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陆宣楼

陆宣楼

明代 张嗣纲

南海山人汗漫游,闲来采药竹篱幽。十年书剑空摇匣,万里风尘一敝裘。

走笔独惭赤水赋,开尊同醉陆宣楼。墨花飞作岩前雨,点破西湖四十秋。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西宁遇盂兰节有感

明代 张嗣纲

兰盂愁节碧兰花,倚遍栏杆日未斜。乍见鼎灰将化蝶,更闻钟磬集啼鸦。

人逢节序情多感,我强登临恨转赊。怅望白云遥涕泪,自怜飘梗滞天涯。

喜向鸣弟黉报

明代 张嗣纲

泮水涵光亦有年,喜看华馆笔生烟。昔时灯火催黄卷,此日衣冠映白莲。

幸有诗书能世业,敢称门户出豪贤。功名本是男儿事,乐听埙篪奏几筵。

答王稚韬仙示之作

明代 张嗣纲

闻道仙风第一流,閒来采药坐丹丘。笙吹松下月华满,局对山中夕照收。

黄鹤飞来银树晚,青牛跨去玉关秋。茅君小传还堪读,天地团团一泛舟。

中秋后一日偕上方过访谢宗吉

明代 张嗣纲

皓月清风不可扳,曾携方仲到花间。诗情酒态疑堪赏,署肃台封只往还。

徒使村翁依北斗,枉教孺子过东山。燕来雁去交相错,始识奇逢胜会难。

谒漂母祠

明代 张嗣纲

雪霁维舟漂母祠,扪萝且读表忠碑。千金未受登坛报,一饭先沾进食慈。

水浒尚存飞布迹,江干不攺钓鱼矶。往来多少封侯骨,疑是当年阿母遗。

和郭昌平舟中戏呈周冯之作

明代 张嗣纲

十月西风卉渐黄,夹河杨柳半凋霜。客衣冷暖曾谁问,世事浮沉只自伤。

且喜仙舟同郭侣,更从赤壁识周郎。每看大树催行色,共把青尊醉异香。

寄汶源家兄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紫水湖乡是一家,何年卜一各天涯。同来岭表珠玑巷,别泛河源海月槎。

爱子延秋魁彩笔,知君指日拜黄麻。吾宗半是簪缨客,愧我青门学种瓜。

山中得玉藻侄捷报

明代 张嗣纲

紫泥封到小茅庐,报到吾家千里驹。姓字叨蒙标虎榜,勋名应拟达云衢。

九秋丹桂风飘细,三月桃花浪涌高。我亦教孙云路去,他年得接景踪无。

喜泌龄

明代 张嗣纲

提名连第一,羡尔少年才。书香修旧业,文献又新开。

暂作青衫士,能无黄榜魁。义方犹未倦,名已达三台。

喜陆养和督汎

明代 张嗣纲

小陆才猷旧有名,天骄胆落惮长城。锦裘绣帽陵羊李,仗策持筹失勃平。

论定每劳青海戌,功成还拟赤松盟。只今共济欢鱼水,同泛长江醉月明。

长安道中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独跨征鞍万里归,彭城巉崄不胜悲。阴多白日迷歧路,露暗黄昏失霸矶。

薄暮每愁风扑面,夜寒犹苦雪侵衣。马蹄踯躅危桥下,月断云端有所思。

送刘崇圭之任南韶

明代 张嗣纲

九天新命重戎行,岭表初戎锡钺光。欲借单车平虏骑,先观三箭定连阳。

干戈扰扰非前宋,旗帜悠悠即顺昌。圣主宵衣南北顾,知君勋业载旂常。

答效汤三弟惠齐年仙果

明代 张嗣纲

吾生七十正齐年,卧雪眠云正有天。已见素心怀绿橘,况逢嘉惠掷红莲。

酒开云液香犹美,果列琼浆味更鲜。但得年年有今日,不妨人道小神仙。

大鹏阅操有感

明代 张嗣纲

遐陬乍见拥天旌,海角初瞻北斗明。万里风云俄变色,孤舟湖海动飞声。

羽书狭至赠笳堞,军令传宣肃柳营。自此大鹏山岳重,边隅烟靖海门清。

癸亥出行

明代 张嗣纲

跨马出郊坰,雕鞍向穗城。只披烟雾去,会见暖风生。

射策心犹壮,弯弓眼复明。请缨如有路,海峤自澄清。

辽报再陷开原

明代 张嗣纲

羽书遥自蓟门驰,关塞萧萧动鼓鼙。血战已闻膏草莽,神谋何日复城池。

女真祸宋须张浚,回纥危唐急子仪。自古中兴凭将略,草茅不乏帝王师。

春日与彭公常在漱玉亭对酌因谈范生不至

明代 张嗣纲

漱玉亭前水鉴开,春风冉冉自南来。燕衔落絮飞书栋,花送奇香入酒杯。

秦汉有编当日玩,范张悬约岁时回。坐看碧沼鱼翻浪,空听辕门画角哀。

早朝大明宫

明代 张嗣纲

山河襟带壮皇京,玉殿初瞻北斗明。五凤居尊仙仗拥,六龙御正晓钟鸣。

文班上应郎官宿,武曜中分列将星。大拜久悬黄石略,前筹何惮请长缨。

话别陈孝廉润寰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飘零书剑郡城东,慷慨如城自不同。献策独怜苏季子,论文犹重汉元龙。

飞觞共醉三更月,对局还敲半夜钟。此别江山应有约,五羊期尔控青骢。

周日贞招饮大鹏东山寺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古木森森野寺凉,飞花绕涧露凝香。云深殿阁泉声细,雨过庭阶藓迹长。

圯上受书惭孺子,筵前顾曲羡周郎。招邀共有飞觞兴,笑把蔷薇醉欲狂。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