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张注先生

赠张注先生

明代 徐祯卿

蚤得投簪理,缅钦遗俗情。丘园白日静,眉宇紫芝明。

上德绥多祉,贤孙复令名。道全身愈泰,虑澹物俱轻。

寿酒山人劝,柴车县尹迎。坐临冲逸境,于此学无生。

诗人徐祯卿的古诗

拟古宫词七首 其五

明代 徐祯卿

兴庆池头漏未阑,梨园弟子曲将残。花前更进凉州伎,无那西宫月色寒。

送周梦良令临朐

明代 徐祯卿

官桥一壶酒,来送穆陵人。去住同为客,风烟各损神。

征途残腊尽,到日柳条新。要自酬知己,寸心宁复陈。

送萧少府

明代 徐祯卿

矫矫双凫塞陇分,武夷残雪半春云。
玉洞只愁仙隐去,洛阳花下不逢君。

入沛

明代 徐祯卿

落日遍草色,游子入沛乡。
如何缅兹土,能令心慨慷。
道逢守津吏,问客来何方。
一为陈风俗,三叹久徬徨。
前者贰尹家,会客具酒浆。
遣吏出市物,吏私入己囊。
尹讯卑以纾,吏言伉以张。
回身赴入河,尹慑亲扶将。
矫矫鸷悍气,重忿复轻亡。
由来英雄气,傥荡出芒砀。
予听此言立,侧想《大风》章。
抚剑一为歌,春宇无精光。
原野厉长飙,飞鸟不遑翔。
瞿瞿蟋蟀叹,凄恻感陶唐。

寄华玉

明代 徐祯卿

去岁君为蓟门客,燕山雪暗秦云白。
马上相逢脱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
燕山此日雪雰雰,只见秦云不见君。
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四

明代 徐祯卿

玉垒为糟蘖,巴川即酒泉。乘舟捉明月,直到女牛边。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阳春二月时,桃李花参差。寄言诸姊妹,莫遣恶风吹。

江夏题王守城南精舍

明代 徐祯卿

林步不觉远,溪流随兴长。悠然深竹里,独往绿长庄。

山色佳南郭,平畴连北堂。野人来荷锄,蚕月百草芳。

寤惬白云赏,载谣丛桂章。垂杨足池鲤,閒牖有壶觞。

念此牵情性,何劳缁素裳。

送王诞敷之官长沙

明代 徐祯卿

美人南往云阳墟,我欲从之道郁纡。昼梦衡峰半空紫,觉来失却巴陵湖。

对君把酒心茫然,七十二峰犹眼前。玄猿攀萝石壁仄,黄鹤空洲芳草连。

春寒风多太阴黑,潇湘淋漓湿云色。楚宫花木啼杜鹃,舟子商人泪横臆。

君欲去兮可奈何,侧知王事难蹉跎。离心不惜瑶华赠,聊为湘累诵九歌。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其一

明代 徐祯卿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夜雨一庭繁怨惜,夕阳半树小淹留。

佳人踏处弓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

答献吉

明代 徐祯卿

花发平章宅,莺啼省树春。殷勤花鸟意,愁杀独游人。

长陵西望泰陵

明代 徐祯卿

昔送宫车出,长悲西雍门。
今来寒食节,独望灞陵园。
杳杳仙城闭,萋萋封树繁。
当时侍从客,恸哭几人存。

寄献吉

明代 徐祯卿

昔闻已卜扶沟庐,为复还从河上居。嵩云洛日迥在眼,鼍沬蛟涡愁故墟。

一掬那传少陵泪,经年不见茂先书。荒村豺虎眠难稳,好共沧江学钓鱼。

送友人还吴

明代 徐祯卿

阳月随阳雁,遥从塞上来。
北人江北望,不见陇头梅。
坐下杨朱泪,吟为庄舄哀。
聊传数行札,千里送君回。

送徐生之金陵

明代 徐祯卿

为慕金门来窃窥,三年执戟力云疲。著书每忆东山好,萝月冥冥空紫芝。

吾宗羯子清狂甚,笑拂扁舟向我辞。清夜谁同牛渚泛,早时闻咏女郎诗。

天外凉风吹不绝,馀音长绕凤凰池。

答沈休翁所问因成赠章

明代 徐祯卿

六龄识姓字,十岁弄歌章。十二失慈母,嬉戏道路傍。

十七学干禄,跅

题唐氏园池

明代 徐祯卿

堂上琴书暇,名园惬宴游。绿阴交树石,白水散田畴。

林步常惊鸟,沙眠且狎鸥。开轩桑柘接,当径草花幽。

野老时相过,村醪拟共酬。陶然菊松下,乘兴足淹留。

长陵西望泰陵二首 其一

明代 徐祯卿

新宫犹蔼蔼,白露已苍苍。讵识神灵远,徒悲剑舄藏。

阴风振大漠,落日照渔阳。稽首攀松柏,云天洒泪长。

燕京四时歌 其三 秋

明代 徐祯卿

蓟门桑叶落滹沱,代北浮云鸿雁多。莫向云中传尺素,空将明月对嚬蛾。

调太学博士

明代 徐祯卿

弱龄释负担,浮沈游国都。久知意不惬,眷言返田区。

无为好爵縻,衣锦享我刍。顾非骍栗资,何用辱鼎酺。

天罗汰迂散,移署厕文儒。摄齐升孔堂,惭非由也徒。

蔼蔼青衿子,郁郁含华珠。上理羲皇文,下则述唐虞。

暮春西水涯,温藻穆敷愉。童冠从我游,咏歌聊以娱。

辟雍何崇崇,崇崇䴡天枢。周王亮有造,贤者济弘图。

小子发斯谣,聊与击壤俱。

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1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