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纲
在处朱朱兼白白,化工伎俩真多色。谁知先生铁石心,到眼物华如过客。
高标可但凌三冬,一枝杰出妖艳中。椒兰绛灌信鼎贵,万世屈贾留清风。
次韵虞章
轨道无停辙,枫林难尽柯。人生百年间,疾若下走坡。
何为行役苦,况乃忧患多。渊明颇解事,舍浊扬清波。
九原骨已朽,万古名不磨。念我独窘束,处世随唯阿。
尘埃眼中满,岁月马上过。不作鸡肋弃,尚扣牛角歌。
正赖良友朋,诗句陶天和。涓涓吐微溜,浩浩供洪河。
三篇怯大手,未陈先倒戈。借问菊坡游,颇亦狂醉么。
独不饮公荣,冷面看红酡。欲赋无好语,书怀愧阴何。
次韵仲弼重九
黄花白酒两相逢,把酒簪花对晚风。千里故园云水外,三年归路梦魂中。
自怜晼晚伤秋色,谁解疏狂发醉红。寄语髯周颇知否,此时情绪与君同。
道士李冲妙真赞 其二
领袖名山,龙吟虎啸。忽辞屦于户外,信光矣而不耀。
是将冲而用之,深入乎众妙之门。吾不知其人,曰伯阳之孙。
点绛唇·罗幕重重
用前韵再简二首 其二
二妙争开古锦囊,烂然佳锦压群芳。奉高遗德归临汝,文范流风在季方。
顾我挂冠宁复振,生儿附翼岂能翔。愿公勉力跻云路,视草斯文要主张。
次韵周伯见赠
幼子童孙乏寸长,迁官同日被荣光。芝兰瑞色来空翠,雨露恩言满诏黄。
莫讶飞腾循九品,会看毫末耸千章。即今天子收群策,廊庙吁谟要主张。
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一
五福兼全举世稀,庭闱早日见清规。应期千载生公辅,掩迹三迁号母师。
汉魏疏封华国史,蘋蘩遗德继周诗。年年只说重阳近,无复黄花酒一卮。
浣溪沙(四之三)
谒蒋仲远坐中出所知和徐学士诗归而次韵二首是日饮仲远宅见二侍儿 ...
剥啄龙门未厌频,履声容易出云津。求羊径扫无它客,王谢堂前宴令辰。
心醉不知帘外雨,眼花唯觉坐中春。留连更欲穷欢赏,惆怅金壶启夕沦。
南洞即事
紫绶金章八十三,衰残不称旧官衔。烦君写作归田老,野野翛然坐碧岩。
吴氏太淑人挽词
生儿要路早飞腾,玉瑱金花宠屡膺。天寿康宁逾九帙,佛心明了契三乘。
葭莩永叹音容阻,闾里空存孝义称。追想潘舆从游处,青青烟草正愁凝。
次韵彦达折梅
信步寻梅约,欣逢亚雪枝。春藏红萼小,寒啬暗香迟。
画角传新曲,妆台敛翠眉。广平心不动,唯许笔端知。
绿头鸭(次韵陈季明)
次韵谢人惠诗
翩翩才气逸轻翰,倒写波澜笔力宽。沈醉不辞金盏侧,清吟长占竹窗寒。
捧心欲效羞颦媚,斲鼻须烦尽垩漫。辱赠骊珠念无报,但惊怀袖有奇观。
弟侄三人同日受官实为吾家盛事老怀不胜忭喜作四小诗见区区之意 ...
清时得谢老山村,弟侄相过庆一门。结绶满庭青若若,莫辞勤苦报君恩。
次韵洪总领题花信亭得江楼二首 其二
地胜宜楼观,临江势屹然。横波吞翠壁,倒影插雕椽。
老子难收兴,云安未足怜。由来词翰手,五凤独居前。
避寇舟中风雨大作
扁舟避寇舣山隈,问捷江山信未回。犯夜号风惊梦破,催寒飞雪送愁来。
三军挟纩烦温诏,百战搴旗赖隽材。已办磨崖颂功烈,伫还生意发春雷。
从丁世叔觅花栽
老去看花能几回,旋移花树着行栽。君家封植满烟露,分我一枝春色来。
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四
铭旌冉冉去飞扬,萧瑟西飞泣画堂。不见鱼轩辞绣毂,空馀鸾诰冷绡囊。
姓名自是标仙籍,环佩应知返帝乡。尽把遗芳归史笔,会令千古独辉煌。
谭胜仲挽词二首 其一
词伯风骚旧,公朝宿望存。郎官宁出宰,廷尉亟平反。
梦断天衢远,愁连野树昏。祗应阴德茂,兰玉照于门。
张纲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凤栖梧(丁宅二侍儿·五之五)
浣溪沙(四之二)
赴喜雪御筵归作
烧香三绝句 其三
送侄合赴省试三首 其二
次韵彦章秋夜有感
候张彦智承出
安人生日
绿头鸭(次韵王伯寿)
老夫辞荣里居行年八十酒间漫成拙句二首述意而已不以示外也 其二
题华阳南窗
晚兴二首次人韵 其一
次韵周伯谢绵袄长篇
归乡
戏张处文二首 其一
闻大帅勇决直趋北界喜而作此
次韵彦智夜归三首 其三
春末桃李盛开竹间有梅一枝嶷然秀发用唐子西韵简汪彦章
次韵李道士观南山三首 其三
点绛唇(二之二)
送公显应举
次韵公显赋蜡梅诗二首 其一
何丞相挽词三首 其二
亲旧以老夫年及中寿既辱临况又多以诗词相庆祝顾衰谢何以得之辄成 ...
菩萨蛮(上元)
何丞相挽词三首 其一
清平乐(上元)
道士李冲妙真赞 其一
好事近(梅柳)
郊祀庆成用坚
徐献仲挽词
凤栖梧(癸未生日·五之四)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三
代人上郑相生日三首 其一 寿星
西江月(壬午生日)
丁明仲挽词二首 其二
显仁皇后挽词三首 其一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一
用前韵戏公显
岁暮二首 其一
自赞写真 其一
自赞写真 其二
次韵顾应文
寄曾公衮用子苍韵
汤德广挽词三首 其一
汤德广挽词三首 其三
坚所生母李氏安人挽词五首 其三
减字木兰花(安人生日)
外祖李承事挽词二首 其二
陈子张挽词二首 其二
题喜归菟
道士王如晦真赞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