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郭昌平舟中戏呈周冯之作

和郭昌平舟中戏呈周冯之作

明代 张嗣纲

十月西风卉渐黄,夹河杨柳半凋霜。客衣冷暖曾谁问,世事浮沉只自伤。

且喜仙舟同郭侣,更从赤壁识周郎。每看大树催行色,共把青尊醉异香。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夜集天海楼赋赠欧阳允誉

明代 张嗣纲

仲宣楼上并飞觞,剪烛论文夜未央。白苧我聊歌短铗,青云君自赋长杨。

坐高明月窥人入,话久清风动地凉。美景正须同一醉,相逢休论少年场。

题王宗伯赠常太学帷幄节侠奇游册

明代 张嗣纲

怜君节侠亦奇哉,且喜公奇阁正开。汗漫一身长去国,逍遥万事且衔杯。

扶危已展聊城策,作赋堪怜邺下才。行矣自珍还自爱,黄金目下满燕台。

送何如弟赴试礼闱

明代 张嗣纲

珠江此日送行旌,把酒河梁几弟兄。愧我岭南虚剑戟,看君蓟北擅才名。

人逢国监春生色,赋就甘泉早寄声。圣主恩深如顾问,为言武疏未全行。

观祀幽坛 时卜知县乾没幽粮祀不成祀

明代 张嗣纲

荒丘一望已凄凉,况复西山古战场。日暗群鸦啼落木,烟深饥雀噪斜阳。

祀崇孤社天恩重,鬼到幽坛夜气长。寄语宁侯卜氏子,莫多违慢侮城隍。

赠新婚卢

明代 张嗣纲

旭日雍雍雁有情,水乡风有锦帆轻。酒倾玄露清樽满,乐奏韶章彩凤鸣。

金屋贮娇应国色,玉簪宜发肃家声。莫愁正举齐眉案,惟愿当年早梦星。

答元夜异地有怀步韵

明代 张嗣纲

金吾不禁夜初明,解舞儿童锦作旌。旅馆观灯聊着眼,他乡逢节强陶情。

云拖墙外鞦韆影,人集筵间管籥鸣。风景不殊乡社异,几回飞梦数归程。

西南话别卢璋侯刘崇圭兄弟

明代 张嗣纲

西南树色映参差,江水滔滔路转歧。君向蓟门风遇顺,予从龙水势非宜。

临流把酒难为别,引剑长歌只自知。细听黄莺音百啭,迁乔幽谷两何为。

谢李三圆因奇上方少年赋此寄谢

明代 张嗣纲

手掇三元李,因风到上方。食桃情未洽,掷果意何长。

欲下陈蕃榻,频倾孺子觞。练书如不倦,方入少年场。

热池

明代 张嗣纲

电阳南望几峰峦,溪涧潆洄萃此川。半月池中涵瑞气,万年山下吐温泉。

何人再爇丹炉火,仙女长吹玉鼎烟。天设一泓开造化,太和元气在尊前。

寄欧阳南室

明代 张嗣纲

蜀水流分水贝长,名家屈指重欧阳。书藏万卷云连栋,赋就三星雪满堂。

南岳荞林原有种,西山丹桂渐生香。文章自古无徼倖,指日坭封列海旁。

周日贞招饮大鹏东山寺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步入梵宫路不迷,四山高插与天齐。龙头石吐飞泉冷,雉尾云生落木低。

牧笛吹残村犊稳,禅经听罢野猿啼。止戈幸得逢僧话,回首东山月满溪。

和张参军竹搆亭

明代 张嗣纲

将军竹搆小亭幽,坐对南山日运筹。曲槛斑文垂豹尾,高轩翠干琢龙头。

杯传筼篆飞犀兕,剑挂苍筤射斗牛。今古艳谈东鲁事,何人能解七贤游。

仲春寄怀谢宗吉

明代 张嗣纲

忆昔相期觅胜游,春风犹滞古虔州。金台桃李生新色,珠海云烟锁旧愁。

白雁空传千里札,清溪谁泛一扁舟。蔷薇久切东山望,几度花开满架头。

早朝大明宫

明代 张嗣纲

山河襟带壮皇京,玉殿初瞻北斗明。五凤居尊仙仗拥,六龙御正晓钟鸣。

文班上应郎官宿,武曜中分列将星。大拜久悬黄石略,前筹何惮请长缨。

谒漂母祠

明代 张嗣纲

雪霁维舟漂母祠,扪萝且读表忠碑。千金未受登坛报,一饭先沾进食慈。

水浒尚存飞布迹,江干不攺钓鱼矶。往来多少封侯骨,疑是当年阿母遗。

沙畹

明代 张嗣纲

折得蟾宫第一枝,清香犹自记当时。春深剑叶迎风舞,日暖灵根耐雨滋。

却忆琼英怀旧赏,还期玉朵灿新诗。丽人衔命将西去,沙畹宜通太液池。

陆宣楼

明代 张嗣纲

南海山人汗漫游,闲来采药竹篱幽。十年书剑空摇匣,万里风尘一敝裘。

走笔独惭赤水赋,开尊同醉陆宣楼。墨花飞作岩前雨,点破西湖四十秋。

喜崇鉴弟捷紫

明代 张嗣纲

昨夜金星灿紫微,何来捷紫马如飞。群才竞拟标黄榜,仲子能先竖赤旗。

最喜秋香生梓里,应知春色满皇畿。今朝暂醉槐黄酒,指日还看柳染衣。

赠黄司谳

明代 张嗣纲

天时人事日萧条,孤剑那堪万里遥。白璧几年售楚国,黄金何日筑燕昭。

一鹏肯信功名薄,五马相逢意气骄。但得清樽长共醉,不妨回首路迢迢。

喜诞曾孙

明代 张嗣纲

行年七十四,今日见曾孙。世代知无量,诗书喜有传。

愧予虽老大,期尔耀家门。且继书香业,千秋录尚存。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