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明代 杨旦

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

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诗人杨旦的古诗

送吴

明代 杨旦

蚤年芹泮抱遗经,胄监薰陶更老成。共喜姓名薰选牍,试看簪绂蹑云程。

江头雨过群峰秀,蘋末风来一棹轻。愧我欲归归未得,送君南去若为情。

途次用王汝洁韵

明代 杨旦

酿雪新寒凛客衣,扁舟载得旧书归。波涵月色载相射,帆挟风威势欲飞。

身外虚名看海市,江边清梦绕神畿。八闽望望如天远,定省何堪十载违。

雨后马上

明代 杨旦

疾雷破顽阴,骤雨洗烦燠。好风从南来,吹我庭下竹。

款段乘晚凉,归途豁尘目。云开天宇清,遥山净如沐。

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

明代 杨旦

雨馀山色散晴空,古寺逶迤曲径通。暇日偶陪诸老后,上方今喜一樽同。

凭高眺远诗怀壮,佳景芳时乐事丛。宾主相忘因坐久,莲房荐酒擘青葱。

观音阁别意次顾司谏韵

明代 杨旦

江阁凭栏久,停云客到门。路回峰欲断,潮落水如奔。

赠别诗盈卷,开怀酒满樽。星槎随使节,霄汉视高鶱。

观雁塔

明代 杨旦

岿然古塔倚青霄,胜览何妨去路遥。名氏销沈何往哲,规模宏壮忆前朝。

四檐倾侧危将坠,乱瓦横斜凛欲飘。惆怅曲江成陆海,淡烟空锁绿杨桥。

永寿行台

明代 杨旦

苦雨连宵厌客心,山风无力散秋阴。痴云叆叆弥层巘,脱叶萧萧下远林。

抚景空惭诗思涩,浇愁全仗酒杯深。年来勋业羞看镜,遮莫霜华两鬓侵。

喜得家书

明代 杨旦

一春顿觉信音稀,梦绕家山夜夜归。慈母书来无别语,丁宁未许脱朝衣。

题白岩新竹庵

明代 杨旦

清影离离半窗竹,浥露凝烟翠堪掬。托根此地何孤高,绝胜山阿并水澳。

月姨故故夜深来,写出此君真面目。赋形不入草木流,劲节虚心自天育。

谛盟谁共岁寒三,迸地如陈爻位六。结实终期凤鸟栖,敲风应遣诗魔伏。

主人觞咏有馀兴,满院绿阴浓入屋。门墙岂无桃与李,奈此春华零落速。

眼看稚子又生孙,厚植深培为君祝。勋庸次第收汗青,悬赏旌功安用卜。

夜过淮安

明代 杨旦

路入淮阴郡,舟航在在通。可人千里月,快意一帆风。

夜静寒犹凛,更深斗正中。捲帘催放棹,列炬映江红。

陜西督理军饷

明代 杨旦

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

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

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

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元老鬼蜮资,极力为之地。

当守俞所请,是非遂易位。命下子当往,敢效懦夫避。

窃恐才识疏,无以副重寄。迢迢万里途,仰藉天威庇。

报称期靡躬,庶几万一冀。作诗示儿襄,聊以明吾志。

礼部视事

明代 杨旦

遥瞻双阙拜恩光,秩亚春官愧赞襄。吏隐不嫌疏案牍,庭参却笑杂缁黄。

松梢雨过苍髯秀,竹楠风来翠葆凉。退坐小斋清似水,一帘晴日映红芳。

别丘文元仍次前韵

明代 杨旦

茫茫宦海泛扁舟,载得东风万斛愁。谁惜卞和频泣玉,空嗟王粲独登楼。

翠屏万叠遮闽峤,紫气连空识帝州。别后期君无限意,可将身向醉乡游。

次吉甫山居韵奉寄 其一

明代 杨旦

流年暗促鬓毛斑,天与高情独爱山。藜杖穿云邀鹤去,竹林妨月命童删。

放开心上功名念,参透寰中义利关。回首红尘高十丈,悬知不到翠微间。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明代 杨旦

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

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金华山水暴涨登舟有作

明代 杨旦

空江波浪渺无涯,茅屋深林四五家。却讶扁舟穿木杪,山城回首隔梅花。

祈雨有应

明代 杨旦

久旱妨农务,斋心恳祷时。长风振林薄,甘雨遍郊圻。

天亦从民望,神非贶尔私。宦情聊自慰,志喜写新诗。

临清舣舟值雨

明代 杨旦

柳外风来雨脚斜,好山刚被白云遮。新凉散暑穿云幕,小涨移舟出浅沙。

鱼贯帆樯千里运,蜂房户牖万人家。繁华堪赏还堪恨,满目芳菲乱野花。

静宁行台次壁间韵

明代 杨旦

百二河山惬壮游,悠悠旌旆又偏州。简书有限催程急,风雨多情为客留。

红叶满林秋色老,翠屏千叠晚烟收。桑弧蓬矢平生志,胸次何须著点愁。

题画牛图 其二

明代 杨旦

南亩功成便退身,中流游泳任天真。牧童何处空江晚,清世应无扣角人。

杨旦

杨旦

福建建安人,字晋叔,号偲庵。杨荣曾孙。弘治三年进士。历官太常卿,正德间忤刘瑾,谪知温州。有政绩。瑾诛,累擢至户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以反对张璁、桂萼骤进用,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令致仕。► 9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