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陵令张景常万卷堂

江陵令张景常万卷堂

宋代 杨时

民生结绳初,异宇本同体。
谁令四目翁,破肉作疮痏。
龙龟出河洛,兹理固天启。
张侯瑚琏姿,高步轶前轨。
买书费千金,充屋未云已。
六经滀溟渤,百家杂原委。
中流涌千波,举体惟一水。
参前有真趣,万古一凭几。
毫端吐奇芬,溢目丽纨绮。
微言窥圣域,妙应期得髓。
默坐筌蹄忘,斯文亦糠粃。

诗人杨时的古诗

合江亭晚眺

宋代 杨时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
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
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
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衡晚偶成二首

宋代 杨时

风飘淅沥闹诸邻,却扫衡门溷世尘。
天气清明衡意熊,夜光浮动月精神。
流年渐觉侵双鬓,生理从来付大钧。
临水便同濠濮趣,翛然鱼鸟自亲人。

南归书事

宋代 杨时

浪漫人间压客尘,衡门长忆锁榆枌。
忘言拟尽轮人妙,陈迹慵寻史籀文。
万里功名心独冷,一廛耕凿力能勤。
旧游欲问南归趣,寂寞吾今过子云。

赠医者邓献匡

宋代 杨时

天地一气犹冶甄,埏埴万汇随方圆。
神形九藏通九野,八风中物如戈鋋。
天元玉册有遗义,探索始自三皇前。
桑君越人不世出,鑱石鍼灸谁能传。
贱工增余损不足,往往横夭残天年。
羡君妙龄踵其学,至理隐赜常精研。
闻阴得阳以神遇,反视方术犹蹄筌。
道隅并虀即为饵,车上已有长蛇悬。
嗟予羸苶苦多病,维摩丈室方萧然。
愿君速已天下疾,为予一洗沉病痊。

童氏必大亭

宋代 杨时

迢遥武夷翁,霞衣烂朝日。
作亭依云根,旷望兹焉息。
仙游去不返,孤丘已陈迹。
身虽隶编齐,贻谋有遗则。
庆流终必大,名亭以为识。
伊昔晋公堂,三槐手亲植。
扶疏满庭阴,貂蝉映圭璧。
默视天人际,召应齐吕律。
闾门容轩车,兹理固可必。
终见童氏里,鸣珂声赫奕。

临川驿偶成

宋代 杨时

冉冉朝仍暮,萧条官舍幽。
闭门三尺雪,触物一虚舟。
虫蠹生涯尽,萍漂世事浮。
尚思方技学,多病未能休。

检田

宋代 杨时

寻仑上层岗,随冲出高原。
烟火一里余,鸡犬遥原闻。
瘠壤仅容席,讼牒徒纷纶。
齐魏两蜗角,况复三家村。
举世竞豪末,薄俗宁足论。
吾衰过元亮,欲辨已忘言。

寄范正甫

宋代 杨时

羁穷莫厌如牢圈,从古功名出屠贩。
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
君不见淮阴寄食饥贫叟,胯下英风亦何有。
逢时吐气雷电奔,金印累累大如斗。
玉门昼夜羽檄惊,睥睨欲堑天都城。
叩关虎士郁余怒,科头奋戟如雕鹰。
君从壮年蕴奇策,未宜缩首藏柴荆。
昔人投笔真豪英,慨然万里终成名。
南山白额虽欲老,百兽遭之犹裂脑。

浏阳五咏·归鸿阁

宋代 杨时

帘卷晴空独倚栏,冥鸿点点有无间。
秋风注目无人会,时与白云相对閒。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其五

宋代 杨时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乐语口号

宋代 杨时

庭下秋风飐旆旌,使君爽气逼人清。
功名共喜千龄会,尊酒仍逢四事并。
甘谷残英留晚翠,雍门余曲有新声。
莫辞酩酊同民乐,凤诏行催上玉京。

送严尉

宋代 杨时

世路久艰棘,青冥翳妖氛。
孤鸟丛祠中,豺虎填城闉。
君能摘奸伏,竭泽无潜鳞。
勿云功未酬,屈蠖终当伸。
飞黄驾轻车,一跃穷无垠。

送赵循道赴都讲

宋代 杨时

凤山郁崔嵬,下有千顷陂,
峻极不可攀,浮光亘陂鬐。
晦冥滴风雨,澄淡含瑰奇。
吸呼入君怀,万熊罗心脾。
吐辞丽金雘,焕若星斗垂。
朅来荆渚游,红蕖照清漪。
故宫久零落,一洒增余辉。
惇族贵老成,尧言下丹墀。
浮骖驾云帆,眷然成仳离。
陂裾曳王门,岂比困盐虀。
骅骝踏陂坂,万里谁能羁。

赠致政杨孟坚宣德

宋代 杨时

广文官冷竟谁怜,空负才名四十年。
萧散欲寻濠上侣,飞扬还作酒中仙。
龙章绣绂荣何在,鹤氅纶巾静自便。
遥忆濑溪风物好,胜游应不愧斜川。

送陈几叟南归

宋代 杨时

连墙东郭倦追寻,高卧毗耶老病侵。
自愧屠龙真拙技,漫令吾子费千金。

送丁季深

宋代 杨时

烟含疏柳绿蒙茸,杏颊桃英入眼红。
邂逅与君逢腊雪,飘零独我过春风。
空愁转毂音尘远,且寄离怀笑语中。
后夜月明人寂寂,相思那复一樽同。

东林道上閒步三首

宋代 杨时

碧眼庞眉老比丘,云根高卧语难酬。
萧然丈室无人间,一炷炉峰顶上浮。

绿阴亭上

宋代 杨时

沙边幽鸟傍清漪,泷下渔船逆浪归。
身在辋川图画里,晴空惟欠雪花飞。

直舍书事

宋代 杨时

鳞鳞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鸣。
谁使幽庭当鼓吹,雨余时听作新声。

迂疏堂

宋代 杨时

终南有捷径,屈蠖终当伸。
君独耻不蹈,安得与世亲。
结庐寄人寰,独往宁问津。
形影废酬赠,相忘谁与邻。
寄谢汉阴叟,抱瓮良非真。
杨时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1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