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榆关

次榆关

清代 杨宾

西风吹落木,斜日满群山。白板新官舍,黄榆旧汉关。

前车行欲止,我马去仍还。投宿知何处,柴门一水间。

诗人杨宾的古诗

赠吴英人使君

清代 杨宾

短发今朝塞上翁,当年治行是吴公。三边冰雪春愁里,六诏风烟午梦中。

皂帽本因时序易,布裙不为道途穷。挹娄城畔谈经典,化俗知君术素工。

次韵酬周长卿 其一

清代 杨宾

黑水城边问老亲,坐中谁是故乡人。辽东俎豆今王烈,江左风流旧伯仁。

说到家山空想像,吟成诗句最清真。平生多难伤怀抱,不道逢君更怆神。

火烧岭晓发

清代 杨宾

边外鸣鸡少,轻装逐塞翁。马行残月下,人语乱山中。

须为冰花白,颜因皴瘃红。庭闱犹未达,不敢畏途穷。

次衣儿门

清代 杨宾

高冈背大道,绝壁面东偏。一溪何曲折,冰下鸣偏偏。

上有古今树,俯仰淩苍烟。下有嶙峋石,错落横沙边。

塞门多莽莽,独此堪留连。造物若无意,鬼斧胡为穿。

因兹念长夏,百鸟鸣其巅。密叶影交覆,疏花开欲然。

箕倨赤双脚,科头手一编。人迹且莫到,安得世务牵。

管宁既未知,康乐亦寡缘。我独领其要,请为来者传。

纳木窝稽

清代 杨宾

跋涉过混同,所历已奇峭。结束入窝稽,一望更深奥。

树密风怒号,崖崩石奔跳。阴霾不可开,白日安能照。

古雪塞危途,哀湍喧坏道。更无人迹过,惟闻山鬼啸。

车驱苦险涩,换马欲前导。霜蹄偶一蹶,流血沾乌帽。

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死亦分所当,生岂人所料。

但苦历穷荒,庭闱终未到。

宁古塔杂诗 其一

清代 杨宾

石□围平野,河流抱浅沙。土城惟半壁,茅屋有千家。

泣月天边雁,悲风塞上笳。老亲忠信在,不减住中华。

捉人行

清代 杨宾

乌腊城头鼓声绝,乌腊城下征车发。蓝旗堆里晓捉人,缚向旃墙不得脱。

君莫怪,从来醉尉不可撄,霸陵夜夜无人行。射虎将军且不放,何况区区万里一书生。

丰润县逢高丽使者

清代 杨宾

丰润城西晓色开,方袍一队逐龙媒。道旁人说高丽使,著得先朝旧服来。

大淩河

清代 杨宾

小淩清且浅,大淩莽滔滔。舆梁尚未成,舟楫亦滔劳。

不若策驽马,聊试涉波涛。忠信吾所具,执辔何哀号。

秋冬河正涸,深不满一篙。但得登彼岸,四顾求其曹。

次榆关

清代 杨宾

西风吹落木,斜日满群山。白板新官舍,黄榆旧汉关。

前车行欲止,我马去仍还。投宿知何处,柴门一水间。

随□家大人过净公吉林兰若

清代 杨宾

南极开初地,西方变吉林。山围祇树密,江到寺门深。

雪白支公马,沙黄长者金。冰崖仙梵响,土室雨花侵。

学礼陪游从,闻香度碧岑。赞公甘放逐,惠远爱招寻。

茶椀忘天目,清谈见道心。金篦如不惜,敢复叹升沈。

宁古塔杂诗 其七

清代 杨宾

山川盘地轴,草木亦多宜。旧塞黄榆树,官山紫桦皮。

桃花水似锦,香蓼菜如丝。谁道穷边外,年年春到迟。

宿贺莫索落山中

清代 杨宾

日落万峰西,荒荒路欲迷。依然成露宿,何必过前溪。

野火凭风力,孤群仗马嘶。穷山鸡犬绝,莫听五更啼。

宁古塔杂诗 其四

清代 杨宾

辽金曾建号,唐宋亦经过。旧迹残碑少,荒城蔓草多。

三韩迷姓氏,五国失山河。绝域无文献,苍茫发浩歌。

游龙肚庄即景

清代 杨宾

一重山水一重新,环抱山庄最可人。曲涧泉流来似去,缺峰云补假疑真。

南东其亩分疆理,山水之间得知仁。自可逍遥人事外,何妨屡醉瓮头春。

望首阳山

清代 杨宾

垂鞭信马蹄,平沙入孤竹。孤竹传者谁,二子伯竹叔。

让国久无家,东海留芳躅。岂至采薇时,不食还乡曲。

而以首阳名,专号兹山麓。清风讵可攀,庙貌随时俗。

俎豆纵千秋,不饱他人粟。我来大道旁,日暮仍驰逐。

安得拜衣冠,细摸残碑读。

金赤莲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尔登招饮燕山客舍时余将出塞门即席赋别

清代 杨宾

男儿生不得其所,七尺堂堂若腐鼠。蓬头赤脚走边关,扑面黄沙无一语。

诸君乃不嫌我真,相逢客舍能相亲。激昴慷慨发上指,高歌击筑旁无人。

杂坐班荆燕市口,沉季浮瓜不去手。葡萄架上白日斜,欲起不起恐被肘。

尊中酒是故园来,不饮亦须三百杯。殷勤一斤家乡语,谁云此是黄金台。

秋风飒飒吹南陌,虎脊河边冰几尺。短衣明日独长征,回首今朝双眼赤。

赠李召林侍御 其一

清代 杨宾

埋轮都下问豺狼,恸哭何时过乐浪。绝塞人犹怜子庆,中原谁不重张纲。

糠镫旧梦依青琐,雪窖新诗满皂囊。宣室他年君自到,谩将浊酒注糟床。

上元曲 其一

清代 杨宾

谁道今宵是上元,城头画角不闻喧。相看独有天边月,万里迢迢照塞门。

寿安寺

清代 杨宾

祭星台北秋风路,曲折高低送薄寒。夹道苍松犹错落,当门白塔半摧残。

荒山是处生祇树,古佛何因卧石澶。莫恐世人多误认,黄粱枕上梦邯郸。

杨宾

杨宾

(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 7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