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内弟候选作芙蓉玉簪于卷因咏一绝稍括序之

送内弟候选作芙蓉玉簪于卷因咏一绝稍括序之

明代 徐渭

红粉闺中尔最亲,黄金台上去何轻。篱畔摘将秋色赠,一双啼露泣烟人。

诗人徐渭的古诗

湘竹一妙管付截坏其顶文

明代 徐渭

武侯败街亭,马谡违节制。兵颖迥不同,大小俱制事。

兹管湘中来,百中其一耳。有如玳瑁鱼,脑血径弹子。

又如鸾与鹤,顶发杨梅紫。全体匪不华,独此犹觉异。

讵可拘尺寸,但须存纹绮。畏炎不得行,付托昧厥旨。

举刀一铿然,颠落不可止。持归以复予,鱼鹤不成理。

对之一捧腹,削圆方竹比。

题梨花白燕赠医者

明代 徐渭

斑虎杏林神护春,白燕梨花画亦神。莫嫌画燕只供眼,有日双双语向人。

荷花二首 其一

明代 徐渭

芳草齐如剪,荷叶大如盘。西施颦越媚,翠袖倚阑干。

麟 其四

明代 徐渭

吾皇巳却千里马,天亦踌蹰五采麟。尚恐越裳重译至,急传黄纸与边臣。

瑞荆篇为新昌尚宾吕君乃弟赋

明代 徐渭

荆树双标瑞应期,与君兄弟颇相宜。窦家有子皆丹桂,马氏何人非白眉。

拂蒂游丝萦一本,催花和气绕连枝。他年会见高千尺,问道儿孙几叶垂。

鹧鸪天 闻张子荩捷报呈学使公二首 其一 有序

明代 徐渭

试选蛾眉几许长。纤纤侵入鬓云黄。天边夺得初三月,镜里描来第一双。

真国色,好天香。安排枕席待君王。越溪多少莲舟女,老却失颜不嫁郎。

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即王先生配也用前韵寄之

明代 徐渭

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早渡银洞岭

明代 徐渭

银洞高高岭百盘,峰峦插笋倚天班。冯谁唤起王摩诘,画作贤人晓过关。

青田钓舫诗

明代 徐渭

一官便了沈樵仙,独留钓者谢青田。与谁閒话世间事,沾酒自歌鱼当钱。

送吴学师奉其母太君还南昌

明代 徐渭

乡思偶忆越人吟,就养还嫌非母心。万里江船归白首,孤亭祖帐集青衿。

家连南浦飞云入,门对西山积雪深。想见寒宵灯影下,笑牵儿女进温衾。

似赤壁游

明代 徐渭

一艇泛三人,多疑游赤壁。无处少江山,但无此好客。

赋得暗尘随马去

明代 徐渭

春夕丽春灯,芳尘似有情。难随罗袜缓,却逐马蹄轻。

高缕迷鞍浅,低光影镫平。酒家莫留系,一夜遍都城。

客强予画十六种花因忆徐陵杂曲中二八年时不忧度之句作一歌因为十 ...

明代 徐渭

东邻西舍丽难俦,新屋栖花迎莫愁。蝴蝶固应栖粉伴,牡丹亦自起红楼。

牡丹管领春秾发,一株百蒂无休歇。管中选取八双人,纸上娇开十二月。

谁向关西不道妍,谁数关头见小怜。侬为顷刻殷七七,我亦逡巡酒里天。

昭阳燕子年年度,谁能镜里无相妒。镜中颜色不长新,画底胭脂翻能故。

花姨舞歇石家香,依旧还归纸砑光。莫为弓腰歌一曲,双双来近昼眠床。

烦吴伯子治墓堂

明代 徐渭

火瘗世曰凶,水封岂佳卜。两徒踰五纪,先魄偃幽瀑。

多子为我更,我蘧往京国。买石百尺馀,托子安墓卓。

子冗办未遑,我归上冢哭。鹅鲂设未已,老雅掠豭肉。

候果墓旁儿,指告蚁上烛。草设无威仪,人怠物不肃。

坐此无欢期,改燧十二木。昨者卖字钱,募工可五六。

仍以烦吾子,歇百了一役。

张封君挽诗

明代 徐渭

五亩茶园万竹纷,草堂何岁去徵君。紫苔漫蚀千金剑,苍藓愁枯一片云。

级予郎官从日下,人称长者隔江闻。细询湖上藏舟处,倘并孤山处士坟。

风竹 其二

明代 徐渭

只堪拟作钓竿横,岂有干云拂雾情。寄语风霜休更忘,只今巳自瘦伶仃。

赋得战袍红(时少保公得琐瞎刺制袍,命赋)

明代 徐渭

海罽染啼猩,征袍制始成。
春笼香共叠,夜帐火俱明。
自与鹑旗映,还宜蟒绣萦。
战归新月上,脱向侍儿擎。

吴季子饷我细腰壶芦石上芝二首 其二

明代 徐渭

芝朵虽不润,芝色坚且古。根须络拳石,如筋蚀臂股。

络古不复脱,初芽宁藉土。石色既巳黄,芝紫亦稍妩。

有如意魁梧,状貌乃妇女。谷城吊老人,泪下潸如雨。

置我笔研间,长与留侯语。

雪中红梅次史叔考韵

明代 徐渭

雪中最妙是红梅,糁糁团团并作堆。几点粉胭娇入座,数枝浓淡巧涂腮。

繁华种里仍冰雪,蜂蝶业中任去来。醉后移灯玉阑畔,嫦娥扶影上瑶台。

昙阳 其十

明代 徐渭

狮子吼未歇,蝴蝶霎巳来。众生自矇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