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叔父生日

叔父生日

宋代 项安世

一年生日最佳时,三老团栾总秀眉。
北榭空明新眼界,东床消息称心期。
竹林风景长宜酒,椒颂年华剩索诗。
试拂两弦听细摘,曲中元是閟宫词。

诗人项安世的古诗

叔父生日

宋代 项安世

一年生日最佳时,三老团栾总秀眉。
北榭空明新眼界,东床消息称心期。
竹林风景长宜酒,椒颂年华剩索诗。
试拂两弦听细摘,曲中元是閟宫词。

挽陆运使诗

宋代 项安世

八秩公何憾,淋浪我自悲。
向来淮士里,最得阜陵知。
故国人谁识,长身帝所思。
竟随龙驭去,应赴白云期。

送罗机宜秩满东归三首 其二

宋代 项安世

风髯飞动俨长身,缥渺襟期不受尘。岂是恝然襟应物,亦知蕞尔漫劳人。

若非事业惊当世,也合文章作近臣。此外世间无处著,却须汗漫跨麒麟。

江梅水仙同赋

宋代 项安世

萧然两高人,冠佩何楚楚。齐鲁有大臣,楚敬不楚侮。

东风吹百花,馀子不足数。同为岁晚游,各不相媚妩。

君看冰雪姿,定肯学儿女。三肃庵中人,此客难为主。

用韵送夔师何侍郎以待制奉祠东归

宋代 项安世

瀼水横通江水,巴山直下巫山。
山水光中坐啸,犹嫌不似鸥閒。

次韵送刘左史去国

宋代 项安世

手把东溪处士书,攲眠湖上小僧庐。生憎人作侍臣看,自喜身今客子如。

去国祗堪千古重,看囊那得一钱馀。二年两过刘郎洑,应为家林又少除。

自武义入松阳道中三首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家家籼米与香红,客子餐腴复醉醲。但使普天无横吏,人间何处不春风。

槠州路口小雨诗

宋代 项安世

三十年前过此时,一双青髻绾青丝。
如今旧雨犹相记,只傍星星白发吹。

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

宋代 项安世

红锦山颠著醉眸,赤栏杆外数花头。烟中月下看不足,叶里花间睡即休。

迷住子规疑蜀国,归来黄鹄认柯邱。他时我与君为对,莲叶中间作钓舟。

沿江烟突

宋代 项安世

日乞烘江水气暄,杏花饧粥并淮天。望楼烟突清于水,平世边城自禁烟。

题屏风墨梅二首

宋代 项安世

一段西山雪,中含太古梅。
无香亦无色,免被百花猜。

又次王醇甫闻萧主簿二首

宋代 项安世

花茎枯槁陋东园,蕊叶萧疏笑井丹。
环面钗头萧服媚,杯脣盘口客争看。
照筵冰脍光同洁,钉坐监色并寒。
谁道仇香但栖棘,也吟时菊继江潘。

雨中二绝句 其二

宋代 项安世

雨过山色青,风来水花白。不是风雨来,何因见颜色。

以法华守为试院拟题于子厚之西亭

宋代 项安世

三旬补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
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以当时万竿竹。
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三雪诗用前韵寓三字

宋代 项安世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
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
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
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
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
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
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
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十日发祁阳

宋代 项安世

蟋螭结蚓走长坡,百尽苍烟出女萝。
削柿徵膏怜俗薄,和泥封痏谢官多。
辉辉野日晞寒发,索索刚风起细哦。
幸自本无饥渴虑,不知事此婆娑。

送赵令赴江陵

宋代 项安世

平生所闻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不令赤手□□□,亦合麻鞋见天子。

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

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有莱人要辟。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

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 其四

宋代 项安世

买臣五十贵何疑,衣锦怀章亦未迟。苕霅有情依辇毂,簪缨无数足亲知。

只消笑向长安得,何用歌穿郢市为。江汉沮漳吾老矣,药囊如栉气如丝。

中秋阻风二首 其二

宋代 项安世

四无边岸贴天流,八极光中一钓舟。不是南风解留客,世间无此好中秋。

题潇湘霁雨图

宋代 项安世

欲敛未敛云溶溶,似见未见山眬眬。人家远近半衡宇,草树高低深佛宫。

西峰定有一罅日,东岭岂无千丈虹。俗人不识莫与道,总在空濛苍莽中。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0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