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卜云林篇 其一

卜云林篇 其一

明代 杨慎

卜云林兮栖真。结灵茅兮远滨。迥与太初为邻。离世遗物绝尘。

鱼鸟自来亲人。

诗人杨慎的古诗

山花子 其一 咏软枝条同心山茶花

明代 杨慎

袅袅同心巧笑分。粉霞红绶藕丝裙。软翠柔蓝擎不定,晓妆匀。

醉露屏前双朵朵,舞风庭下一群群。不肯嫣然回一顾,为思君。

寄承冰壶

明代 杨慎

紫翠隐丹房,仙人在上方。欲往疑无路,白云封点苍。

题周昉琼枝夜醉图 其一

明代 杨慎

宝枕垂云选梦,玉萧品月偷声。步摇翻霜夜艾,琼枝扶醉天明。

关岭曲贵州 其一

明代 杨慎

倦枕愁鸡鸣,问郎今日程。中路不可宿,长途须早行。

狼山凯歌 其七

明代 杨慎

鹭鼓声中晓日暾,貔貅初散凤皇门。才从魏阙瞻中扆,便傀容台饮上尊。

春帖用宋人四句例 其一

明代 杨慎

离别江阳初饯腊,淹留滇徼又逢春。敬恭四海皆兄弟,文字三都尽主宾。

秋日杂诗 其二

明代 杨慎

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

感彼为条节,动此栖迟心。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

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

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

檃括刘缓李巨仁及古镜铭语

明代 杨慎

君家宝镜何年世,土花苔叶新开翳。茱萸匣掩鹧鸪班,珊瑚台挂蟾蜍疐。

台是轩辕镜姓温,背后铭文宜子孙。海气空濛若圆㡠,勾阑匼匝似城门。

雄凤雌凰本自双,左龙右虎顺阴阳。绣户无波菱自动,纱窗不夜月恒光。

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嫦娥休上广寒宫,偓佺同住蓬莱岛。

滇海曲 其十一

明代 杨慎

煮海鹾郎暝漉沙,避风估客夜乘槎。雪浮粳稻压春酒,霞嚼槟榔呼早茶。

锦鹧鸪 鳞更一笛一联,胡仲父落梅之句也。词人所称,予惜不见其 ...

明代 杨慎

梦断罗浮绰约丛。玉龙鳞甲缀帘栊。自孤花底鳞更月,却怨楼头一笛风。

寒料峭,晓葱珑。劝君莫放酒杯空。雪儿清唱山香舞,要把霜毛晕醉红。

风入松 其二

明代 杨慎

月窗花院好风光。谢女檀郎。朝朝暮暮遥相望,殢人娇、罗带留香。

青鸟解传消息,银河不隔红墙。

绣罗红嫩抹酥胸。此夕重逢。妒云恨雨腰肢袅,晕眉心、獭髓分红。

蜡烛寒笼翡翠,麝香煖度芙蓉。

卜云林篇 其二

明代 杨慎

射干独立山椒。长松落落英摽。覆露玄云素朝。结璘郁仪相邀。

景界一何参寥。

渔家傲 其四 滇南月节

明代 杨慎

四月滇南春迤逦。盈盈楼上新梳洗。八节常如三月里。

花似绮。钗头无日无花蕊。

杏子单衫鸦色髻。共倾浴佛金盆水。拜愿灵山催早起。

争乞嗣。蛛丝先报钗梁喜。

风入松 途中遇雪

明代 杨慎

梦回灯烬旅衾单。鸡唱五更寒。一夜里、雪花飞遍,晓来时、千里漫漫。

野色遥连玉树,清光炯映银鞍。行人休道路歧难。

酒盏自须宽。一种风流堪画处,溪桥两两渔竿。楼上笛声吹起,天涯梅蕊飘残。

续百一诗 其十二

明代 杨慎

隙阴审时运,瓶冰知天寒。行人在万里,道路多险难。

放辙愁羊肠,方舟畏狂澜。渺渺音问阔,迢迢岁月殚。

采绿动朝思,葛生劳夕叹。愿言托宵梦,驰景随飞翰。

临江仙 寄刘建之

明代 杨慎

寄语东桥东畔柳,且教留住行人。与君相见即相亲。

忍看携手把,分作断肠津。

莫唱阑干花雾曲,温泉剩有余春。明朝关索岭头尘。

相思千里外,回首一沾巾。

敞唐六言

明代 杨慎

馗道穹隆龟背,折坂诘屈羊肠。恶溪四十八渡,怪松百千万行。

早秋野眺寄所迟客

明代 杨慎

蟋蟀鸣岁晏,爽鸠起凉氛。斜川有名饮,中林无杂群。

轻轮逐水曲,空舲舣江濆。烟杪散灵籁,寒漪聚渌文。

浦思滞淫客,洲望夷犹君。梦想期华月,徘徊生碧云。

小山桂将结,幽谷兰当芬。馨香坐消歇,跫音讵相闻。

望江南 其九

明代 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恩波。月映涟漪天映水,霞翻菡萏露翻荷。

风景占偏多。

夜郎曲 其二

明代 杨慎

夜郎溪槃木,阴中半景西。渔舟投树宿,水鸟逗花啼。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