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余继登
与君偕计上燕台,裘马纵横亦壮哉。君志未酬今已矣,埙篪独奏不胜哀。
婉儿怨戏为敬承作八绝 其二
挥泪问新人,双蛾今几许。何事郎怜新,新人能越语。
代敬承悲婉儿
日长命何促,秋霜殒修嫭。嬿婉方及辰,幽明忽异路。
以兹去倏忽,翻恨来迟暮。花落不重荣,佳人难再遇。
亦知粉黛姿,原非金石固。无奈死别离,泉台永不寤。
谁能召冥魂,一为话情愫。独立盻庭柯,无言怨芳树。
寄友人鲁生同原 其四
试问清狂兴,年来更有无。花前曾索饮,醉后更呼卢。
惟我论交态,从人诧酒徒。何时重把袂,肯使社盟孤。
闻四槐丈至
才凭尺素慰相思,忽报輶轩已在兹。握手乍看疑是梦,论心久语却成悲。
君才岂合长林壑,此意聊将付酒卮。南北于今多战伐,即看明主问非螭。
敖嘉猷以诗招饮次韵奉答
景物悲摇落,凉风又报秋。偶逢仙客召,同散旅人愁。
绿泼皆新酿,白头总旧游。殷勤莫惜醉,明月在西楼。
赠王四槐宪长 其二
岁暮阴云黯欲奔,黄沙涨天白日昏,天关虎豹如云屯。
莫言长别辞金阙,且喜生还入玉门。
寄敖嘉猷
近得山中使,遥传锦字书。云披莱子服,肯问蒋生庐。
菽水贫非病,莺花乐不虚。安仁耽寂寞,一意赋閒居。
望夷门 其一
驱车上夷门,怀古三叹息。可怜虚左宾,独有窃符策。
陈肖平擢守大名且得长孙短言赠行兼以志喜 其二
为郡恩光重,充闾乐事繁。人方思杜母,君喜抱兰孙。
五马原称骏,一毛亦是鹓。于公有德政,应大里中门。
送庄太史册封
楚客才名天下闻,封茅直向粤南分。千年带砺直宗子,万里莺花属使君。
独秀峰含桐叶色,七星岩动剑锋纹。壮游处处堪乘兴,赋就应淩五岭云。
赠唐宪副母夫人寿
君家慈亲世难得,白发萧萧仍健食。江鸥海鹤比精神,霞帔云冠照颜色。
有子今为外台臣,黄金为带朱为轮。已向虞廷称万寿,还从孟母祝千春。
五十口号 其二
初度逢摇落,庭柯叶正飞。岁华已不待,心事复多违。
久宦惭金马,应还理石矶。生平何者是,敢道去年非。
哭泊阳王丈 其三
送张洪阳宗伯请告还公有閒云馆盖旧业也 其三
世事何须问,真心但不违。閒云如有约,此日幸同归。
薜荔裁初服,凫鸥共钓矶。故乡风物好,转觉宦情微。
哭泊阳王丈 其六
白马青袍事事新,君家兄弟更无伦。那堪一夜西风恶,鸿雁行中少二人。
陈肖平擢守大名且得长孙短言赠行兼以志喜 其一
邢台今辅郡,此去况专城。人望使君至,当如澶水清。
何心萦紫绶,雅志在苍生。肯让循良传,独高汉吏名。
送高仪部谪中部令
聊沽燕市酒,送子向延安。南省名逾重,西人胆欲寒。
一鸣成斥马,百里暂栖鸾。但保丹心在,无嗟行路难。
登凤凰台台上有石甚奇前为陈光禄移去竟沉江中
李白游白下,曾为凤台吟。凤去几千载,台名直至今。
我来登此台,秋色亦已深。高台久荒凉,古木尚阴森。
但对骢马客,不闻彩凤音。游览未终竟,斜日下高岑。
好雨从西来,凉气袭我襟。台上有奇石,闻向江中沉。
利令石可移,恻焉感予心。
五忆诗 其五 克敬
最怜克敬弟,戆直无它肠。不恋儒为籍,却耽酒是乡。
醉能消日月,病乃入膏肓。谁复为吾益,思之倍惨伤。
连日同四槐丈饮沈御史园有感
昨日看花花满枝,今朝花已半离披。因怜聚散浑如此,始信衰荣亦若斯。
令节正当三月候,相逢况是七年时。共君痛饮不沉醉,即使重来未有期。
余继登
(1544—1600)明河间府交河人,字世用,号云衢。万历五年进士。授检讨,与修《会典》。二十六年以礼部侍郎摄部事,请停一切诛求开采之害民者,又请罢矿税中官,皆不纳,郁郁成疾。著有《典故纪闻》、《淡然轩集》。► 142篇诗文
寿少司徒王见峰公七十公原以终养家居者
题江长信雾灵山图
邹南皋给事之金陵 其一
送刘效忠巡抚延绥 其一
寄友人鲁生同原 其三
寿陈太常母夫人
九日同魏懋忠冯用韫登显灵宫玉皇阁 其二
送徐肖及请告南还
哭泊阳王丈 其二
过燕子矶
哭泊阳王丈 其五
和用韫七夕二首 其三
婉儿怨戏为敬承作八绝 其五
元日饮用韫宅遇雪兼赴刘工部之约 其三
赠王四槐宪长 其一
送刘效忠巡抚延绥 其二
和用韫七夕二首 其一
袁太史封楚藩
五忆诗 其四 克孝
赠王四槐宪长 其四
哭泊阳王丈 其一
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师之金陵 其四
寿石介峰母太夫人时介峰新有操江之命
吴太华宪佥买燕姬赴蜀赋赠 其二
恭题画鹿应制 其四
费国聘入贺还蜀 其一
送冯用韫学士归省 其三
送萧桃源 其二
恭题画鹿应制 其三
恭题画鹿应制 其一
送张端叔大参之大梁 其一
送许静峰备兵清源
五十口号 其一
婉儿怨戏为敬承作八绝 其六
芝阳丈候补都门赋赠
题沈节妇卷侍御钦华大母也
送宁云田往荆州
七月七日八日敬承用韫招饮时敬承将有留院之行同诸丈赋 其二
何克斋侍御谪武昌
王伯桢入都志喜
邹南皋给事之金陵 其二
送常对水 其一
吴太华宪佥买燕姬赴蜀赋赠 其一
朱太史养淳册封周藩
得续桥社长书寄赠 其二
逐妇行送陈从龙侍御
又次嘉猷韵
嘉猷赋得明月过斋头次韵
元日饮用韫宅遇雪兼赴刘工部之约 其四
曾直卿敖嘉猷张质卿冯用韫过小斋夜坐质卿有诗见示次韵奉答
送张端叔大参之大梁 其二
夏日病中得家信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