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俨
吴人相对共吴音,须信侬心即若心。旅馆今宵看月色,故园何日醉花阴。
门前不厌频来客,囊里犹存旧赐金。吟得新诗宜自爱,莫教轻易与鸡林。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三首 其二
一雨商岩万里阴,清时亟欲解尘襟。田园有兴成前约,杖屦相从是夙心。
玉在铜官山益润,珠藏罨画水增深。古来风土同荆楚,不用咻咻学语音。
明妃词 其一
西风冽冽塞云愁,冻合长河水不流。只恐妾颜明日改,单于轻易犯边州。
送万生润
至日关将闭,明朝客欲归。一身依棘寺,百里问庭闱。
水落溪声静,霜寒树影稀。故乡如问我,老病不胜衣。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三 紫芝丘
青青丘陇上,晔晔紫芝芳。众草惊秋色,云根不著霜。
贺屠冢宰乃翁封少保
垂垂白发碧方瞳,五见封章到浙东。今日海滨无二老,古来林下少三公。
康强疑是神仙侣,宽厚犹存长者风。莫道松窗真遁世,权衡人物是谁功。
送聚上人还普应寺
铃语遥遥紫翠间,分明为报远公还。龙施明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秋江一棹
万里长江一镜平,空林落叶战秋声。孤舟不畏归来晚,已见沙头候火明。
示骥儿 其二
梦寐分明在碧山,涧泉深处洗尘颜。从来只说休官易,今日谁知退亦难。
送张亚卿进万寿表分得秋字
一尊酒饯小瀛洲,明日神京拜冕旒。云为日龙归北去,水因朝海向东流。
清风到处迎仙旆,好雨随时送客舟。万口山呼意难尽,独将金镜续千秋。
送陆全卿巡按福建
问君头上是何冠,到处能令暑作寒。只恐马前霜易落,荔枝五月未成丹。
用前韵戏柬徵伯
五云溪傍太湖阴,不藉三江远作襟。谁说市朝成大隐,要知父子本同心。
石能攻玉皆为砺,水可容舠即是深。何事卜邻无一语,疑君未欲听南音。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四 南港
地僻人踪少,溪深树影多。遥看泊舟处,斜日晒渔蓑。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一
绿树莺啼春正深,絮飞花落满园林。长松不改青青色,岁暮相看共此心。
送充道乃兄某南归
友于一见即成别,不欲缁尘上素衣。霜信似催鸿雁去,月明如送鹡鸰归。
官河冰合来时路,江渚烟迷旧钓矶。又恐移文先有在,不容重采北山薇。
寄堵邦宁
碧梧翠竹水云乡,中有幽人行最方。洗耳有教闻理乱,逢人秪自说耕桑。
春来秉笔修茶谱,花发随时具酒觞。天与清閒浑有识,登临犹恨一身忙。
小圃丝瓜丛生有一蒂三四茎者园丁以为怪一老仆独以为瑞来语予予曰 ...
秋圃丛生瓜并蒂,我知非怪亦非祥。气钟知地偶同发,物有何心独擅场。
翠蔓出墙风袅袅,黄花盈架露瀼瀼。自嗟潦倒无他祝,但愿儿孙满画堂。
船窗对月
船窗看月出,光彩射人眸。水底鱼龙避,林间魍魉愁。
影分云外树,波动驿边楼。五月江湖上,萧然似早秋。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三首 其一
画船曾泊旧城阴,綵笔亲题汉上襟。梦卜敢忘明主意,登临不负壮年心。
幽并客向沙尘老,湘汉人愁草木深。阳羡溪山真不恶,即今坡老是知音。
观史黄门莲叶砚有感 其二
一叶芙蕖翰墨香,百年故物藉珍藏。换鹅人去遗书在,瘗鹤铭存旧迹亡。
承露尚堪毛颖饮,含污不怪客卿狂。皂囊疏草常咨尔,未敢淹留在玉堂。
立夏日郊行约介夫先生不至
春光才尽落花稀,追补春游尚未迟。满地绿阴如布席,扑人飞絮似撩诗。
便先数日有何好,再后几时无此奇。笑杀城东草玄者,独眠高阁未曾知。
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208篇诗文
寿包太守父八十
送仲惟馨
题画二首 其二 灌竹
拜王司马墓
送严州赵推官
送万克修归省 其二
和国贤谢茶 其二
重九前一日同王地官德华过袁太守山庄
过淮用渡口韵
寿张司寇乃翁
闻李健斋斫窗前双桐诗以唁之
恽宪副书约春尽会龙江驿
送黄司空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一 东庄
送刘衡仲宰浚县
寄俭弟
雪中送李时馨
登鸡鸣塔次白岩二首 其一
送沈寿卿
寿伯舅谦斋翁
送陈黄门父还闽
送华文光下第南还
送李德馨司训饶州
寒夜独坐用前韵
送西安太守
送体斋先生省祭
送伍朝信省祖
挽欧时举次苏伯诚韵 其一
寄任十
赞皇凌训导书至感叹有作
诸公以丝瓜诗韵险复赋一首
和陈大理麻姑韵
送将乐李大尹熙考满还任
臂痛渐愈次张东海韵
宝应湖阻风
次东园先生春雪韵
寿德辉母某太夫人
寿贾鸣和乃翁
城南晓行限韵与白岩双溪同赋
题陶知州菊庄
送徐三母舅
寄堵乐耕 其一
送守溪乃兄世隐东归
饮陈大理麻姑戏用前韵奉谢
游功德寺次朝文韵二首 其二
送龙致仁主政管闸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二
世卿诵斗草联句戏次其韵
谕骥儿二首 其一
汪海云为骖儿画白鸡鲜洁可爱戏题一绝
同白岩诸公清凉寺避暑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七 耕息轩
观国趋庭送介夫乃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