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白云山楼中 其六

白云山楼中 其六

明代 叶春及

高坐楼中云作衣,夜来亲见郑安期。无情最是峰头鹤,不为游人住少时。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同山人林熙甫父老陈焜诸生陈巽卿陈练游菱溪五云山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彭泽归元亮,眉山起长公。谁知千载后,今日一尊同。

夜色清溪上,岚烟碧涧中。他年传盛事,应识古人风。

铜岭吊古

明代 叶春及

千峰天畔簇旌旗,想像勤王转战时。故宅有基巢水鹤,空山无庙荐江蓠。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满地属镂无处死,扁舟生计学鸱夷。

送方伯滕公拜大中丞操江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紫阳郁崔嵬,阙里在南服。武夷似岱宗,沂泗流服曲。

五百灵运周,谁哉继芳躅。芳躅君继之,黄华翥鸾鷟。

伊余昔远游,四海莽一瞩。卖珠见楚商,玫瑰美其椟。

燕客恣谭天,齐人誇炙毂。驱马复来归,弹琴坐空谷。

一朝遇知音,并奏丝与竹。何以结同心,愿比双黄鹄。

惠安有三岐麦六岐稷士民赋诗赠奉答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敢拟河阳麦两岐,东郊嘉稷转堪疑。干戈闽海初宁日,水旱东南洒泪时。

词客有情歌盛美,长安无计起疮痍。年来疾病思田里,惭愧河间稼猎诗。

七月晦日同诸子大雨游三髻山鼓御风之章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秋衣重湿海天寒,秀色三峰雨里看。却恨多情逢佚女,双鬟犹自隔云端。

舟中抱病遣怀

明代 叶春及

抱病东还望不孤,罗浮回首见清都。膏肓自信为泉石,雨雪谁堪载道途。

伏枕夏云生几席,观涛秋色满江湖。丹砂未就头先白,叶县何因舄化凫。

白云山楼中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高山心自下尘寰,复有南楼在此间。閒坐楼中门尽辟,白云朝去暮来还。

题白鹤峰壁

明代 叶春及

紫府曾通籍,青山每振衣。朅来骑白鹤,清影照江湄。

说法龙潜听,开门鸟独飞。正怜峰顶树,今日更葳蕤。

赋得海不扬波赠张将军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大星小星坠海中,海鲸东去水涵空。楼头戍卒浑无事,到处投竿学钓翁。

林均州招饮沧浪亭席上口占同席王杨两孝廉余门人东官黄于广

明代 叶春及

路迷江汉百愁生,亭入沧浪一棹轻。鼓枻偶闻渔父唱,濯缨宁比使君清。

层崖雨过芙蓉湿,曲岸烟开翡翠明。尘满素衣归未得,石泉空负故山盟。

赠别谭见日山人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苦辛谁念之,短褐信细微。先民询刍荛,此道久吾欺。

白日岂不光,仰视浮云驰。风霜日侵蚀,衾被寒共持。

朝饮同荆轲,暮宿高渐离。弦促和益寡,无乃郢曲非。

忉怛亦何为,恻恻临路岐。

送侄男兆备兵宁绍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建旄分府领诸侯,万壑千岩亦胜游。山削芙蓉常带雨,寺藏松桂不知秋。

青春草满严陵濑,白露潮生范蠡舟。若到东山一回首,须知小谢最风流。

奉送岭西王公参政湖南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攀车夹道走群黎,揽辔重清粤岭西。虎踞深山重不采,雉飞平野麦初齐。

藩分江汉雄三楚,笛奏烟云散五溪。南顾即今纾圣主,禁城春早听霜蹄。

赠陈养斋

明代 叶春及

梅生去国愁吴市,三径君恩此亦饶。白发有时麋共往,青天无伴鹤堪招。

惟将涕泪酬先帝,实见弓旌下圣朝。藜藿岂遗尧舜世,江湖容尔许由瓢。

开池

明代 叶春及

买地成愚谷,开池似习家。移居后春色,犹得及桃花。

水引婵娟入,风连蛱蝶斜。不须到山简,独坐待归鸦。

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 其四

明代 叶春及

拊膺终夜起,徒御皆晨餐。秋风何萧瑟,百卉尽凋残。

揽涕策素輀,轻旗自飞翻。虎豹夹路啼,哀猿叫空山。

我行尚粤徼,何时造闽关。闽关归有日,逝者不复还。

仰视云间翔,俯看清水澜。彼此各俦匹,人生多苦颜。

孤影谁与晤,踯躅增长叹。

中秋饮姚氏园亭

明代 叶春及

名园佳节到柴扃,词客开筵集草亭。碧海月从今夕好,清秋人似旧年经。

病逢金谷还杯盏,夜转银河落户庭。何事羽衣蟾阙上,桂团风露正泠泠。

祁山人游武夷追送李氏阡即席赋赠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北风何其厉,游子不可羁。言指武夷山,岁暮以羁期。

朅来不入门,去矣亦不辞。平生抱奇气,頫首还自疑。

丘壑与市朝,彼此固有时。君若过五曲,中有云谷祠。

愿言搴芳杜,羁我三拜之。泰山久已颓,嗟予将安师。

赠玉娥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涉涧登台鬓半松,玉娥相对玉娥峰。千杯劝尽不知醉,手挹飞泉入酒钟。

赠玉娥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泉声虢虢石粼粼,罗袜凌波不动尘。借问仙家谁得似,黍珠宫里鲍夫人。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