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浮丘诗赠林翁翁字粤夫每醉谈忠孝事则气见于须义生于齿 其二

浮丘诗赠林翁翁字粤夫每醉谈忠孝事则气见于须义生于齿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讵知三古后,借剑有专诸。柳市袁丝侣,圯桥黄石书。

藏身测虎卜,蛰性伺龙摅。战血哭歌地,昆吾东户初。

诗人谢元汴的古诗

秦王卷衣二首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夜夜卷衣裳,非无颜与色。不似浣纱人,徒令倾人国。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谁诏丰隆葬,濯龙既败渊。何知草木紧,可是石金坚。

丘壑徒能尔,名山殊不然。虫音成短世,羸雨饯苔钱。

冒雨繇佛山渡珠江舟眺

明代 谢元汴

疏踪恒在水,弥望空濛间。细雨白波上,孤舟碧树湾。

渔汀迷乱苇,岛寺没烟鬟。岂亦乘桴者,风霜老面颜。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 其八

明代 谢元汴

穷忆登舟洒泣时,戾平斗极岱峰夷。蒲牢自见斗鱼震,璧马非为河伯麾。

日月每资豺貁力,卿公遑恤腐僵危。凌翻海影残兵哭,剑履芒寒指发髭。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其五

明代 谢元汴

鞭石驱山九日燀,文人何用强谈天。黄星靡聘河图出,枉矢西流金虎迁。

郑客璧知龙死岁,南州鹤语尧崩年。蚪蝌化烬微言绝,星拜缥簪北斗前。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勿将死玉匹生刍,义竹春深咒老梧。种得兔丘为媚草,化成婺女作桑弧。

人才信已同蜍志,燕市今当访狗屠。龙比负尸徒往事,倚天长剑客星孤。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帷灯聚先民,顾影徒侣稀。空坞人迹少,月黑虎夜归。

往来雪浪中,沧洲一布衣。桑乾不可渡,岁序心事违。

岁暮山居杂感 其十四

明代 谢元汴

闭门深拔剌,落落少交知。勿涉恶溪水,长吟不肖诗。

重华才子谱,元祐党人碑。所以萧升佐,能登季札祠。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忆早悬弧日,龙驹姚且都。稼陶成苦窳,泉布一糊涂。

金策昭阳九,苍廌哂腐儒。试询彭泽里,今有柴桑无。

送子茅弟计偕

明代 谢元汴

公车燕蓟路,昔昔曾兹行。与子期千载,笑予抱一硁。

客心迟岸柳,孤棹发江城。分手明朝去,凄然暮雁情。

赋得不及古人玩芳草寄林紫君四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不为兰伫结芳迟,石介螾舒信所司。便化邓林螾作杖,即飞海水尚支祈。

龙威别錾文章岭,玉笥长沦忠孝漪。西子荷花同寄恨,冬青梅似吊鸱夷。

挽吴长源十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成佛无分后与先,文人枉业必生天。朝烟夕雨纷纷变,去住因缘亦偶然。

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焚兰灼艾勿嗟时,揽茝纫芳幸及兹。惜逝畏居日月后,蹇修渺与水山期。

惭从地下逢弘演,浪向人间诵楚辞。泉石自敦閒姓字,首山离冢岂余欺。

赠吴茧雪太守

明代 谢元汴

由唐迨宋亦平平,佛骨当年太守名。如我疏狂徐稚忝,于公慈朗陈蕃屏。

青山绿水二千石,龙户瓠民十一城。独上韩亭咨往事,春风熊隼曳双旌。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天寒海水不相知,短世无劳折剑炊。地下眉山称小友,人间望蔡失鹰师。

衿巾肃穆临千仞,梅棘孤青秀一枝。从古词流匪有命,汨罗江上莫投诗。

岁暮山居杂感 其十三

明代 谢元汴

水根泽腹见,石腭露回湾。鸡黍为供少,鱼蔬适市艰。

瞻星礼太乙,筮易兆天山。不与圭峰竞,选形物外间。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执袪似不为分风,此去犹行羹颊中。天外灵根犹冉闵,小山德树秀林通。

为除鬼面存书骨,试释蛇魂允角弓。剩有石仓三百卷,嵯峨吾道米云穷。

扬舲即成

明代 谢元汴

每道奔舟如骏马,却因舟疾戒风涛。予心不畏波澜阔,急溜乘潮八尺高。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数武至河湄,隐隐见孤蓬。何人道姓字,使我惭炭工。

汉柄虽旁落,尚有梅与龚。萧萧此两屐,敢以劲草同。

深竹人家幽,蜿蜒柴门通。非阡非陌间,数许鲐背从。

读吴越春秋吊西子

明代 谢元汴

五云溪上浣纱漪,色剑当年恨黛眉。轻雾犹含双凤影,亡吴何独说西施。

谢元汴

谢元汴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9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