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

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

清代 杨宾

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诗人杨宾的古诗

别张丰村依赠行原韵

清代 杨宾

庭闱万里隔重关,省觐宁知惨客颜。冰合马嘶杨柳渡,月明人过桦皮山。

直因温清离乡国,不是周流好辙环。安得回天君有力,金鸡早放老亲还。

上元曲 其五

清代 杨宾

销金罗帕粉花香,蟒幅齐肩锦绣装。百病年年行走惯,阿谁打滚到沙场。

次开原县

清代 杨宾

风捲平沙荐草齐,夫馀城上夕阳低。葡萄酒禁谁能醉,苜蓿场空马自嘶。

郡县未分威远北,人家多住塔山西。明朝更出条边口,朔雪塞云处处迷。

望首阳山

清代 杨宾

垂鞭信马蹄,平沙入孤竹。孤竹传者谁,二子伯竹叔。

让国久无家,东海留芳躅。岂至采薇时,不食还乡曲。

而以首阳名,专号兹山麓。清风讵可攀,庙貌随时俗。

俎豆纵千秋,不饱他人粟。我来大道旁,日暮仍驰逐。

安得拜衣冠,细摸残碑读。

宁古塔杂诗 其十九

清代 杨宾

称藩虽渐广,文字尚无凭。近塞能书木,临江但结绳。

冠裳今亦改,风俗旧相仍。岁岁愁衣食,春来早凿冰。

题沈慎言扇上画桃慎言时正出塞

清代 杨宾

不信元都树,今朝塞上来。枝从毫末辨,花自扇头开。

春色飞龙碛,芳名到蝎台。莫愁霜露湿,根柢在蓬莱。

望海店

清代 杨宾

辽海出长城,出关已了了。望之欲无遗,莫若兹了好。

积水远何极,分流犹浩淼。风翻白日低,浪动乾坤小。

南疑析木偏,东觉扶桑晓。蜃楼遇且难,况识蓬莱岛。

余本海滨人,少小纵临眺。今日出边庭,乃复行其杪。

一苇直可杭,鞭石苦不早。安得乘长风,往复如飞鸟。

前卫

清代 杨宾

一片平沙里,荒荒百雉城。市朝从此变,卫所亦空名。

白草翻新屋,黄云压旧营。边庭今不战,无复鼓鼙声。

次韵酬周长卿 其一

清代 杨宾

黑水城边问老亲,坐中谁是故乡人。辽东俎豆今王烈,江左风流旧伯仁。

说到家山空想像,吟成诗句最清真。平生多难伤怀抱,不道逢君更怆神。

寿安寺

清代 杨宾

祭星台北秋风路,曲折高低送薄寒。夹道苍松犹错落,当门白塔半摧残。

荒山是处生祇树,古佛何因卧石澶。莫恐世人多误认,黄粱枕上梦邯郸。

上元曲 其四

清代 杨宾

剪纸为镫号牡丹,西关爆竹似长安。谁家年少黄金勒,醉里垂鞭处处看。

宁古塔杂诗 其十六

清代 杨宾

俗亦厌贫贱,不复重冠裳。贩鬻皆程郑,生涯半彦方。

参貂口外得,牛马谷中量。翻怪中原弱,穷愁遍八荒。

至宁古塔 其二

清代 杨宾

上书不得达,生男亦胡为。四十乃一来,对人良可嗤。

戏綵学老子,挽须愧小儿。西山日已薄,乡国归何时。

叹息谓季弟,尔独无分离。承欢廿八载,乐亦安能知。

叶赫行

清代 杨宾

柳条边外九十里,叶赫河头道如砥。荒荒草没两空城,一在山腰一近水。

同行塞上翁,回鞭指故宫。自云叶赫王家子,不与寻常六角同。

地广兵强称大国,老城本在河东北。前代羁縻三百年,累朝赐出黄金勒。

中叶参商兄弟争,操戈没羽伤同室。土地人民自此分,新城更筑南山侧。

臂鹰走马刷烟冈,醉酒徵歌瓦子堂。可怜国事由宫禁,亡却新城旧亦亡。

太祖恩深分左右,一门子姓皆奔走。予父犹能架海青,姓名曾著鹰坊首。

鹰坊本未入鹓班,只在长杨五柞间。天潢一派从龙者,谁识王孙旧日颜。

五六年来行虎脊,经过每见渐渐麦。老死风尘亦有情,能无对此飞魂魄。

吾闻此语独停鞭,相呼搔首问青天。青天青天胡不言,昔之沧海今桑田。

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

清代 杨宾

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混同江

清代 杨宾

浩浩此江流,万古争日夜。我来独非时,但见寒光射。

雪埋高岸头,沙涨层冰下。顿辔驽马奔,杖策车轮过。

自昔戒垂堂,况复骑衡坐。来者纵莫欺,履薄还愁破。

东行出塞垣,百川此为大。千山更临江,崩奔争一罅。

虎踞与龙蟠,形势良非假。莫漫数金陵,渤海亦其亚。

上元曲 其三

清代 杨宾

夜半村姑著绮罗,嘈嘈社鼓唱秧歌。汉家装束边关少,几队□儿簇拥过。

宁古塔杂诗 其七

清代 杨宾

山川盘地轴,草木亦多宜。旧塞黄榆树,官山紫桦皮。

桃花水似锦,香蓼菜如丝。谁道穷边外,年年春到迟。

宁古塔杂诗 其五

清代 杨宾

化城开石壁,镫火出林微。不见乘杯渡,还看卓锡归。

閒云埋土室,古佛钓渔矶。怪底经行处,天花片片飞。

宁古塔杂诗 其十一

清代 杨宾

笑语乡音杂,衣冠上下同。十年乘堡障,一半是王公。

辛苦头多白,沙尘眼易红。莫因迁闾左,错比五陵东。

杨宾

杨宾

(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 7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