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缪都指挥挽诗

缪都指挥挽诗

明代 杨士奇

龙飞肇淮土,维公奋云从。挥戈逐代北,跃马趋山东。

峥嵘摧劲敌,意气当前锋。百战有爵位,屡迁乃益崇。

洞庭与彭蠡,先后填巨邦。百岁焉足多,一朝上埃风。

灵车发华屋,祖送出崇墉。萧萧众马悲,凄风激大江。

去去虽已矣,垂誉恒无穷。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题画竹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太平堤畔是秋官,门倚澄湖绿玉湾。更出筼筜望天上,五云长护紫金山。

题谢廷循作山水

明代 杨士奇

结缨四十年,鸡鸣候朝谒。晨趋白玉堂,暮下青谒�闼。

岂不勤寸心,曾何效毫发。对此图中人,空惭头上雪。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飞涧悬崖百折东,跻攀无处不相同。他年九日萸觞畔,能忘今晨此路中。

题太乙真人莲游舟图

明代 杨士奇

至人乘汗漫,遗世若虚游。不假桂为楫,飘飖一游浮。

仰观天宇澄,俯视洪波流。茫茫荡无垠,泛泛任去留。

富贵多忧虞,仙道我所求。弱流倘共济,从之览十洲。

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今日苦短昨日休,万壑东逝无停留。江花未尽会江楼,长歌短咏还相酬。

请公一来消我愁。

武昌游道院

明代 杨士奇

仙馆俯崇冈,振衣一来游。逍遥越城肆,窈窕经游丘。

谷口岩溜鸣,檐端云气浮。适违阛阓喧,弥觉山水幽。

啼鸟迁高枝,悲猿振长楸。物类爰有托,矧伊学道俦。

抱生贵知足,全形尚无求。疗饥采紫芝,濯缨临素流。

愚生昩所处,静趣乃相侔。援琴弄清弦,遂令佳赏酬。

王师事遐征,苦辛殊未休。岂不怀宁处,违世安可谋。

我非学仙侣,怅然难久留。

缪都指挥挽诗

明代 杨士奇

龙飞肇淮土,维公奋云从。挥戈逐代北,跃马趋山东。

峥嵘摧劲敌,意气当前锋。百战有爵位,屡迁乃益崇。

洞庭与彭蠡,先后填巨邦。百岁焉足多,一朝上埃风。

灵车发华屋,祖送出崇墉。萧萧众马悲,凄风激大江。

去去虽已矣,垂誉恒无穷。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二 墨潭秋月

明代 杨士奇

峨峨墨潭山,纯浸潭水碧。高秋明月悬,照见蜿蜒黑。

忆昔乘桂舟,沿洄弄晴夕。同时钓游侣,惆怅千里隔。

题杨宗勖所藏赵仲穆小画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林外青山山下溪,白云翠浪晃荆扉。画图自是江南趣,身恋君恩独未归。

送蒋廷晖致事归临安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甲申诏命举能书,第一能书众未如。霜木晨星几人在,又承恩旨遂閒居。

送金少卿祭扫南归

明代 杨士奇

去年奉敕我还乡,今年奉敕卿还乡。我违乡国四十载,卿违乡国三十霜。

仕者还乡总□□,卿逢故旧当尽情,明年春风朝北京。

芳树曲

明代 杨士奇

阳和二月时,列树发葳蕤。凝辉映绮阁,飘香度锦帷。

蝶戏栖浮蕊,莺响隐高枝。芳华今若此,千春亦不移。

送史常

明代 杨士奇

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曾参不杀人,谗言令母惧。

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

之子抱夙尚,雍容伟仪度。读书膺荐达,操节致时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所务廉与仁,果得茕嫠慕。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

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白云动高兴,清莺满长路。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上堂悦父母,下堂洽亲故。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

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江南三瑞同升日,邂逅京华意最亲。阅历风霜三十载,一枝留擅故林春。

过安山驿有怀蹇尚书

明代 杨士奇

重过安山晓系船,东风杨柳蔼人烟。同来怅别人何处,寒景凄凉记昔年。

寄余正安

明代 杨士奇

不归无补乞归难,白发萧疏不耐寒。又办肩舆扶老病,将随翠辇渡桑乾。

题竹送民则弟南归 其五

明代 杨士奇

匡山先生乡达尊,临川道学有渊源。脩齐堂上遗书在,莫负青春细讨论。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家住龙津好山水,杨墩流泽百馀年。田园不待论生计,孙子森森秀更贤。

题竹寄颜肃训导

明代 杨士奇

久别庆云颜博士,书来为喜报平安。同乡无限相思意,特寄清风客里看。

题梅与之序侄

明代 杨士奇

盘中松竹如云雾,尚少梅花玉雪姿。置在草堂成四友,岁寒相对静相宜。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