏分得剪烛题
咏梅送熊通政
族叔某之杨州司庾
水口遇宗弟廷隆
李祥进士父南塘先生还东广
陈子学还莆
梅花歌为礼曹吴以时作
送上人还莆
族祖静轩之平阳巡简
挽林希哲
壶山四景图 其三
张克振归顺德
翰林同年绘像图 其四
冯佩之之江西督学和宫谕谢木斋韵
壶山四景图 其一
朱清之清江觜巡简
姨夫郑司训山水 其一
壶山四景图 其四
四景翎毛二首 其二
李宾之归省
翰林同年绘像图
翰林同年绘像图 其六
姨夫郑司训山水 其二
表伯王静甫南还
钱太医山水图
乌山霁雪
陈师召之南京太常
丘安重下第
陈伯扬分教黄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