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果洲

果洲

明代 张嗣纲

灵屿孤悬巨浸中,如拳嵂兀峙苍穹。飞涛日散山阴雪,激浪时兼广莫风。

天成粒粟王图并,地设丸坭禹甸同。何日建桥观日出,秦皇驱石此神工。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和张参军竹搆亭

明代 张嗣纲

将军竹搆小亭幽,坐对南山日运筹。曲槛斑文垂豹尾,高轩翠干琢龙头。

杯传筼篆飞犀兕,剑挂苍筤射斗牛。今古艳谈东鲁事,何人能解七贤游。

喜诞曾孙

明代 张嗣纲

行年七十四,今日见曾孙。世代知无量,诗书喜有传。

愧予虽老大,期尔耀家门。且继书香业,千秋录尚存。

酒后留宾待月

明代 张嗣纲

宾主东南酒数卮,酒阑歌罢兴迟迟。留君再酌三分话,与尔同敲一局棋。

江守信淹陶子宅,山翁常醉习家池。少焉月出东山上,莫向西风倒接离。

石城道中口占

明代 张嗣纲

石城歧路草芊芊,野岭勾盘虎踞连。结伴远游青嶂外,思亲遥望日云边。

精忠报称知何日,鞠育劬劳已历年。自恨晨昏疏定省,天涯惟祝海筹添。

送文君直之任左司

明代 张嗣纲

祖帐飞飞拥旆彤,章逢才子驾文龙。青萍剑淬三丫港,赤羽旗高九折峰。

鳄暴昔年今已去,虎韬此日客相逢。月明若过前尊路,尚有渔樵可问踪。

得地

明代 张嗣纲

踏破芒鞋觅地难,廿年今始见重峦。形成双凤冲天起,局转群龙护穴蟠。

最喜邑城为武库,更逢潴水灿文澜。青天有意开奇胜,留与先人一席安。

飞来寺读■祖祭文

明代 张嗣纲

昨夜维舟古寺阴,扶筇携寺共登临。湍流瀑布千层玉,风动花栏满地金。

磨剑却悬平虏略,留题遥忆老臣心。先朝最是承恩重,击节长歌慷慨深。

早朝大明宫

明代 张嗣纲

山河襟带壮皇京,玉殿初瞻北斗明。五凤居尊仙仗拥,六龙御正晓钟鸣。

文班上应郎官宿,武曜中分列将星。大拜久悬黄石略,前筹何惮请长缨。

寄北道侍御吴用潜

明代 张嗣纲

十年横卧一貂裘,誓不歼胡死不休。借箸自盟酬汉主,请缨谁为作曹丘。

狼烟满目旄旗竖,雁阵惊心匣剑愁。何日五陵裘马共,深惭同学未封侯。

初度自述

明代 张嗣纲

六十年来又一秋,此翁矍一尚堪侯。北堂喜见斑衣舞,南国还看铁笔投。

未信门前空雀网,曾闻车后载鱼钩。丈夫莫恨功名晚,剑气时高射斗牛。

话别陈孝廉润寰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阆苑逍遥旧有声,春风拂马古端城。七星景落岩前耀,五色云凝足下生。

谈笑当筵鸥鹭狎,文章动笔鬼神惊。他年驻节重逢日,莫惜琴尊访旧盟。

题崇先兄齿德荣褒寿册

明代 张嗣纲

奕世衣冠旧有声,长生期与赤松盟。天恩高厚龙章重,仙侣逍遥鹤发轻。

阆苑尊开倾玉液,蓬瀛筵设列金茎。明廷百岁褒人瑞,凤诏于今已到兄。

大鹏阅操有感

明代 张嗣纲

遐陬乍见拥天旌,海角初瞻北斗明。万里风云俄变色,孤舟湖海动飞声。

羽书狭至赠笳堞,军令传宣肃柳营。自此大鹏山岳重,边隅烟靖海门清。

仲春寄怀谢宗吉

明代 张嗣纲

忆昔相期觅胜游,春风犹滞古虔州。金台桃李生新色,珠海云烟锁旧愁。

白雁空传千里札,清溪谁泛一扁舟。蔷薇久切东山望,几度花开满架头。

题诸侄读书处

明代 张嗣纲

盍簪楼外读书处,帘捲清幽景亦奇。北望数峰遥接汉,南来一水细通池。

花枝欲醉春何减,天气宜人鸟自知。三载芸窗淹世籍,十年楼阁主恩施。

长安道中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独跨征鞍万里归,彭城巉崄不胜悲。阴多白日迷歧路,露暗黄昏失霸矶。

薄暮每愁风扑面,夜寒犹苦雪侵衣。马蹄踯躅危桥下,月断云端有所思。

送何如弟赴试礼闱

明代 张嗣纲

珠江此日送行旌,把酒河梁几弟兄。愧我岭南虚剑戟,看君蓟北擅才名。

人逢国监春生色,赋就甘泉早寄声。圣主恩深如顾问,为言武疏未全行。

端阳连日大雨 时有谮予者上峰不察故作此诗

明代 张嗣纲

天涯佳节又逢端,怀古能无吊屈原。再见炎方悬虎艾,不知何处竞龙船。

参差天上旌旗闪,断续波间鼓角喧。我亦夺红心未已,只愁斜雨暗江村。

清明值大水次丹宝鸭湖特访太华完璞兄弟同至贵岭修墓

明代 张嗣纲

宝鸭湖边万顷光,乘风破浪见汪洋。须知旧派源流远,却忆新阡道路长。

载酒一时聊雅咏,弹棋连日醉琼觞。雨馀幸借东山屐,千古英灵草木香。

答效汤三弟惠齐年仙果

明代 张嗣纲

吾生七十正齐年,卧雪眠云正有天。已见素心怀绿橘,况逢嘉惠掷红莲。

酒开云液香犹美,果列琼浆味更鲜。但得年年有今日,不妨人道小神仙。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