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渭
一行杨柳春将绿,两个鱼儿活欲飞。跳入研池等閒事,只愁研水湿人衣。
蝇声 其二
时呼绿祫过关内,更挟朱唇乞醉乡。绕座咿嘤群止棘,乘风宛转共吹簧。
翻嘶晏麈香徒辟,一乱辰鸡夜正长。愁杀满城簪艾客,兢将双耳抹雄黄。
客有为留春咏者亦命赋之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年年此际肠堪断,何事东君如别离。
风竹 其二
只堪拟作钓竿横,岂有干云拂雾情。寄语风霜休更忘,只今巳自瘦伶仃。
杂品
鱼蟹瓜蔬笋豆香,溪藤一斗小方方。校量总是寒风味,除却江南无此乡。
咏画四首 其一 春
春娇最何物,桃花与杨柳。惹侬或有诗,市远那得酒。
题画萱吴子痛父冤因寿其母并及之
忘忧尽好陪萱草,抱恨无过废蓼莪。寄语贤豪莫迂阔,教人易水送荆轲。
送季子微北上
吾师有子旧承颜,千里徵铭馆阁间。去绾数金酬綵笔,归镌片石藏青山。
野棠立马人辞墓,津柳迎舟客渡关。满眼临岐双涕泪,不因为别故潸潸。
上谷歌 其五
塞外河流入塞驰,一般曲曲作山溪。不知何事无鱼鳖,一石惟容五斗泥。
作松棚
种松六万馀,千五百株活。长养二十年,大者仅如括。
西斋落日多,六月苦炎热。邻园树木稀,遮翳不可得。
顾言种树资,求用此时节。命儿召两佣,伐干并其鬣。
干以需柱梁,鬣以备周匝。四垂慎勿甲,凉风任超越。
时移一丈板,独踞文竹兀。伸纸二丈馀,举墨陡一泼。
左盘持蛑螯,右罍把饕餮。挂衣梅叶梢,绿阴洒晞发。
严江茅大夫见赠赋答为别
汉将移军细柳营,每从高会听鸣筝。惟应落帽当筵醉,那取从军载笔行。
彩鹢停风维晓岸,断鸿随雨入秋冥。江堤芳草霜中尽,明日将谁寄别情。
鹧鸪天 闻张子荩捷报呈学使公二首 其二 有序
措大
诸友画八景送马先生之安福索赋 其四 耶溪
鼓棹若耶溪,一日还百里。今去看莲花,应在濂溪水。
王右参取今日汉宫人二句为韵作昭君怨十首次之 其二
犀刀割水那能一,伯劳燕子难辞匹。东来一雁破胡云,举头微见长安日。
鹳攫鹊雏鹰党翻然来救
水鸟修其胫,插彼茄菰泽。俛咮啄虾鱼,深不下三尺。
况乃嗉中仓,可内寸鳞百。江海饶此州,何往不充噱。
雄鹊知乳雌,作室高树末。三月始罢斤,是予亲所炙。
长胫一何饕,掠雏剽其宅。叔仲两三头,自窜宁顾伯。
顾鹊翁与母,叫噪徒额额。苍鹰等路人,与鹊少平日。
不作乡邻看,被缨救其格。特恐李阳拳,难齑鸣垤额。
盛邀爽鸠雄,并是夷门客。朱亥袖铁锥,侯嬴出奇略。
左右信陵军,一举解赵壁。五国破大秦,九合成小白。
义高诚足怜,多算亦何硕。磔虺黑柏颠,独奋少掎角。
犹烦拾遗歌,不朽侠徒迹。三复鸱鸮诗,白日为侬黑。
雪粉团
北斗垂天锦帐横,景阳催妾未鸡鸣。灯昏镜暗妆无准,糁粉过眉与鼻平。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
赋得暗尘随马去
春夕丽春灯,芳尘似有情。难随罗袜缓,却逐马蹄轻。
高缕迷鞍浅,低光影镫平。酒家莫留系,一夜遍都城。
乐閒园诗
卜筑名园别有村,秪凭鱼鸟送芳尊。一冠神虎悬薇幕,五树鸣蝉种柳门。
世上督邮应不少,里中亲戚岂无存。归来一话何妨却,抛掷晨光直到昏。
题余医师南桥卷
董奉门前朝暮霞,无时不是杏开花。桥南人渡迷桥北,问道花开第几家。
宴游烂柯山 其三
帷中谈笑静风尘,只用先锋一两人。万里封侯金印大,千场博戏采毬新。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送马先生赴安福谕
萧荷花祠
为沈嘉则题枯木画四首 其三
寄吴宣镇
上谷边词 其一
雪牡丹 其一
赋得奕仙
人言凤尾蕉花于某县庭命作
竹染绿色
魏文靖公卮贮以梓匣辄赋
送某公迁南户部
才子
王鹅亭雁图
题兰竹
乙丑看迎春
郭某部翁妪两寿
上谷边词 其四
赋得珠川篇赠人号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
理葡萄
留别倪子
送章君之海宁教授
北云篇
沈将军诗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
徐济之携新妇侍亲扬州
送彬仲应贡北上
东山赌墅图有双鬟侍侧
云门寺题画梅
题翠华轩卷
送允大周君北上
张氏别业八首 其一 乐志堂
雪中红梅次史叔考韵
荷 其二
盘古社树
恭谒孝陵正韵
香山寺僧方荷能诗出其师护松号册索次
水仙杂竹
昙阳 其十
竹泉篇二首为铁笔王子 其二
题画 其一 白头翁桃花
北上别丁肖甫于虎丘
梅桂谖草
送李县赴调
范母诗
中秋风雨小酌写玉簪复继芭蕉
过陈氏园看杜鹃花花高可十五尺馀郡中无其比也
土菩提
歌风台 其二
倪某别有三绝见遗 其一
雨雪和韵奉酬季长史公
托王老买瓦窑头银鱼
章孟公招陪葛韩二丈特徵酒姬妙解雄舞辱贶嘉篇率尔次韵 其二
酒三品
海樵山人新搆二首 其二 曲池
鸣鸟图
赠中军旧识
芭蕉鸡冠
玉簪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