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一 东庄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一 东庄

明代 吴俨

东庄在东城,宛似江村里。翠竹护茆檐,柴门映流水。

诗人吴俨的古诗

寄俦弟

明代 吴俨

故国青山好,春来梦不真。去家虽太近,犹是未归人。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明代 吴俨

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惠卿惠诗次韵奉荅

明代 吴俨

绿阴庭院昼沈沈,哽咽蝉声助苦吟。战北咽吾非是怯,传经刘向亦何心。

灯前群从能分韵,眼底谁人利断金。莫怪秋来少飞雁,长安西去塞云深。

饮魏国园亭

明代 吴俨

台榭秋深百卉空,空庭惟有雁来红。曲池暗接秦淮北,小径遥连魏阙东。

富贵岂争金谷胜,文章不与建安同。上公亭馆无多地,犹有前人朴素风。

方山四景 其一 杏林春雨

明代 吴俨

千株万株山杏开,无奈开时骤雨来。半委泥沙半流水,山灵亦自为花哀。

送万克修归省 其二

明代 吴俨

含毫且勿赋秋声,共看新秋新月生。一点清光虽似小,绝胜十五后来明。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 振衣冈

明代 吴俨

上冈振衣尘,下冈恐还有。不识冈上头,能容结茅否。

立夏日郊行约介夫先生不至

明代 吴俨

春光才尽落花稀,追补春游尚未迟。满地绿阴如布席,扑人飞絮似撩诗。

便先数日有何好,再后几时无此奇。笑杀城东草玄者,独眠高阁未曾知。

次敬所少宰赠傅北潭韵

明代 吴俨

重重烟树数家村,王事何须与客论。老鹤风前声更远,孤松雪后色长存。

万言不尽明公意,一饭难忘圣主恩。今日鸡泉东咫尺,草亭聊尔寄乾坤。

用前韵戏柬徵伯

明代 吴俨

五云溪傍太湖阴,不藉三江远作襟。谁说市朝成大隐,要知父子本同心。

石能攻玉皆为砺,水可容舠即是深。何事卜邻无一语,疑君未欲听南音。

寿大理陈少卿母九十

明代 吴俨

不在山间与水边,女中亦自有神仙。种桃直待三千岁,屈指才过九十年。

嫁日旧衣何太窄,满头黑发尚依然。白云似解贤郎意,片片飞来棘寺前。

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吴俨

不学修真访羽仙,曾将词赋奏甘泉。画龙可致千峰雨,养鹤还谋二顷田。

厌听南音歌乐府,笑持野蔌荐宾筵。追思四老同游日,倏忽于今十五年。

又用前韵寄三叔

明代 吴俨

晓入承明近午还,未容高卧草堂间。醉中容酒犹呼酒,梦里登山始见山。

千古文章成底用,百年冠盖有谁閒。题诗再拜呈诸父,始觉王濛益厚颜。

闻李健斋斫窗前双桐诗以唁之

明代 吴俨

斫却青桐树,墙根自少阴。流金日应铄,何物助清吟。

送三弟东归 其一

明代 吴俨

灯前相对一尊同,衰颊那知是酒红。醉后已忘离别恨,楼头又听叫霜鸿。

送三弟东归 其二

明代 吴俨

东篱秋菊试新黄,江岸蒹葭未著霜。路入故乡三百里,遥看雁影落横塘。

鲥鱼次泾川韵

明代 吴俨

水族纷纷此独清,鸾刀欲下细无声。澄江网集波涛阔,深夜人喧炬火明。

食指动知尝美味,泽梁禁在说渔征。脍馀弃掷还珍重,鳞甲支离觉渐生。

同白岩诸公清凉寺避暑

明代 吴俨

寺出高城上,已与尘世隔。谁知眺远人,犹恨高未极。

眷兹西北岑,揽衣思峻陟。初绕东冈行,相顾戒勿亟。

丛篁夹疏松,苍苔封断壁。扪萝心尚恐,踏磴足屡仄。

登顿自忘疲,攀援谁所迫。山腰若稍平,欲坐恨太窄。

倚树憩重阴,于兹休足力。回头瞰其下,黯闇深莫测。

恍闻风雨声,疑是蛟龙宅。排云更直上,从吏不能掖。

藤蔓直垂肩,巑岏低碍额。倏忽至绝顶,一览千峰碧。

始觉宇宙宽,八荒无畛域。不知上去天,还有几千尺。

长江地底来,秪见一线白。岂是禹凿馀,抑乃巨灵擘。

不然混沌初,融液已无迹。风卷白云飞,山衔红日昃。

星斗悬碧空,一一手可摘。飞盖结层轩,翚翚若张翼。

持杯复高歌,沈思还对奕。豁我千里眸,愈我烟霞癖。

且勿论废兴,俯仰怀畴昔。

送李希贤浙江提学

明代 吴俨

十年高卧玉堂寒,今日方辞苜蓿盘。冠似日文非法吏,职居廉访却儒官。

芙蓉江上迎旌节,鹰隼秋深振羽翰。便道过家无百里,重闱尤喜问平安。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三

明代 吴俨

待隐园依北固山,题名石在墨痕乾。何时布袜青鞋去,老眼摩挲试再看。

吴俨

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 20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