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云叶

云叶

宋代 许及之

何年老讲师,趺坐贝树根。落云化为石,亦得无上尊。

诗人许及之的古诗

芝泉

宋代 许及之

人但千筒汲,谁知一线通。泉今人惜重,走卒与儿童。

九日小饮用后山居士韵简转庵

宋代 许及之

连日欣晴卜暮霞,晨曦闪闪舞群鸦。时丰都市人多醉,节近重阳菊有花。

万事悠然山正好,三杯可以我何加。自怜犹有童心在,爱把茱萸系绛纱。

用韵酬常之

宋代 许及之

老惭匿影爱岚峰,已愧家声昔二龙。凿井得泉思种橘,寻河知路记因筇。

加餐漫说囊中法,应俗多违饭后钟。同社朋来欣已诺,何时倒屣却从容。

挽故丈母莱国夫人沈氏三首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爱女终身托,婴儿半路遗。讣音非不达,忧思恐难支。

已及黄泉见,应怜白首期。爱恩均罔极,泪尽挽歌词。

题可止亭

宋代 许及之

涧叠裴公石,杯形鸱子船。乘流欣遇坎,结网胜临渊。

奉酬沈仲归

宋代 许及之

刘墙屈垒敌金汤,今继薰风写拒阳。久住扬州诗富艳,暂归孤屿句清凉。

檐声叠喜随花落,野色方期共竹光。偶苦河鱼今少愈,不应樽酒负鹅黄。

酬刘孝若二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回首城南同舍时,参辰相望更为谁。杜门正愧衰兼懒,枉句多惭颂不规。

新竹筛金鸣粉箨,初荷擎盖弄纹漪。小园景物堪供给,剥啄何时共说诗。

绿毛龟

宋代 许及之

五色曾呈瑞,绿毛从古稀。碧潭凝染色,逐藻长毛衣。

约转庵

宋代 许及之

半夜月明晨起风,不眠附火鬓搔蓬。窗虚洒急附霰集,閤暖香微知菊丛。

便拟南枝开摘索,只愁卯酒醉冬烘。行吟真爱亭前路,梅蕊已如椒子红。

次陈伯寿分韵得者字

宋代 许及之

南浦家庖亦烟火,何事胸中太潇洒。少提笔力胸更坚,不信昏金徒巧瓦。

一官姑混录录中,三生岂是悠悠者。秋镫夜课阿戎读,高筑诗坛洁莲社。

人传绣口仍锦心,我诧琼杯并玉斝。阿戎官学两俱长,金固在镕非跃冶。

转庵忽传分韵作,咳唾珠玑来笔下。挽回巫峡使倒流,快注银河见高泻。

敢陪驿骑策疲驽,绝喜风樯追阵马。爱诗未足胸犹贪,染指更尝犹靳舍。

祇惭狗尾聊续貂,安得曲终成奏雅。吟哦未了忽开予,拟约凭高共纾写。

题隐雾轩

宋代 许及之

豹变知非虎,磻溪若是班。当年谢安石,只合住东山。

王晦叔惠听雨图次蔡韵奉寄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常日京华薮泽思,六年身悟画中诗。须知妙处无今古,得画还如听雨时。

次韵毛漳州遣价为寿二首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漳州远为故人东,问讯深怜臭味同。喜可寒冬耕灞浐,吟堪小麦熟崆峒。

贱生已觉年骎暮,远祝应难日再中。愿老洞霄香火吏,馀龄犹得效呼嵩。

射鹰行

宋代 许及之

圣作桑弧男子志,矢人伤人岂吾事。五陵少年伤斜游,柘弹金丸矜垩鼻。

一朝折节臂良弓,腰身不动马如风。背弯团月无留意,秃鸧老鹰应弦坠。

书生忍饥犹努力,夜夜孤灯腕寒石。等閒拓手石五馀,真是无心事书策。

诗书岂不关时须,寄语悠悠年少儿。一鹰一兔寻常事,正要尺箠鞭羌夷。

浮槎亭

宋代 许及之

浮图立处认槎峰,曾记浮槎是醉翁。亦似平山堂上看,阴晴山色有无中。

侯机宜挽词三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岂以姻亲笃故情,最怜意气感平生。身居城市如专壑,家蓄图书得主名。

满拟归田谙笑语,何期中路隔幽明。有儿万事无堪恨,待勒铭诗作世程。

子仪侍郎欲携家泛湖不及践旬休之约再次韵

宋代 许及之

案头故纸积如山,春去能无半日閒。已约旬休同此集,预愁阴雨在其间。

时清不禁无何饮,昼永从教竟日还。只恐扁舟成拔宅,同游无路可追攀。

次韵刘孝若二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宜男草长欲忘忧,含笑花开却似羞。转蕙有风花意动,重梅过雨涨痕留。

幽閒岁月难消受,香火朝昏未答酬。珍重友朋相慰藉,鼎来赓和得因由。

隐居即事有怀潮州三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载花航石自都城,惭愧波神每不惊。官职有何消得处,园池亦只信缘成。

赏心择胜难扁榜,信口哦诗莫主名。无奈新开城上路,江山如画总相迎。

寄潘德久

宋代 许及之

新雨不可待,故人犹作疏。有方能煮字,无策与脂车。

洒地亲霜簟,敲冰想玉壶。端能乘月过,重赋碧芙蕖。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5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