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瑞雪

瑞雪

明代 张嗣纲

大有年徵降瑞祥,新春处处百花香。忽惊梅蕊霜如蜜,渐见松盘雪似糖。

几世玉皇霏玉屑,千年琼女下琼浆。天心不爱珍奇宝,故与人间见露瀼。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雪中遇东征兵船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凛凛西风扑面吹,漫空积雪下如丝。飞禽影绝行人少,折竹声哀过客稀。

长铗剑鸣寒彻骨,穷途裘敝冷侵肌。可怜汉将东征去,多少无家未授衣。

还家与四弟不遇赋此寄怀

明代 张嗣纲

频年飘梗各天涯,夜月霜天不见家。庄上独题青凤竹,庭前空对紫荆花。

仰观鸿雁书何达,俯察烝尝事可嗟。春草池塘应有恨,聊将杯酒问桑麻。

濠上观妓

明代 张嗣纲

习家池上共徘徊,一曲清歌送落梅。云液醉残鹦鹉勺,玉箫吹彻凤凰台。

梦回似入巫山去,赋就疑从洛水来。良夜未央重剪烛,看花青眼为谁开。

山家白菊西宁馆

明代 张嗣纲

苍枝玉蕊出山家,晚节奇香更可嘉。瑶朵疏疏蒙雨露,银缨兀兀灿云霞。

何郎月下飞觞急,仙女霜中点鬓华。堪笑东篱空似锦,可无陶令到天涯。

寿黄修撰

明代 张嗣纲

闻道仙风甘水滨,苍松白石旧为邻。华封此日三多祝,胪唱当年第一人。

诏拜彤廷红日近,筵开紫府綵衣新。如翁矍铄真难得,洞口桃开岁岁春。

谒漂母祠

明代 张嗣纲

雪霁维舟漂母祠,扪萝且读表忠碑。千金未受登坛报,一饭先沾进食慈。

水浒尚存飞布迹,江干不攺钓鱼矶。往来多少封侯骨,疑是当年阿母遗。

寄汶源家兄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紫水湖乡是一家,何年卜一各天涯。同来岭表珠玑巷,别泛河源海月槎。

爱子延秋魁彩笔,知君指日拜黄麻。吾宗半是簪缨客,愧我青门学种瓜。

仲春寄怀谢宗吉

明代 张嗣纲

忆昔相期觅胜游,春风犹滞古虔州。金台桃李生新色,珠海云烟锁旧愁。

白雁空传千里札,清溪谁泛一扁舟。蔷薇久切东山望,几度花开满架头。

喜韩孟郁著书七星岩二首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七星何峻峭,孤馆驻韩侯。为爱岩塘静,偏连水石幽。

著书修竹里,把酒峡泉头。一鹤冲天起,飞鸣动九州。

代冯海石上黄都阃兼柬谢假馆之意

明代 张嗣纲

将军揖客重怜予,文武才高自蠡庐。报国久悬雷焕剑,起家原出石公书。

军中岁晏青霜肃,阃外春回紫电孤。宾馆分藜天禄厚,冯生敢叹食无鱼。

答邓尚龙避地省中三作怨溢于词排和一律勉以教子

明代 张嗣纲

闻君避地客三城,几度登林咏不平。珠海漫游惟洗恨,层楼高眺倍伤情。

盗窥梁上呼儿训,卮匿怀中岂仆惊。但得青毡长物在,鹿门修竹可谈经。

瑞金道中即事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选胜寻芳去,驱车雨雪迟。乡心随旅雁,野况逐山麋。

村叟迎旌旆,山童讶鼓鼙。庾关何处是,寒断鬓边丝。

梁文仲和尚石

明代 张嗣纲

怪石千寻开色相,不将一苇渡沧溟。只身天地作禅字,一念菩提即佛经。

锡杖未悬非故体,袈裟不替是真形。本来忘语肝肠在,喜听潮音礼上清。

长安道中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独跨征鞍万里归,彭城巉崄不胜悲。阴多白日迷歧路,露暗黄昏失霸矶。

薄暮每愁风扑面,夜寒犹苦雪侵衣。马蹄踯躅危桥下,月断云端有所思。

思圣弟三水庠报

明代 张嗣纲

文名久擅穗城西,佳士新词入品题。江淹彩笔曾经梦,刘向青灯不负藜。

礼乐金声光月伴,衣冠柳色映烟堤。莫言三水飞鸿晚,伫听音书报紫泥。

贺王明府政莅新安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墨绶遥承汉诏新,分符初向粤江滨。单车暂尔驰青海,三异应知动紫宸。

一路福星花满县,万家生佛泽如春。吾侪共有弹冠庆,北斗旗挥靖不尘。

寄欧阳南室

明代 张嗣纲

蜀水流分水贝长,名家屈指重欧阳。书藏万卷云连栋,赋就三星雪满堂。

南岳荞林原有种,西山丹桂渐生香。文章自古无徼倖,指日坭封列海旁。

代梁馀年谢晏海防

明代 张嗣纲

凤城无处不弦歌,借寇曾弦五马过。百里鸣琴驯雉兔,三湘彩笔动菁莪。

未论棠阴垂泽远,且看芹泮受恩多。我是晏婴门下客,春风得意竟如何。

赠黄司谳

明代 张嗣纲

天时人事日萧条,孤剑那堪万里遥。白璧几年售楚国,黄金何日筑燕昭。

一鹏肯信功名薄,五马相逢意气骄。但得清樽长共醉,不妨回首路迢迢。

过刘都护山居赏菊

明代 张嗣纲

马蹄踏破岭云来,为爱名花似锦堆。露朵秋英丛异品,金枝玉叶不凡才。

多因烂熳成诗句,更喜芳菲入酒杯。不是主人奇晚节,山中陶径为谁开。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