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汶源家兄 其一

寄汶源家兄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清河流派自南韶,南北分南第几朝。鸿雁哀鸣依梓泽,鹡鸰急难到沙桥。

伫看日丽三春富,更喜天香八月飘。从此过庭多乐事,莫辞尊酒漫相招。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飞来寺读■祖祭文

明代 张嗣纲

昨夜维舟古寺阴,扶筇携寺共登临。湍流瀑布千层玉,风动花栏满地金。

磨剑却悬平虏略,留题遥忆老臣心。先朝最是承恩重,击节长歌慷慨深。

端州数访卢易升不遇其子体璋留饮十日赋诗寄谢

明代 张嗣纲

珠海频年别,崧台二月过。登龙逢面少,题凤到门多。

雅爱七茶曲,能无一饭歌。辄因公子语,数问丈如何。

早朝大明宫

明代 张嗣纲

山河襟带壮皇京,玉殿初瞻北斗明。五凤居尊仙仗拥,六龙御正晓钟鸣。

文班上应郎官宿,武曜中分列将星。大拜久悬黄石略,前筹何惮请长缨。

春日与彭公常在漱玉亭对酌因谈范生不至

明代 张嗣纲

漱玉亭前水鉴开,春风冉冉自南来。燕衔落絮飞书栋,花送奇香入酒杯。

秦汉有编当日玩,范张悬约岁时回。坐看碧沼鱼翻浪,空听辕门画角哀。

八僧

明代 张嗣纲

群僧杖舄赴西京,夹道行看柳色青。欲向天边迎佛骨,岂期树下听禅经。

飧霞得意忘归路,采药何心卧草亭。四十年前遗钵处,至今风雨尚冥冥。

粤秀山五层楼

明代 张嗣纲

画省尊居粤秀山,层楼迥出彩云间。三江合抱归南海,五岭遥连接北关。

人近仙踪多紫气,座悬帝阙觐彤颜。知君铁砚非长事,投笔封侯又一班。

寄欧阳南室

明代 张嗣纲

蜀水流分水贝长,名家屈指重欧阳。书藏万卷云连栋,赋就三星雪满堂。

南岳荞林原有种,西山丹桂渐生香。文章自古无徼倖,指日坭封列海旁。

答元夜异地有怀步韵

明代 张嗣纲

金吾不禁夜初明,解舞儿童锦作旌。旅馆观灯聊着眼,他乡逢节强陶情。

云拖墙外鞦韆影,人集筵间管籥鸣。风景不殊乡社异,几回飞梦数归程。

寿林岳野老七秩步韵

明代 张嗣纲

高秋一鹤驾沧溟,飞傍华筵玉桂庭。不是丹砂来瑞翮,如何紫府醉霞龄。

长生学得神仙药,舞綵犹闻教子经。鸠杖逍遥芝径外,等閒出入步虚亭。

送湛邦炜之任钦州守戎

明代 张嗣纲

男儿侯骨自天成,年少登坛独擅名。象岭风生疑说剑,龙门烟靖好谈兵。

传家岂独誇文简,报国还来有武卿。闻道交夷心胆破,湛恩期尔被边庭。

泊马甲营

明代 张嗣纲

马甲营前江水回,黄龙青水集江隈。风吹锦缆金成韵,雪满牙樯玉作堆。

舞絮条条垂折柳,飞花片片点寒梅。归舟日对长亭醉,薄暮愁听画角哀。

西宁遇盂兰节有感

明代 张嗣纲

兰盂愁节碧兰花,倚遍栏杆日未斜。乍见鼎灰将化蝶,更闻钟磬集啼鸦。

人逢节序情多感,我强登临恨转赊。怅望白云遥涕泪,自怜飘梗滞天涯。

早秋邓尚龙尚虎尚义周明甫诸君过访兼献寿意

明代 张嗣纲

九十秋光景色新,草堂今色祝灵椿。尊开北海盈嘉客,韭剪南山愧主人。

作赋久悬观郢雪,谈心不觉醉吴醇。再期黄菊开幽径,共钓鲈鱼薄荐莼。

石城道中口占

明代 张嗣纲

石城歧路草芊芊,野岭勾盘虎踞连。结伴远游青嶂外,思亲遥望日云边。

精忠报称知何日,鞠育劬劳已历年。自恨晨昏疏定省,天涯惟祝海筹添。

喜谢宗吉归自瑞金

明代 张嗣纲

绿荫森森雨乍晴,偶从江外返行旌。去时花鸟愁长别,今日琴尊订旧盟。

把臂未论公署事,拂尘先问客边情。东山五岳知游遍,料得山川屐齿轻。

思圣弟三水庠报

明代 张嗣纲

文名久擅穗城西,佳士新词入品题。江淹彩笔曾经梦,刘向青灯不负藜。

礼乐金声光月伴,衣冠柳色映烟堤。莫言三水飞鸿晚,伫听音书报紫泥。

扇头送庸修侄

明代 张嗣纲

珠江尊酒送行舟,灼灼文光射斗牛。莫讶当年衔虎尾,预知此去夺龙头。

云移帆影添杯色,风舞花丝作酒筹。嘱尔皇都得意后,紫泥封寄旧书楼。

中秋过访怀鹿如因饮徐善球宅

明代 张嗣纲

几年不见中秋月,此月今秋分外明。满座金飙撩客思,一尊秋色可人情。

曾闻有约过新筑,堪笑无心践旧盟。不有学玄杨伯子,清光可得挹徐卿。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元旦得家书报喜

明代 张嗣纲

岁事喜更新,年华入丙寅。将才求虎豹,家报诞麒麟。

相业垂千古,曲江又一人。儿曹才辈出,何用数陈荀。

周日贞招饮大鹏东山寺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古木森森野寺凉,飞花绕涧露凝香。云深殿阁泉声细,雨过庭阶藓迹长。

圯上受书惭孺子,筵前顾曲羡周郎。招邀共有飞觞兴,笑把蔷薇醉欲狂。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