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 其一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丁壮馀三户,惊闻粟米征。九州同贡赋,四海庆俞都。

卜式宜边吏,弘羊信我徒。农桑生孝弟,敢曰力田粗。

诗人谢元汴的古诗

哭石交十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利剑不割物,悲割君子肝。古石肉角仁,今石九婴奸。

我石何如古,所以哭湍湍。孟门有九逵,人面险成滩。

山木本自蘖,菹醢使其酸。不化秋骨雷,伺恶吹鬼弹。

惟索颜回魄,饕餮古衣冠。交石勿交猩,君子慎其端。

别黄观之

明代 谢元汴

予亦老于客,嗟君姜桂奇。十年能不字,五岭倍相思。

秋水夫何远,孤舟信所之。韩山吹短帽,待子黄花时。

岁暮山居杂感 其三十一

明代 谢元汴

嗟予生也晚,不及揖公存。四海方无事,知津昔有言。

眇然绝俗意,难与世人论。勿曰忠清异,寒烟合一痕。

送子茅弟计偕

明代 谢元汴

公车燕蓟路,昔昔曾兹行。与子期千载,笑予抱一硁。

客心迟岸柳,孤棹发江城。分手明朝去,凄然暮雁情。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谁诏丰隆葬,濯龙既败渊。何知草木紧,可是石金坚。

丘壑徒能尔,名山殊不然。虫音成短世,羸雨饯苔钱。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绝域归来鬓已斑,宁知生入玉门关。至尊若问筹边策,图得山川要害还。

答蔡兔生

明代 谢元汴

燔埋祭天地,山川为之饱。弓矢救日月,星辰为之皛。

山佞而水奸,坐令天地夭。星逆而辰谗,坐令日月绞。

国步信步难,踧踖叹周道。凡为臣有罪,何但责宵小。

劫烧纷六幂,石鲸荡昆沼。王良策跅

岁暮山居杂感 其七

明代 谢元汴

干戈离乱后,陟屺有慈亲。一杖依山曲,全家爱水濒。

蛮风废蜡腊,竹室杂岐豳。摇落伤心处,峥嵘视葛巾。

骂蜘蛛三首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尔腹诚便便,何如边孝先。侏儒饱欲死,笑我非臞仙。

放言 子夜 其四 四支

明代 谢元汴

子夜枯桑㕧,巢居忽听之。裂玕嫩玉泣,摧鬣老龙洟。

文冢凭谁吊,芝田且自耛。年来姜性辣,和桂斫冰糜。

冒雨繇佛山渡珠江舟眺

明代 谢元汴

疏踪恒在水,弥望空濛间。细雨白波上,孤舟碧树湾。

渔汀迷乱苇,岛寺没烟鬟。岂亦乘桴者,风霜老面颜。

冬雨歌

明代 谢元汴

雪以冱冬雁来宾,晴冬之雨亦雪然。衡南既无雪与雁,一雨三日感苍天。

雁不来兮雨不止,歌雪哭雪送残年。

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阳阿晞发漫称民,洒泪新亭己愧臣。劫火不烧商士蕨,桃花可识秦时人。

以吾孤咏浊音鼻,遇子同舟垫角巾。埋照名山总市誉,笑随荷锸睨天真。

放言 人滩 其三 三江

明代 谢元汴

岂是人滩险,迷花照帝江。墨儒同一冢,龙蝘吊于洚。

世化为狂国,天今在水邦。囚奴俱不可,此亦老无双。

寒食后微服止门人李瑞奇斋留数日未能归也勒于壁上以志所怀二首 ...

明代 谢元汴

匡畏颜回后,遥心与子期。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

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 其七

明代 谢元汴

岂无凌云手,我爱韩潮州。苍典探物始,单行诚少俦。

凡蹄脊骨露,嗤彼弱笔流。半肩行李中,痛饮可忘忧。

前圣畏后生,恭以寒雅酬。崛强存孤尚,奇服佩前修。

王大将军奉朝命驻防吾潮辞旧居诗

明代 谢元汴

与尔周旋三十秋,子堂父搆付东流。纷纷一似亡林鹿,何处人间营菟裘。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帷灯聚先民,顾影徒侣稀。空坞人迹少,月黑虎夜归。

往来雪浪中,沧洲一布衣。桑乾不可渡,岁序心事违。

放言 落叶 其八 六鱼

明代 谢元汴

不眠惊落叶,风雨一床书。愚欲移王屋,智徒学志蜍。

饥来贫鬼粲,死去吊宾疏。果尔生闾屈,何妨化白鱼。

赋得不及古人玩芳草寄林紫君四首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曾约愁猿使入林,蕨薇孤竹到于今。萧疏肯下岘山泪,淡宕徐闻贫女音。

兰茝何知媒鸟径,篪箫不隔沅江浔。芳州鹦鹉多文采,忍向归乡听虎吟。

谢元汴

谢元汴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9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