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周祀方泽歌 皇夏

周祀方泽歌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司筵撤席。
掌礼移次。
回顾封坛。
恭临坎位。
瘗玉埋俎。
藏芬敛气。
是曰就幽。
成斯地意。

诗人庾信的古诗

伤往诗二首 其一

南北朝 庾信

见月长垂泪,看花定敛眉。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

周祀圜丘歌 登歌

南北朝 庾信

岁之祥。
国之阳。
苍灵敬。
翠云长。
象为饰。
龙为章。
乘长日。
坯蛰户。
烈云汉。
迎风雨。
六吕歌。
云门舞。
省涤濯。
奠牲牷。
郁金酒。
凤凰樽。
回天睠。
顾中原。

弄琴诗二首 其二

南北朝 庾信

不见石城乐,惟闻乌噪林。新声逐弦转,应得动春心。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四 配帝舞

南北朝 庾信

帝出于震,苍德于神。其明在日,其位居春。劳以定国,功以施人。

言从配祀,近取诸身。

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一

南北朝 庾信

气离清浊割。
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
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
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
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
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
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
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
江海欲无波。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七

南北朝 庾信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其八

南北朝 庾信

弱龄参顾问,畴昔滥吹嘘。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

连盟翻灭郑,仁义反亡徐。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

仙山诗二首 其二

南北朝 庾信

石软如香饭,铅销似熟银。蓬莱暂近别,海水遂成尘。

周祀方泽歌四首

南北朝 庾信

报功阴泽,展礼玄郊。平琮镇瑞,方鼎升庖。调歌琮竹,缩酒江茅。

声舒钟鼓,器质陶匏。列耀秀华,凝芳都荔。川泽茂祉,丘陵容卫。

云饰山罍,兰浮泛齐。日至之礼,歆兹大祭。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南北朝 庾信

运平后亲之俗,时乱先疏之雄。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

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听钟磬念封疆,闻笙竽思蓄聚。

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长乐善马成厩,水衡黄金为府。

伤往诗 一

南北朝 庾信

见月长垂泪。
看花定敛眉。
从今一别后。
知作几年悲。

舞媚娘

南北朝 庾信

朝来户前照镜。
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
盈角轻黄细安。
秪疑落花慢去。
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唯有欢乐。
饮酒那得留残。

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三

南北朝 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
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

别周尚书弘正诗

南北朝 庾信

扶风石桥北。
函谷故关前。
此中一分手。
相逢知几年。
黄鹄一反顾。
徘徊应怆然。
自知悲不已。
徒劳减瑟弦。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九

南北朝 庾信

崩堤压故柳。
衰社卧寒樗。
野鹤能自猎。
江鸥解独渔。
汉阴逢荷筱。
缁林见杖挐。
阮籍长思酒。
嵇康懒著书。

咏画屏风诗 五

南北朝 庾信

逍遥游桂苑。
寂绝到桃源。
狭石分花径。
长桥映水门。
管声惊百鸟。
人衣香一园。
定知欢未足。
横琴坐石根。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十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南河吐云气,北斗降星辰。百灵咸仰德,千年一圣人。

书成紫微动,律定凤凰驯。六军命西土,甲子陈东邻。

戎衣此一定,万里更无尘。烟云同五色,日月并重轮。

流沙既西静,蟠木又东臣。凯乐闻朱雁,铙歌见白麟。

今为六代祀,还得九疑宾。

奉和示内人诗

南北朝 庾信

燃香郁金屋。
吹管凤凰台。
春朝迎雨去。
秋夜隔河来。
听歌云即断。
闻琴鹤倒回。
春窗刻凤下。
寒壁画花开。
定取流霞气。
时添承露杯。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 庾信

金行秋令。
白帝朱宣。
司正五雉。
歌庸九川。
执文之德。
对越彼天。
介以福祉。
君子万年。

忽见槟榔诗

南北朝 庾信

绿房千子熟。
紫穗百花开。
莫言行万里。
曾经相识来。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