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四弟卜筑夷门

寄四弟卜筑夷门

明代 张嗣纲

昔年山穴隐封茔,此日高封彩凤城。策画未工田舍计,贻谋惟善子孙营。

须知卜筑如灵宝,更忆围园似邵平。老去只愁风土恶,早迁仁里乐吾生。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喜孙昌振进庠

明代 张嗣纲

昔日称佳士,今朝喜泮游。墨池飞紫电,彩笔耀清秋。

隽获青钱选,功从铁砚收。双亲犹未老,看汝上瀛洲。

西宁与徐献廷夜话

明代 张嗣纲

匹马频过细柳营,相看意气足生平。无能并许歌宾馆,有约何辞重薛城。

笛奏辕门风淡淡,琴弹幢幕月明明。高山流水知音侣,海内论心几弟兄。

过刘都护山居赏菊

明代 张嗣纲

马蹄踏破岭云来,为爱名花似锦堆。露朵秋英丛异品,金枝玉叶不凡才。

多因烂熳成诗句,更喜芳菲入酒杯。不是主人奇晚节,山中陶径为谁开。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元旦得家书报喜

明代 张嗣纲

岁事喜更新,年华入丙寅。将才求虎豹,家报诞麒麟。

相业垂千古,曲江又一人。儿曹才辈出,何用数陈荀。

耿山南望有怀父诞

明代 张嗣纲

耿山岭上望南驰,日出高峰似九疑。松柏耐寒擎翠盖,梅花冒雪放新枝。

函关紫气来何处,锦里斑斓定此时。遥想白云亲舍下,翩翩青鸟会瑶池。

鸡西献俘大雨

明代 张嗣纲

鸣铙进榜入鸡西,骤雨狂风四望迷。谁谓挥戈能转日,自怜披甲欲沾泥。

功成澥渤霏烟靖,怨入平芜荒草萋。可惜山翁犹未醉,群儿争唱白铜鞮。

八僧

明代 张嗣纲

群僧杖舄赴西京,夹道行看柳色青。欲向天边迎佛骨,岂期树下听禅经。

飧霞得意忘归路,采药何心卧草亭。四十年前遗钵处,至今风雨尚冥冥。

扇头送庸修侄

明代 张嗣纲

珠江尊酒送行舟,灼灼文光射斗牛。莫讶当年衔虎尾,预知此去夺龙头。

云移帆影添杯色,风舞花丝作酒筹。嘱尔皇都得意后,紫泥封寄旧书楼。

景福

明代 张嗣纲

诸天开福地,惟此石岩岩。佛坐蒲团静,僧归涧口巉。

振衣千仞壁,走笔万人嵌。顾彼回头岸,琪花落满衫。

人日偕季弟及诸子游白水因遇卢去赤邓君美共采山花

明代 张嗣纲

山中逐兴游人日,人日相逢尽好人。策杖携尊寻带水,评花酌酒涤凡尘。

去时险道重重历,转路周行步步新。醉插山花霜鬓客,举头即见太平春。

秋夜黎缜之何克函黄汝昌方熙之集饮谢宗吉宅迓林元美不至

明代 张嗣纲

水阁联欢北海尊,一时文酒快同论。林逋未印登山屐,安石徒披就席巾。

白马当筵诗句逸,黄花照眼酒杯新。醉来却忆前宵事,剪烛谈心少一人。

长安道中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马蹄无日不风尘,万里征风历苦心。揽辔津头防雨滑,披衣石角带泥痕。

参差雁影平湖落,断续歌声隔岸闻。四顾关河云物异,十年世事语何人。

喜泌龄

明代 张嗣纲

提名连第一,羡尔少年才。书香修旧业,文献又新开。

暂作青衫士,能无黄榜魁。义方犹未倦,名已达三台。

瑞雪

明代 张嗣纲

大有年徵降瑞祥,新春处处百花香。忽惊梅蕊霜如蜜,渐见松盘雪似糖。

几世玉皇霏玉屑,千年琼女下琼浆。天心不爱珍奇宝,故与人间见露瀼。

石城道中口占

明代 张嗣纲

石城歧路草芊芊,野岭勾盘虎踞连。结伴远游青嶂外,思亲遥望日云边。

精忠报称知何日,鞠育劬劳已历年。自恨晨昏疏定省,天涯惟祝海筹添。

酒后留宾待月

明代 张嗣纲

宾主东南酒数卮,酒阑歌罢兴迟迟。留君再酌三分话,与尔同敲一局棋。

江守信淹陶子宅,山翁常醉习家池。少焉月出东山上,莫向西风倒接离。

送湛邦炜之任钦州守戎

明代 张嗣纲

男儿侯骨自天成,年少登坛独擅名。象岭风生疑说剑,龙门烟靖好谈兵。

传家岂独誇文简,报国还来有武卿。闻道交夷心胆破,湛恩期尔被边庭。

赠新婚卢

明代 张嗣纲

旭日雍雍雁有情,水乡风有锦帆轻。酒倾玄露清樽满,乐奏韶章彩凤鸣。

金屋贮娇应国色,玉簪宜发肃家声。莫愁正举齐眉案,惟愿当年早梦星。

立秋前一日偕思耀弟过访宗吉宅赋莲房

明代 张嗣纲

绿荷衣尽欲经秋,露坠莲房玉井头。日暖施肥香落砌,风清干直影当楼。

六郎在昔称浓艳,九子于今入品流。最喜绿阴馀一日,金风梧叶莫飘愁。

答四弟贺添仲孙之作

明代 张嗣纲

蹠掌青云当户开,再逢维岳降祥来。莲峰翠耸金牛渡,珠海光投玉燕怀。

但愿门前垂五柳,敢誇日后应三槐。积书幸得儿孙读,可有文章接上台。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