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万少参茂卿还任山东

送万少参茂卿还任山东

明代 谢榛

乱后相逢复几朝,使君行色动河桥。宦情千里清樽尽,国计频年白发饶。

驿道书通秋塞雁,海门帆度夕阳潮。鲁连意气须今日,此去齐城可更招。

诗人谢榛的古诗

送王理卿归平原

明代 谢榛

春来三日君即归,长安陌上车尘飞。沧洲有约自知晚,白雁多情相见稀。

千里还应叹萍梗,一樽谁更采芳菲。平原旧侣论心处,肯向天边望少微。

野父杂感

明代 谢榛

结庐不临车马道,交游须待商山老。泉冲涧石声自清,霜染江枫色更好。

暗响泠泠常满耳,一朝野望净于扫。驯雀下阶相对閒,钩帘独坐披素抱。

儿借佛书越松岭,归来短衣沾雪冷。老禅为说梅初花,纸窗幽寂横瘦影。

杖藜不到诸天遥,卧听清钟彻凡境。

送彭明府子殷谪留都教授

明代 谢榛

故人三月宰,即有蓟门行。握手惊相问,当樽气未平。

醉怀多旧感,别赋更新成。野色浮云阔,春流去棹轻。

日斜桃叶渡,潮起石头城。江上孤吟处,天涯两谪情。

官閒疏世事,地胜助才名。岂待临宣室,今王召贾生。

夜集陆道函官舍同丁子学张肖甫漫赋

明代 谢榛

乌鹊翻飞月满城,可堪漂泊旅魂惊。三秋共赋漂吾老,四海论心见友生。

天转明河分夜色,风摧落木乱寒声。醉来击筑高台上,燕赵悲歌自古情。

忆天坛山

明代 谢榛

目极天坛路渺茫,往时高步采琼芳。白云壑断笙音度,红叶林空酒气香。

仙客并游心自逸,野猿一见意相忘。醉呼童子收诗草,月上千峰卧石床。

游洪光寺

明代 谢榛

岭外云霞开暮晴,半天风落万松声。于今莲社谁为主,遥望庐山无限情。

送孟方伯存甫之关中

明代 谢榛

邺下相违复见君,朔方动业迩来闻。两迁薇省秦中路,一望岷山塞上云。

客思不堪聊出祖,宦游无定几离群。东林尚忆谈禅处,月满松庭共夜分。

陈主簿招饮署中因谈宛陵之胜醉笔赋此

明代 谢榛

官署相招慰旅情,东南形胜说宣城。敬亭恍接三吴势,宛水犹驰六代声。

忆昔诗流嗟我老,隔江风景逼人清。至今谁继玄晖后,莫笑狂夫负此生。

寄有南李巽川许习盘二正郎兼忆张怀洲黄门

明代 谢榛

建业同官劳未休,三吴有待稻花秋。署郎各系有湖念,计吏相关风雨愁。

别意且须通白雁,老年秪合在沧洲。迩来青琐悬何事,草疏深宵重倚楼。

形问影

明代 谢榛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过诚轩君赋得登楼对月得河字

明代 谢榛

楼高仍绮席,月朗亦金波。垂老酒杯倦,先秋诗兴多。

柝声空巷陌,池影截天河。今日频相接,宁忘最后过。

狼儿涧歌

明代 谢榛

狼儿涧东扶杖行,石工斧凿无停声。太古栖身秪巢穴,轩皇之后多有营。

渐伤元气非今日,三代相因栋宇成。石工死,石工生,天地不老青山平。

送郭山人次甫游秦中

明代 谢榛

马上吴歌壮尔行,度关非是弃繻生。黄金剩买新丰醉,红树遥含故国情。

地出三峰雄陕服,天分八水杂秦声。霸陵纵目多秋兴,日夕雕飞蔓草平。

寄陆太守子部

明代 谢榛

目极九江水,谁传双鲤鱼。城当吴楚地,天逼斗牛区。

怀古云西驻,求贤榻左虚。郡齐梅正发,岁晚意何如。

酬贾子修见寄

明代 谢榛

客子孤吟逼岁残,停云缥缈正西看。赵襄城郭千山外,一骑书来雨雪寒。

寄汪宪副伯阳

明代 谢榛

朔风吹雁度幽州,凄断胡笳夜不休。世事转难仍独立,才名久著亦多忧。

移官北塞论功日,返旆中林抱病秋。定采黄花怀旧侣,海天霜月一登楼。

暮雨送春

明代 谢榛

花盛春将归,岂待百花飞。有人独先见,感叹当飞晖。

霍家豪贵从头数,金谷繁华无定主。客边杯酒且酣歌,向夕闭门风又雨。

寄崔岱屏都尉

明代 谢榛

望望三秋雁,谁传上国书。气横龙剑外,天远凤箫馀。

岁月身还健,风云计自疏。琼筵多胜事,词客复何如。

送程宪副子宾出镇巴东

明代 谢榛

为惜同乡别,都亭醉酒卮。客星淹此地,卿月感当时。

驿道三秦转,春风万里随。人逢山日少,马度栈云迟。

晓色迎吴剑,晴空曳汉旗。江长带鱼腹,天迥出峨眉。

吊古应多赋,凭高独远思。松深武侯庙,草遍楚王池。

开府雄西极,铭钟满后期。蛮方行自靖,巴俗坐能移。

村女勤桑叶,歌童罢竹枝。还教丙穴上,双鲤报相知。

冯大参汝言出饯临汾驿留别

明代 谢榛

归鸿不失洞庭群,樽酒天涯此别君。残岁冰霜天道路,早春书剑又河汾。

驿亭驻马淹行色,官柳啼鸦送落曛。二十年来频聚散,那堪白首叹浮云。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