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渭
南北相望两混茫,北胡犹耐雪中藏。定知昨夜窥宣府,鹿革靴连马镫僵。
范蠡载西施之五湖图
五湖一舸载谁摇,尽道西施伴蠡逃。老案一翻千古后,成都太史是皋陶。
雨雪和韵奉酬季长史公 其六
东郭先生事渺茫,人传敝履雪中藏。自嫌絮袜深何限,未踏琼铺尽日僵。
盛懋秋江画董尧年索题
枫江霁色告无边,故写蓑衣挂钓船。莫笑渔郎多点检,从来风雨起晴天。
尖头麻蛰
身轻宜歇草,头锐欲钻螺。正苦毛锥乏,如侬太软何。
长至呼大儿饮
冯将坐息准归阳,道吸禅呼鼻籥长。双壁再回圆箧赤,片椴初破卵泥黄。
糟醨难自曛长日,豚犊能忘舐大杨。百命今朝生意始,一门灰槁断人肠。
又图卉应史甥之索
陈家豆酒名天下,朱家之酒亦其亚。史甥亲挈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
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惊花蛰草开愁晚,何用三郎羯鼓催。
羯鼓催,笔兔瘦。蟹螯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
吟伊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
海樵山人新搆二首 其二 曲池
浚池叠青山,山色落池里。上栽百岁树,下周三里水。
日夕众鸟下,客至数鱼起。助筵摘果实,开芜种芋子。
上山一以望,高城正东迤。波漾堂壁莹,野阔登览美。
羡子善结架,多在聚景址。彼亭既孤绝,兹地何旷尔。
镜湖竹枝词 其二
杏子红衫一女郎,郁金衣带一苇航。堤长水阔家何处,十里荷花分外香。
麟 其一
一辞羌马献兰䈥,四海歌谣美汉文。天为吾皇厌祥瑞,不教麟犊恼明君。
水仙兰竹
水仙丛竹挟兰英,总是湘中三美人。莫遣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
十四日饮张子荩太史宅留别
斗酒那能话不延,此行无事不堪怜。弓藏夜夜思弯日,剑出时时忆掘年。
老泪高梧双欲堕,孤心缺月两难圆。明朝总使清光满,其奈扁舟隔海天。
唐簿得奖
凤鸾何代独无之,枳棘卑栖盛羽仪。挽粟一朝卑橹去,旌书连夜度支移。
邑多竹色袍俱映,路近松江鲙每思。黄浦醉翁闻此信,定抽采笔寄新词。
崇厓
崇厓薄瘴接遥天,兵马宵征踏月圆。渐度重关增曙影,半留行灶减炊烟。
万山束路通千里,二水分流各一边。蜀道传来还觉险,高歌一曲使人怜。
节慈篇为吴通府公祖母夫人赋
青年妆粉久辞匀,妇节亲慈世所闻。身作孤鸾惟照影,眼看双凤递凌云。
婴情绣褓山俱重,结念并刀水不分。病起巳抛人世事,转因题咏泪纷纷。
武夷山一线天
凤凰台上忆吹箫 画中侧面琵琶美人
湖石阴中,栟榈影外,天然一个宫娃。悄无人与共,自弄琵琶。
拨扫忽成抖擞,恍摇却、钿翠鬟雅。如花畔,蜂撩未定,战杀其花。
匀搽梨腮双靥,那半面,刚被这半面相遮。问何时展过,得见些些。
除是递将红叶,应回流水之涯。俄成讶,缘来画也,一笑看差。
题《墨葡萄图》 / 题葡萄图
贺新郎 继闻廷对之捷复制一阕
真圣主龙目。握新符、策士临轩,两科收录。暗卜今年谁最好,刚得齐贤名族。
亲认取、青宫叮嘱。今日马蹄催宴去,记官袍、有领偏深绿。
特赐与,浇
客有为留春咏者亦命赋之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年年此际肠堪断,何事东君如别离。
芙蓉死
旧种芙蓉今不活,跏趺秋草看明月。红颊成都卖酒人,与欢亦是千年别。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落花四首 其三
荷 其六
张氏别业八首 其七 浣花桥
右军修禊图二鹅浴于溪
张氏别业八首 其三 竹坞
送章蒲圻之官
送朱大行
石榴梅花 其三
赋得奕仙
叉萝卜
张东谷索题王仲山所画小蛙鱼荷芦叶图
拟往中止
雨雪和韵奉酬季长史公 其四
梅桂谖草
诸友画八景送马先生之安福索赋 其六 云门
龛山凯歌 其二
赠徐君
送章君之海宁教授
东方曼倩偷桃图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
诸友画八景送马先生之安福索赋 其四 耶溪
再次章君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
答和公旦
风木篇应索
桃叶渡 其二
边词 其七
草间深江而有行舟之老
奕樵立观
山阴景孟刘侯乘舆过访闭门不见乃题诗素纨致谢
奉送布政使胡公督抚江西
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
来晨憩广孝寺
咏樱桃花
送马先生赴安福谕
横山黄伯子持图索题
蝇声 其一
送杨子甘复之京
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即王先生配也用前韵寄之
刈圃
龛山凯歌(六首选—)
至东天目之第四亭观瀑布
张封君挽诗
送郑主人
自燕京至马水竹枝词
麟 其二
过胡汝宅留赏牡丹
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索我杂画
沿秦望溪水
送周县公量判南康府
寄彬中
燕京歌 其五
荷 其七
咏画四首 其三 秋
吴季子饷我细腰壶芦石上芝二首 其二
张氏子黄鹦鹉
托王老买瓦窑头银鱼
三茅观观潮
子荩太史之归也侍庆有馀间值雪初下乃邀我六逸觞于寿芝楼中余醉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