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侃法师三绝诗 其二

和侃法师三绝诗 其二

南北朝 庾信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诗人庾信的古诗

同州还诗

南北朝 庾信

赤岸绕新村。
青城临绮门。
范雎新入相。
穰侯始蕃。
上林催猎响。
河桥争渡喧。
窜雉飞横涧。
藏狐入断原。
将军高宴晚。
来过青竹园。

仙山诗二首 其二

南北朝 庾信

石软如香饭,铅销似熟银。蓬莱暂近别,海水遂成尘。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一

南北朝 庾信

乾坤以含养覆载。
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
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
树扶疎者根必深。
云雨取施无不洽。
廊庙求才多所任。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拟咏怀诗 十

南北朝 庾信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九

南北朝 庾信

将军息边务,校尉罢从戎。池台临戚里,弦管入新丰。

浮云随走马,明月逐弯弓。比来多射猎,唯有上林中。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二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藉茅乘咎,扫地唯尊。

揖让展礼,衡璜节步。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拟咏怀诗 二十

南北朝 庾信

在死犹可忍。
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
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
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
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
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
辽阳桑欲干。
秋云粉絮结。
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
无用鏖皋兰。

和侃法师三绝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客游经岁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
秋分俱渡河。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十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南河吐云气,北斗降星辰。百灵咸仰德,千年一圣人。

书成紫微动,律定凤凰驯。六军命西土,甲子陈东邻。

戎衣此一定,万里更无尘。烟云同五色,日月并重轮。

流沙既西静,蟠木又东臣。凯乐闻朱雁,铙歌见白麟。

今为六代祀,还得九疑宾。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五

南北朝 庾信

托情忻六学。
游目爱三余。
覆局能悬记。
看碑解暗疏。
诓尝游魏冉。
那时说范睢。
池水朝含墨。
流萤夜聚书。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一

南北朝 庾信

立德齐今古。
资仁一毁誉。
无机抱瓮汲。
有道带经锄。
处下唯名惠。
能言本姓蘧。
未论惊宠辱。
安知系惨舒。

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诗

南北朝 庾信

北原风雨散。
南宫容卫疎。
待诏还金马。
儒林归石渠。
徒悬仁寿镜。
空聚茂陵书。
竹泪垂秋笋。
莲衣落夏蕖。
顾成始移庙。
阳陵正徙居。
旧兰憔悴长。
残花烂熳舒。
别有昭阳殿。
长悲故婕妤。

拟咏怀诗 十六

南北朝 庾信

横石三五片。
长松一两株。
对君俗人眼。
真兴理当无。
野老披荷叶。
家童扫栗跗。
竹林千户封。
甘橘万头奴。
君见愚公谷。
真言此谷愚。

幽居值春诗

南北朝 庾信

山人久陆沉。
幽径忽春临。
决渠移水碓。
开园扫临林。
欹桥久半断。
崩岸始邪侵。
短歌吹细笛。
低声泛古琴。
钱刀不相及。
耕种且须深。
长门一纸赋。
何处觅黄金。

周祀五帝歌 黄帝云门舞

南北朝 庾信

三光仪表正。
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
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
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
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
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
嘉气恒葱葱。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八

南北朝 庾信

弱齢参顾问。
畴昔滥吹嘘。
绿槐垂学市。
长杨映直庐。
连盟翻灭郑。
仁义反亡徐。
还思建邺水。
终忆武昌鱼。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四

南北朝 庾信

明明九族序,穆穆四门宾。阴陵朝北附,蟠木引东臣。

涧途求版筑,溪源取钓纶。多士归贤戚,维城属茂亲。

贵位连南斗,高荣据北辰。迎时乃推策,司职且班神。

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别庾七入蜀诗

南北朝 庾信

峻岭拂阳乌。
长城连蜀都。
石铭悬剑壁。
沙洲聚阵图。
山长半股断。
树古半心枯。
由来兄弟别。
共念一荆株。

奉和赐曹美人诗

南北朝 庾信

月光如粉白。
秋露似珠圆。
络纬无机织。
流萤带火寒。
何年迎弄玉。
今朝得梦兰。
讶许能含笑。
芙蓉宜熟看。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