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徐贲
竹下幽泉细细流,寺间人去暮烟愁。独怜千里来京客,肠断龙河寺里秋。
寄蒋道士
云鹤飘然去莫亲,还家犹似异乡贫。已知静乐轩中梦,无复玄都观里春。
绿简尽编吟后稿,朱符长佩病馀身。近闻剑迹投岩壑,终作人间避世人。
菊竹梅竹 其一
绿竹黄花共一丛,楚江日照自西风。屈原放逐娥皇杳,千古离愁此日同。
问谋佺二上人病 其一
出世归来早,萧然一古僧。色身因病恼,道念与年增。
花塔留孤锡,松房置七灯。遥知幽咏处,野色望中凝。
寄金子肃
春色边城暮,君如客况何。伤心离母久,失意傍人多。
慰泛花时酒,悲因月夜歌。有家归未得,非是隔关河。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二
晚凉池阁静,蔼蔼绿阴交。野燕将新子,墙桑发旧苞。
药房因雨闭,茶臼待晴敲。谁念孤吟客,绳床坐岸坳。
翠竹黄花二仕女图 其二
翠衫轻薄裁新蝉,琅玕献碧争秋妍。愁萦翠黛向谁是,望中九点芙蓉烟。
泪簇霜痕紫云浅,晓色初凝寒意软。卖珠小婢未还家,倚风独看黄菊花。
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 其二
草阁开清昼,官閒过客多。枕材便涧石,酒具给池荷。
蕉长宜听雨,萍交不见波。此时晴烂熳,歌咏复如何。
题杨补之十梅 其二 影
瘦木成阴颤晚风,几随寒月上帘栊。横斜何处看偏好,只在清溪浅水中。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
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
楼船伐鼓顺下流,今夕何夕当中秋。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
夜深人家市声静,我独高吟众船听。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
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
人间清景不可并,杯当暂辍歌亦停。翻思年年看月伴,如今落落如晨星。
此怀此念谁能识,苕水东头静居客。为渠写作看月诗,西方拟附南飞翼。
徐山人耕渔轩
荷锸陇头春雨,鸣榔浦口黄昏。谁道南阳渭水,不似桐江鹿门。
送李山人还越
旧宅鉴湖阴,东归慰远心。风帆沙树杳,驿路水云深。
袖有题诗卷,囊多卖卜金。翩然自来往,应不负山林。
游西余山寺分韵得绿字
宝林被溪阴,真境开山曲。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
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
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
题张来仪怀友诗后 其二
重读浔阳怀友诗,众中多是我相知。秋风落木乡园外,可有人能为我思。
赋荷送陈进士启
团团初贴水,苒苒渐盈塘。微动知鱼戏,斜披见鹭藏。
幅裁巾学制,筒泛酒移香。折得同青盖,贻君障夕阳。
皆山楼
昔闻仙人好楼居,君来偶作楼居主。轩窗虚明不受尘,独有青山作环堵。
五湖风景供朝夕,万壑烟云自晴雨。残冈断陇走百折,凭高一望无遗睹。
嗟余零落当壮年,每到登临即怀土。眼中何处是神州,落日秋风暗榛莽。
题羊士观家山水
关武坊中旧草堂,鸳鸯湖上好风光。四千里路来相觅,谩说扬州是故乡。
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 其三
草阁开清晚,凉生自有期。菊因风始护,竹待雨方移。
妓进调成瑟,童收弈罢棋。此时杯酒里,明月是相知。
赋得洗药赠张性之提举
携将一药筐,浣濯向回塘。根涩泥难净,苗新爪易伤。
曝时犹带湿,浸处尚流香。闻尔勤脩制,多应按古方。
送珣楚山还广济
一来说法众皈依,云水无心又复归。处处逢僧留半偈,时时礼佛备三衣。
斋筵赴遍人缘喜,净业修多世态违。鸡罩山前明月夜,家徒相候启禅扉。
乌程危明府挽词
制锦才堪仰,埋玉恨难任。银章存宠泽,朱琴失惠音。
贤知交士重,爱说治民深。未申为子养,终辜迎母心。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瓶中插黄白红菊花
閒行 其二
次韵看花四首 其二
送吕山人
江西途中寄吴城北郭王李诸友
送吕庸南
晚行南■
次蜀山别韩文学同杜校书记李逸人庄
长歌复短歌四章 其二
题田家
题赵道士山居
题亡友叶梓素所作山水
中秋广福院对月贻戴尚文主簿
晓发秀州
壶中绯碧桃花碧谢以梨花补之赋以慰绯桃
长歌复短歌四章 其四
题镏生柳庄
郑静思少监山庄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四首)
卧佛宣讲师经院赠李道人得处字
赠朱道士默斋
寄衍书记
雨后慰池上芙蓉
送张文学
赠古心上人
舟中闻笛与张文学同赋
思亲亭
寄高偶仲
题杨补之十梅 其九 实
送江教谕
晚过广福精舍访传上人
黄德让病后苦吟因赋诗以释之
咏邻家桃花
兵妇归七日夫卒乃抱骨赴水逸其姓名因为之赋
过王伯时宅
送叶知县
五索效韩偓 其五
访柱上人
经废永定寺寄谢元功
登东林塔
丁未六月廿八夜作
题坦率子画
贾客行
赋钵送僧道衍
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诸友
赠杜彦正儿端端
寄高士敏
和杨仪曹基舟次邵白怀寄
新亭送宣别驾
同季迪宿丁至刚南轩
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
十一月一日始见菊花
喜高记室了上人见过
舟中闻歌呈张文学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四
中秋夜对月有咏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