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郑主人

送郑主人

明代 徐渭

西湖二月雨初霁,桃树著花柳含絮。主人束带复缨冠,走向辕门领书记。

番夷铁铳葱叶旋,火机才发龙吹电。传向中华能几时,塞北辽东那得知。

天王取以威北虏,自非巧者其谁为。主人旧领军中作,一掷黄金重然诺。

能令节使生顾盻,每在公庭言锡爵。却以主人应所求,万里香风扑金络。

诗人徐渭的古诗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

明代 徐渭

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堕水堕驴都不恨,古来一死博河豚。

唐伯虎画崔氏像因题余次韵 其一

明代 徐渭

子建词描洛浦神,唐君色染博陵身。巫云巳散色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韫玉求沽遭弃置,采蘼多事问新陈。□□□□□□□,□□□□□□□。

偶也

明代 徐渭

偶也难亿诈,为鱼岂无知。假令鱼为偶,亦安避薪为。

此亦岂无谓,听我歌此词。当鱼在沼时,沼阔不容坻。

沼既不容坻,研复朝洗之。洗多墨岂少,墨积盈沼池。

从此再三洗,喁噞恒在兹。唇外无滴漪,缝唇墨即入,何况相沬唏。

君在大气中,塞海皆氛霾。君今口与鼻,能免不埃噫。

苏武在虏中,磕头皆羊羝。死生凭羝辈,起处亦羝隈。

岂惟起处隈,嬉宁谢羝嬉。君侪人如此,而况我也鱼。

我闻君里谚,契我鱼也志。非伴情所知,事急随则随。

渔家四图四首

明代 徐渭

渔伴网鱼换酒,渔妇把酒斟翁。
邻舍不离水上,对斟只在波中。

镜湖竹枝词 其二

明代 徐渭

杏子红衫一女郎,郁金衣带一苇航。堤长水阔家何处,十里荷花分外香。

送兰应可之湖州

明代 徐渭

梅黄雨霁带阴轻,送客西门驿路平。会多忽别疑且惊,愁心应手弦凄清。

荷花镜里红侵舫,时共耽游楫徐漾。思君苕溪若天上,空伫清歌对谁唱。

送郑主人

明代 徐渭

西湖二月雨初霁,桃树著花柳含絮。主人束带复缨冠,走向辕门领书记。

番夷铁铳葱叶旋,火机才发龙吹电。传向中华能几时,塞北辽东那得知。

天王取以威北虏,自非巧者其谁为。主人旧领军中作,一掷黄金重然诺。

能令节使生顾盻,每在公庭言锡爵。却以主人应所求,万里香风扑金络。

方长公重五饷以江鱼枇杷豆酒

明代 徐渭

江鱼银板枇杷金,绿菽家醅一瓮深。方叔特分长命酒,老夫正按小招吟。

且宽牛虎甘人责,莫解蛟龙夺黍心。万絮千花冯巽二,沾泥衔鸟美人簪。

咏降龙画一首

明代 徐渭

首下居高来自东,不偕箕帚独飞雄。物情自古浑宜假,莫向人间恼叶公。

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颈

明代 徐渭

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
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代 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寄陶工部

明代 徐渭

短剑在匣中,秋水莲花芒。芒色岂不好,终为人所防。

所贵金玉资,含辉有馀光。谅哉工部君,璠瑜映明堂。

熏风动九夏,鸣音来锵锵。至宝吐洪亮,不特华泽芳。

沈思不能寐,揽衣视河梁。

歌风台 其三

明代 徐渭

英彭不雌,季心所猜。今布越耳,终当为豨。终当为豨,不如我先之。

旧所得猛士,十当一无遗。十既一无遗,安得不歌以思。

题某名卷后

明代 徐渭

高贤名笔几传留,偶向君家匣里收。此日人犹甘北面,当时地亦重南州。

经锄卧柳终身计,轩冕浮萍一叶流。无限衷情呼不应,瓣香终日对悠悠。

牡丹竹

明代 徐渭

我学彭城写岁寒,何缘春色忽黄檀。正如三醉岳阳客,时访青楼白牡丹。

风鸢图四首 其三

明代 徐渭

此物等为刍狗草,此飞等是土龙泥。东风自古西吹去,不是吹侬合向西。

风竹 其一

明代 徐渭

五竿细筱似荷茼,数点青苔草面封。莫怪枝枝半无叶,昨宵风雨折长松。

画插瓶梅送人

明代 徐渭

苦无竹叶倾三斝,聊取梅花插一稍。冰碎古瓶何太酷,顿教人弃汝州窑。

灯夕送张君之滇迓其尊人

明代 徐渭

今岁风光倍觉饶,无人不去踏虹桥。独辞午夜千门月,去迓高堂倍里遥。

飞盖梅花梁苑雪,归帆杨柳楚妃腰。此行不为营名利,要度衡阳雁影高。

寄京中友人

明代 徐渭

寒风夜中起,游子朝作客。河流一尺冰,屋瓦三客雪。

人言今岁冷,连岁屡觉热。何事古江南,翻为今塞北。

君把如与鞦,触手冷于铁。此时山中人,覆絮败毛褐。

欲寄寄莫由,此意共谁说。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