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杨宾
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
捉人行
乌腊城头鼓声绝,乌腊城下征车发。蓝旗堆里晓捉人,缚向旃墙不得脱。
君莫怪,从来醉尉不可撄,霸陵夜夜无人行。射虎将军且不放,何况区区万里一书生。
换车行
冰冻马蹄行不止,历尽千山复千水。边门未出千难堪,况出边门二千里。
沈阳城北换柴车,柴车换得无人使。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
日日辕摧与毂折,翻云覆雨如人情。人情翻覆乌可识,出门步步行荆棘。
涕泪沾巾向北风,但见庭闱死亦得。
宁古塔杂诗 其十八
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如何经故土,亦是嫁乌孙。
雕屋三春雪,糠灯万里魂。琵琶弹绝调,夜夜泣黄昏。
发燕色
西风乾木叶,原野变颜色。征人别所知,去去燕色北。
省觐亦其常,我独何偪仄。春明发故园,秋乃辞京国。
岂曰哭穷途,蹭蹬至此极。亦以走边庭,徒旅不可得。
羽箭逐庄头,腰刀随戍卒。浑脱取其温,驽骀借其力。
冰霜不畏寒,崎岖亦可出。纵复隔关色,凌风有羽翼。
沙阑
我行一月馀,踏雪亦多薄。今朝过沙阑,群山始薄琢。
天时纵不同,地气或非昨。仅乃隔一峰,胡为异南朔。
素影动乾坤,寒光射寥廓。白日惨无辉,北风凄更恶。
顿辔狡兔惊,扬鞭野鸡落。念彼多伤弓,谓我能猎较。
尽日逐平冈,吞毡亦可嚼。四顾勿复悲,中原无此乐。
望海店
辽海出长城,出关已了了。望之欲无遗,莫若兹了好。
积水远何极,分流犹浩淼。风翻白日低,浪动乾坤小。
南疑析木偏,东觉扶桑晓。蜃楼遇且难,况识蓬莱岛。
余本海滨人,少小纵临眺。今日出边庭,乃复行其杪。
一苇直可杭,鞭石苦不早。安得乘长风,往复如飞鸟。
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
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上元曲 其二
皂帽蒙头犯朔风,醉中踏月过城东。无端猎火原头烧,错认龙镫挂碧空。
悽惶岭
山海关前日色昏,风尘况复暗乾坤。不堪更上悽惶岭,双袖横流血泪痕。
题沈慎言扇上画桃慎言时正出塞
不信元都树,今朝塞上来。枝从毫末辨,花自扇头开。
春色飞龙碛,芳名到蝎台。莫愁霜露湿,根柢在蓬莱。
宁古塔杂诗 其十九
称藩虽渐广,文字尚无凭。近塞能书木,临江但结绳。
冠裳今亦改,风俗旧相仍。岁岁愁衣食,春来早凿冰。
赠吴英人使君
短发今朝塞上翁,当年治行是吴公。三边冰雪春愁里,六诏风烟午梦中。
皂帽本因时序易,布裙不为道途穷。挹娄城畔谈经典,化俗知君术素工。
宁古塔杂诗 其四
辽金曾建号,唐宋亦经过。旧迹残碑少,荒城蔓草多。
三韩迷姓氏,五国失山河。绝域无文献,苍茫发浩歌。
自寿安山晚归
不觉众山暮,扶筇趁落晖。醉同樵共唱,行逐鸟俱飞。
树色凝烟紫,秋声入夜微。欲知投宿处,前路一僧归。
己巳除夕
除夕年年血泪流,今年今夕亦何求。老亲纵未今恩赦,绝域犹堪舞敝裘。
茅屋桃符仍旧俗,瓦盆麦酒是新刍。欢呼不觉陶然醉,忘却家乡万里愁。
次榆关
西风吹落木,斜日满群山。白板新官舍,黄榆旧汉关。
前车行欲止,我马去仍还。投宿知何处,柴门一水间。
宁古塔杂诗 其八
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营州非旧种,上党亦空名。
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人形品绝贵,闻说可长生。
宁古塔杂诗 其十四
年少新丰客,翩翩亦自豪。围棋群赌墅,叶子日分曹。
果下高丽马,腰间大食刀。可怜编卒伍,万里驾风涛。
次韵答吴子有明府
萧萧白发旧为郎,大邑曾誇墨绶长。一自门栽彭泽柳,更无人识令公香。
十年俎豆存辽海,万里烟波梦岳阳。莫怨飘零挥涕泪,管宁襦裤本寻常。
宁古塔杂诗 其七
山川盘地轴,草木亦多宜。旧塞黄榆树,官山紫桦皮。
桃花水似锦,香蓼菜如丝。谁道穷边外,年年春到迟。
杨宾
(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 72篇诗文
金赤莲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尔登招饮燕山客舍时余将出塞门即席赋别
宁古塔杂诗 其十二
宁古塔杂诗 其十五
宿贺莫索落山中
望首阳山
归来行送友人之延平
上元曲 其四
九山登香山绝顶
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来青轩远眺
丰润县逢高丽使者
宁古塔杂诗 其六
宁古塔杂诗 其五
随□家大人过净公吉林兰若
游龙肚庄即景
留别顾景范
叶赫行
老边道中
上元曲 其三
出威远边门
宁古塔杂诗 其二
宁古塔杂诗 其一
宁古塔杂诗 其十三
次韵酬周长卿 其一
上元曲 其一
德林石
宁古塔杂诗 其十七
大淩河
混同江
前卫
至宁古塔 其二
人日陪 家大人周长卿过李召林侍御
宁古塔杂诗 其十
宁古塔杂诗 其九
纳木窝稽
别张丰村依赠行原韵
色齐窝稽
次开原县
赠李召林侍御 其一
宁古塔杂诗 其十六
上元曲 其五
宁古塔杂诗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